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文在构建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06和2010年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影响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规模产出、政策环境和发展潜力,且各省市发展极不平衡。今后,我国应不断完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政策,逐步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大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重大。辽宁省是一个以重工业为经济基础的省份,提高高新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行业的比重对于辽宁省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本文在确定政策目标的基础上,从财政、税收两个方面提出政府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06—2010年中国25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创新两阶段的维度着手,比较研究国内七大区域风险投资对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华北地区风险投资对当地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强,华东地区紧随其后,而华中、华南、西南三地区相差甚微。文章还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某地区风险投资对邻近区域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扩散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风险投资还能够通过作用于专利拥有数量间接对邻近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产业集聚度与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在二者活动中的联结作用;然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29个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以及其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并基于地区差异性实证检验各地区金融市场在联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创新效率方面的推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越是落后地区的金融市场联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推动其产业创新效率越为明显,这一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反,进一步表明低效的金融市场已成为我国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了本地创新绩效的提升,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空间异质性.基于此,从协同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15年CSSCI中最具有代表性的30种经济类核心期刊和《区域经济评论》上发表的区域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归纳出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七个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区域产业转移与分工合作、区域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及区域政策及评估,并依次对各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述评: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差异以及动力因素;区域发展战略以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两大战略为主进行研究;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城市新城(区)是城镇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创新以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为主要研究点;产业转移重点分析了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和趋势,产业分工合作以都市圈新型产业分工展开研究;区域资源与环境问题重点分析了环境问题;区域政策主要介绍了我国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新的指标评估体系.总体看来,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更注重对未来区域发展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中国科技投资》2010,(1):75-75
书名:2009中国产业发展报告:产业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作者: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编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09—9读者群:高技术产业工作者、相关政府决策部门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我国工业化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分析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条件,为制订技术引进战略、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等提供产业层面上的实证支撑。全书内容共分两篇:一是综合篇.主要分析我国产业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总体现状,研究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在机制和特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明确我国产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发展取向:二是产业篇,以近年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以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对象,研究分析我国不同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2017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以企业的研发专利授权量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利用模糊断点方法实证评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政策创新效应。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激励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明显,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政策受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创新激励效果最好,对东部最差。针对实证结果系数显著水平较低的情况,从该政策选择认证的行业范围和审核通过后的跟踪调查两个方面进行解释,并针对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环境的支持系统。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特定支持产业” ,更需要政策的支持。显然 ,政策支持应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变化。在步入高新技术产业化阶段 ,政府应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环境。本文正是立足于此 ,力图从新的角度 ,分析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状 ,探讨建立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产业化政策体系、市场体系等 ,并进一步提出了构筑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化比较利益发展格局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产业政策的组织竞争优势响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组织竞争优势是否响应产业政策的角度,探讨产业政策的刺激输入对改变企业内部原有状态以及在形成、提升和深化组织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本文认为,产业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产品经营能力和研发能力,形成产业的组织竞争优势。传统产业政策虽然推动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较快发展,但没有形成组织竞争优势。为了更好的形成、提升和深化组织竞争优势,应该制定和实施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型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偏离-份额传统模型、空间模型以及扩展模型,对2004—2009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从总体竞争力、由毗邻地区影响带来的竞争力、自身实际竞争力三个方面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高于邻近地区的增长速度,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邻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江苏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分省分行业两位码水平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市场一体化、制造业地理集聚与地区专业分工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分工水平总体不断提高,制造业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制造业已表现出较高的地理集聚水平,集聚的区域主要是东部地区。但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的强化和市场拥挤效应的作用,中国制造业地理空间分布正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迹象。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发展存在非均衡性,从行业异质性视角研究区域人才聚集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治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6年我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FE)、随机效应(RE)模型以及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实证研究,从创新成果产出和产品产出两个角度分析区域人才聚集水平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技术获取改造经费支出以及总资产的条件下,总体上区域人才聚集水平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其中对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创新产品产出均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成果产出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城镇化模式和区域规划的视角,将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放在区域发展的系统之中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张解决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渐进主义道路,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只有毫不动摇地奉行区域和谐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充分拓展区域管理创新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彻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对现行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的税收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区位商和贸易比率理论,通过对安徽各产业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以现代农业,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以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原材料产业,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为主的食品轻纺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安徽的特色产业。安徽要大力发展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导产业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近几年逐渐成为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主导产业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上.然而武陵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本存量的特殊性,使得主导产业的界定和评判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国外内研究现状,探讨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界定,并提出武陵民族地区主导产业的评判方法,以武陵民族地区恩施州部分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恩施州应培育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中,东部地区成为了主要产业转出地.在提升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时,随着加工制造业等产业的不断迁出,东部地区由于主导产业尚未发展壮大等原因导致其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风险.而分析日本产业空心化危机的产生及其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以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空心化隐患予以警示,东部地区应该通过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来防范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