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广东应强化东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优先意识。尽快成立省级专门机构或委员会,将省有关职能部门与东盟合作有关研究机构和人员组织起来,形成"广东—东盟合作委员会",制订广东与东盟合作战略规划和具体行动计划。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东盟峰会时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倡议。因此,广东应充分利用与东盟地缘相近、人缘商缘相通、交通往来便利、资源市场互补性强、经贸合作起步早的优势,在国家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中,把参与自贸区升级版的打造作为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6月18日,中国一东盟经济开发区在广东湛江成立,中国与东盟十国代表出席揭牌仪式。湛江是广东进军东盟的“桥头堡”,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湛江与东盟贸易进入新阶段,东盟上升为湛江重要的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3亿美元,增长27.2%。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相互投资金额不断增加、各领域合作全面展开、区域次区域合作平台丰富,但双边经贸合作也面临相互竞争较强、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及合作项目推进难度大等多种挑战。中国应通过发挥合作平台作用,实现规模经济;推动"海洋入宪",保障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增强海上力量,确保海上经贸通道安全;建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试验区,在中国—东盟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各领域合作;完善外经贸服务支持体系;发挥区域带头优势,推进经贸合作进程等,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随着自贸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步入了黄金发展期。广东更是凭借其地缘、人缘优势,以及外贸大省的优势,加快了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步伐。本文从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广东与东盟的贸易、直接投资、旅游业、农业和制造业的合作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广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进程中的特点、优势、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论证,进而深入分析了今后广东加强与东盟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以此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深化广东与东盟国家战略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既有合作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既有合作机制注入新的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具有典型的"危机推动型"特征,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甚至陷入了困境。本文探讨了中国—东盟货币合作面临困境的表现,认为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中国与东盟国家对"美元体制"的依赖及相互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盟货币合作面临困境的根源;未来的中国—东盟货币合作应由CMI下的双边机制向多边机制发展,并应注重汇率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跻身全国前列,但湛江市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本着重分析了湛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途径以及湛江科技创新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陆桥视野》2012,(13):89-89
日前,以“发挥港口优势,共建现代物流”为主题的中国-东盟港口物流行业合作会议在湛江召开。来自东盟十国和中国的港口物流行业代表、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港口物流行业的合作与发展有很大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互联互通作为中国—东盟长期、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规划,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新领域。2010年召开的第17届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确定了以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为基础的"硬件"建设与以制度和情感互联互通为基础的"软件"建设蓝图。为推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中国成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并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东盟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东盟近期的经济一体化目标是实现区内零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的目标是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三个"共同体",实现"东南亚一体化"。此外,东盟还积极推动"地区对国家"、"国家对国家"和"地区对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使东盟在亚洲以至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要加强海上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泛北部湾区域作为中国—东盟"10+1"框架下的新兴次区域,也作为中国与东盟跨海连接的纽带,其经济合作备受关注。中国与泛北部湾其他国家的海上旅游合作不仅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宗旨高度一致,也可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先行兵,合作意义重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纵深推进,为推动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未来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能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精加工与研发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应完善产能合作政策支持体系、科学规划产能合作领域、加快建立产能合作评估监测体系、增加资本输出以带动双边产能合作、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以扩大"轻资产"合作范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国争夺市场、资源以及能源的重要手段。首先借鉴合作博弈模型提出3个命题,讨论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充分条件,其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测度中国—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从而获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必要条件,再次从交易成本的视角考量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约束条件,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东经济》2010,(1):61-61
据统计,2009年1—11月广东对东盟贸易总额达559.6亿美元,占中国-东盟贸易总额的3成以上。广东凭借与东盟地区经贸合作密切、交通往来便利、资金技术雄厚、人缘商缘相通等四大优势,在未来与东盟的合作中将获得很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济》2008,(2):52-53
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以其丰富的海产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闻名遐迩。湛江是我国最早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在"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策略的指导下,湛江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被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广东与东盟合作,尤其是与越南经济合作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越南作为东盟重要成员、重要合作对象的位置日益明朗。由于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广东与越南非常相似,因此后危机时代广东面临的挑战也许将是越南明天面临的挑战。广东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升级,表现为对加工贸易进行“转方式、调结构”、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推进市场多元化、建立风险机制等,这些经验可供越南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1月4日,出席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和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环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给湛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契机。文章通过对湛江的竞争能力进行SWOT分析,整合内部与外部的因素,总结出湛江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包括建设国际化港口和国际物流中心,建立临港重化工基地,打造南海海洋资源战略开发基地,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与周边地区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主要体现在印度——东盟贸易投资区、孟印缅斯泰组织以及湄公河——恒河组织等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上。我国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体和印度、东盟主要的贸易伙伴也必将受到印度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影响。印度与东盟贸易合作的深化对中国对外贸易既提出挑战,又带来机遇。对此,我国应构建多极区域贸易合作框架,同步加强中印与东盟经贸合作,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三方贸易良性互动,打造和谐共赢的贸易合作新平台。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各个体之间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亚太地区的两大经济体,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一衣带水,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区域内多方力量博弈、东盟国家内部对华认知出现分化等一系列问题,对双方关系发展提出挑战。中国一直将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愿意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继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朝着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