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IT:山寨文化的缘起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山寨"一词彻底红遍大江南北,山寨文化、山寨机、山寨厂商、山寨明星、山寨春晚等等,山寨渐渐从一个名词转变为一种现象,从一种现象转  相似文献   

2.
叶玉露 《中国电子商务》2010,(1):109-109,112
“山寨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深深地打上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烙印的大众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山寨文化”的含义和特征,然后从美学的视角对“山寨文化”进行解读,最后理性审视“山寨文化”现象,并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经过2008年,"山寨"现在演变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山寨产品以成本低、功能、易操作等特点而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山寨节目通过极具调侃幽默感语言获得受众的欢迎;山寨人物频繁曝光荧幕受到广泛关注:山寨文化走进央视新闻联播,得到官方认可.然而日益发展壮大的"山寨"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山寨"是2008年绝对流行的热词之一。它最早出现在IT行业,是民间势力对某些知名品牌的低成本仿制。但它很快向其他领域蔓延,迅速成燎原之势,到目前已经是无处不"山寨"了。"山寨"太火,火到惊动了中央电视台。在接连几天被《新闻30分》等报道后,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上了《新闻联播》。"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新闻联播》的评语简单而到位。这一新兴词汇所代表的民间文化现象,第一次进入官方视线。一时间,面对山寨,更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山寨文化"是指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本文剖析了"山寨文化"产生的根源以及社会效应,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山寨文化"反映了我国的时代特征.对于"山寨文化",应该结合时代特色,用科学发展现指导其建设,分析产生原因,积极引导、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以来,"山寨"一词迅速蹿红,并一跃成为一种关注度极高的文化现象.山寨经济的流行与公众品牌信誉的丧失、山寨产品本身带来的高福利有直接的关系.对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它既有好的一面,同时又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隐患.本文拟从山寨经济的定义,产生背景入手,深刻分析山寨经济流行的原因,以及这种新的经济模式的利弊,最终针对这种新的经济模式的未来发展,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寨”一词于2008年在中国大江南北迅速走红,山寨机、山寨笔记本、山寨春晚、山寨艺人等等衍生物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视野。有人将“山寨”视作一种创新,也有人把它看成抄袭、盗版的代名词。总之,从山寨现象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以“山寨机”为例,从它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现状等方面层层深入,对存在其背后的“山寨模式’,做出理性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我们应合理引导“山寨模式”,从而助力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2009,(24):71-71
<正>"山寨"是否能像"沙盒创新"一样,成为新兴市场为商业世界贡献的另一颗明星?"山寨"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抽象概念,"山寨手机"只是一个最广为人知的现象,从手机之外的其他很多行业中,其实都可以找到"似山寨而又非山寨"的现象。将这些现象与"山寨"进行一番比较,有助于我们廓清哪些是"山寨"定义中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以来,以快速模仿和复制为主要特征的"山寨现象"在国内迅速升温并传播开来,正从经济行为演变为一种泛文化现象,有人戏称,"山寨产品"正引领人们迈入山寨时代。本文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层面来分析对知名商品的保护,在探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知名商品保护意义等法理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知名商品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知名商品保护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对知名商品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年来最火爆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山寨"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山寨现象"快速蹿红的真正原因却不是人们看到的那样。本文拟从山寨产品迅速流行的原因入手,对其进行社会、经济、文化及法律价值分析,以期对该现象的管理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向阳 《品牌》2008,(12):52-53
<正> 每年岁末,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央视春晚,而今年最吸引眼球的却是"山寨版春晚"。又是"山寨",难怪腾讯网在论坛上打出"2008——中国山寨年"的口号。但是物极必反,这最雷人的"山寨版春晚"会为热闹了一年的"山寨"现象来个点睛之笔,还是会造成人们的最终审美疲劳,归于平淡?山寨文化究竟还会热多久?2008年是中国山寨年,山寨广受追  相似文献   

12.
山寨文化是一种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流行文化标志,本文依据广西高校大学生对山寨文化的认识和态度,阐述了山寨文化对广西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了发挥山寨文化的积极作用,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寨”企业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祖墀 《光彩》2010,(7):43-43
往价值链上游转移,培养核心竞争力,使一部分"山寨"企业完成了从模仿到创新的飞跃"山寨"是近两年来红遍大街小巷的热门词汇。"山寨"的本意是指脱离了政府控制的强盗据点,而如今,"山寨"现象却引发了诸多争议。中国文化中的创新本性以及中国市场所创造的巨大机遇,为"山寨"企业提供了成长的土壤。的确有许多"山寨"产品因仿制  相似文献   

14.
"山寨"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抽象概念,"山寨手机"只是一个最广为人知的现象,从手机之外的其他很多行业中,其实都可以找到"似山寨而又非山寨"的现象。将这些现象与"山寨"进行一番比较,有助于我们廓清哪些是"山寨"定义中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5.
山寨现象非常普遍,山寨营销已成为弱势品牌营销创新的模式之一。首先回顾了弱势品牌的山寨营销的起源、背景、定义和类型,然后从品牌成长路径、消费者行为变迁、市场营销战略、利基营销和长尾理论等多个理论角度阐述弱势品牌开展山寨营销的动因。山寨营销的实践启示是山寨营销是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弱势品牌快速和低成本发展的营销方式之一,适合企业在初创时期或实力弱小阶段的品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山寨”是一种重要的商业现象,但“山寨”本身从来就不是一个商业概念。 对于一直在追问“中国制造”的困境与出路的我们来说,“山寨”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缪炜 《中国市场》2010,(32):129-129,132
近来,"山寨"成为网络时髦词,"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等,它已经从一个行业里的名词,发展到一个社会文化名词。作为一名工业设计者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唐佳希 《中国广告》2009,(6):102-103
“山寨”这个2008年最红的网络词汇,又在2009年全国政协会议中登上了政协委员倪萍的提案。从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到维系一个女孩生命的山寨呼吸机……就在我们还在对品牌教皇鹦鹉学舌的时候,从中国民间兴起的“山寨”势力及其衍生现象正在对这些教条进行从下而上的颠覆。  相似文献   

19.
山寨力     
陈义红 《创业家》2010,(4):126-126
有多少著名的大公司最开始不是从山寨或者模仿开始呢?真正拥有竞争力、能够活下来的山寨基本上都拥有极强的渐进式创新能力去年很流行一句话,山寨就是生产力。对这句话有些人一笑了之,有些人则奉为经典。其实山寨现象在全世界哪儿都有,在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一是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消费层次太多,可各层次之间的可复制机会实在太多了;另外一点则  相似文献   

20.
山寨现象再也不是简单的低成本仿制,而是代表着一种不追随传统智慧、通过创新来培养竞争优势从而达到成功的中国企业的成长路径。一些脱颖而出的山寨企业表现出来的顽强的“山寨精神”,足可为其他企业所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