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提出防范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的策略。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贷款抵押类型、抵押期限、土地使用权价值变化、抵押物瑕疵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潜在风险;(2)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种类多样,日益凸现。研究结论:通过加强银行部门对国家政策、经济形势分析预报,合理确定抵押地块贷款类型和期限,政府部门应完善土地登记制度,防范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本身暴露的缺陷问题,试图从产权、制度变迁的角度讨论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的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市场化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目标、动机及主体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从土地产权的明晰界定、产权流转、收益权的实现以及土地资产的税租费改革和土地市场法规制度的健全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和规范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正无偿划拨是一种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方式。在计划经济时代,不论公益性还是营利性用地,一律采用行政划拨方式配置。研究发现,尽管我国划拨用地制度存续时间最长,但却缺少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很多制度规定都散落于多个法律、法规中,导致一些规定互相矛盾。例如在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和抵押方面,就有3个问题值得思考。划拨土地使用权能否转让、抵押?《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划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政策背景下,明晰划拨土地使用权流转面临的困境,并尝试寻找解释方案。研究方法:原理论证、法释义学、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1)现行法下,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权之实现是否须经批准存在较大争议;(2)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主体难以确定;(3)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的考量因素不明。研究结论: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实现属于权利转让范畴,应遵循规划管制,并适用划拨土地使用权经批准后转让的有关规定。基于法律优先和职权法定原则,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批主体应为市、县人民政府。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应对划拨土地权属、划拨决定书的履约情况、转让行为的合法性、土地用途是否符合当前规划进行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形对转让行为作出规范处理。  相似文献   

5.
加快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提出进一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的建议,为决策层和立法机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结论: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存在两种土地产权不平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种类不丰富、内容不完整等缺陷,应对两种土地产权给予平等的保护;细化土地使用权的类型,增加土地使用权的层次;完善土地登记制度,明确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依法保护土地财产权;成立专门的土地争议调处机构,加大对土地争议的调处力度.  相似文献   

6.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问题廖俊平(武汉城建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本文拟就划拨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时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探讨,希望对今后的工作和法律实施有所裨益。1划拨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的限制《房地产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甲公司通过拍卖取得一宗国有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用途为住宅。随后,甲公司将该宗土地抵押给银行,并在登记机关办理了抵押登记。现在甲公司请求将该宗土地的用途转变为商住。对此,登记机构能否为其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解答对于已办理抵押登记的土地,能否办理用途变更,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判定:一、法律并未禁止抵押土地办理土地用途变更《土地管理法》第56条规定:"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的约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土地;确需改变该幅土地建设用途的,应当经有关人民政府土地行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土地登记实行实质审查制度,登记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权有无瑕疵,与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审核有着直接关系。那么,土地登记机关究竟需要对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哪些方面进行审核呢?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范围我国各地不动产登记管理机构的设置存在差别,有的地方实行房屋与土地统一由一个部门登记,而有的地方则分别由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负责登记。《房地产管理法》第61条规定:“房地产抵押时,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办理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登记机关为: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提出改革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权力内容,严格区分土地所有权与管理权,从制度建设上防止管理权侵犯或替代所有权.在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除以承包形式取得外,引入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类型上,除承包外,应增加出让、出租、作价出资等形式,赋予集体土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样的权能.在保证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不同类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享有不同的转让、出租、抵押等权力,完善集体土地登记制度,规范集体土地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10.
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能转让、出租、抵押吗?所谓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通过各种方式依法无偿取得的国有土使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须具备四个条件:①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正确把握城市热点区域存量划拨工业用地申请补办出让的内在动因及其对城市科学供地、合理用地的影响,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因果分析。研究结果:城市热点地区存量划拨工业用地申请补办出让的目的并非基于现状用途,而是期望通过补办出让—转让获取额外收益。研究结论:现行直接办理协议出让的简单处置方式,可能会影响土地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有序发展。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更为适宜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视角,从林权抵押贷款的法规制度风险、资产保全风险、资产处置风险、资产评估风险、信誉风险的角度分析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金融风险,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林业信息不对称引发借款人的故意违约、价值补偿机制缺失导致借款人的理性违约方面分析银行惜贷现象的成因,提出健全林权抵押贷款的法律法规、提高林权贷款尽职调查水平、积极开展森林保险业务、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林权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历史遗留的城市老城区私房用地使用权定性和转让等管理制度创新进行探讨,为完善国有土地地籍管理制度,保障私房用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健全城市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提出建议。研究方法:基层调查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明确了城市私房用地使用权确定的复杂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城市私房用地使用权性质确定和地籍管理制度完善的初步性建议。研究结论:应加紧出台城市老城区私房用地使用权专项法规制度,推进登记发证工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揭示已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可获性不高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规模农户和小农户土地抵押贷款可获得性具有差异性;(2)土地产权流转市场较小、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不随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尚未完成、信贷风险分摊机制等制度基石尚未完全确立等因素降低了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研究结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进一步推广需要提高银行对抵押土地的处置能力,简化规模农户贷款手续,同时完善信贷风险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办理转移登记时发现不动产上存在违法建筑,这类情形是否需要审查,能否登记。文章结合案例分析,认为不动产登记是物权公示行为,没有确权功能;无权审查登记原因行为合法性和有效性,不应审查与物权效力无关的内容;不应将属于其他部门行政管理职责且登记人员无力和无权审查的内容列入审查内容;属于产权管理应由出让合同约定的事项不宜作为登记申请审查内容。将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且登记人员可以把握的事项作为审查内容,对闲置土地等需要审查但未列入法律法规的应尽量列入法律法规。对于已经被认定为违法建筑的不动产,登记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不予办理登记,但不宜主动认定为违法建筑并因此不予办理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是解决农民融资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破解农民贷款难题的有效手段。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贷款"。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鼓励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黑龙江省克山县作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从2010年起探索和实践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形成了一整套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展机制、管理模式和配套政策,打破了农贷资金"五户联保"等旧有的资金贷款模式,实现了银行、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的互利双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是目前的热门课题,作者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剖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一些做法、模式、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论文对各地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示范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研究和归纳比较法对我国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宅基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演变经历了5个阶段,并且对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审批制度和面积标准、确权登记政策、流转政策、退出机制等做了分析,总结宅基地使用和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为:"一户一宅"等政策难以落实;"无地可批"和"有地不批"现象普遍存在;确权登记时权属来源材料缺失;自发流转普遍等。提出其改革的途径: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结合改进宅基地审批制度;形成规划、审批、确权、退出等一体化管理体制;推进房地合一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行宅基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统筹谋划,全面实现宅基地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虽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用益物权,但却不允许设立抵押权。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得出禁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存在以下四种不合理性:二元模式的不合理性;法律法规的矛盾性;担心农民失地的不合理性;一刀切的不合理性。同时,禁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发展、土地流转以及破坏土地权利完整性,最后,提出放开农地抵押限制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田宅典权制度流变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坚强 《中国农史》2004,23(2):71-77
典权作为民法中不动产物权的一种类型,是我国所特有的。根据有关史料和典籍记载,典权在我国早已存在,历史非常之悠久。文章通过对唐、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典权制度的考察,指出了典权制度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所呈现的不同的特点以及其存在发展的根据。文章最后还指出,我们应当充分注意到典权制度的现实价值,因而即将出台的民法典应当设专章确立典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