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娟 《消费导刊》2013,(12):38-39
城市是文化的橱窗,遗址是人类往昔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多重价值的复合体。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遗址在城市发展中增添色彩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遗址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与困境,提出通过社区赋权来让公民参与到遗址保护决策中,从而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创建。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今天是长期历史沉积形成的,是一个传承变迁乃至创造的过程。城市现状只是漫长历史的一个片段,所以现代城市的发展不可能完全打破或推倒原有固化的遗址遗迹及其环境风貌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例所证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贸易》2010,(2):74-75
2008年8月,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本届世博会唯一入选的大遗址保护案例。世博会召开期间,大明宫馆将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代表古都西安向世人充分展示大遗址的文化魅力,成为西安与世界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和谐发展领域的交流平台。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一次国际性开园预演,也是最终实现“保护历史、彰显人文、创造未来、造福人民”这一宏伟目标的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是一门刚刚兴起的设计课题。在当今城市建设不断扩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各类工业废弃地。对于已生废弃地的合理规划并再利用,可以传承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并很好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本文从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的背景起源、概念、发展、实践等方面,简要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国外工业遗址景观的成功设计案例,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景观、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进行理论依据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遗址文化旅游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遗址,将遗址资源的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其核心是通过遗址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为更好地推进渤海国遗址文化旅游,应针对目前渤海国遗址现状,创新开发模式,按照核心层(遗址本体型)、过渡层(遗址文化延展型)、外围层(遗址自然生态延展型)三个层次开发,建设遗址公园、宗教寺观、历史文化产业园、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6.
张昊鹏 《商》2014,(41):249-251
大遗址是悠久历史文明的重要体现,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有利地保护现有文化遗迹,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遗址产业改善民生、拉动经济的作用。因此,针对大遗址文化产业文化组合与空间活化发展策略的研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的至高点,顺应当前大遗址保护发展趋势,利用遗址集群效应所带来的良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大遗址文化产业体系,从而为世界璀璨的大遗址文化焕发出蓬勃生机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水洞沟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社会环境良好,自然环境独特,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资源禀赋。基于遗址保护的水洞沟旅游开发,银川市政府应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强保护为根本导向,优化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出保护与开发并重。历史遗址文化特色与现代旅游功能定位兼容的观光旅游产品、体验型旅游产品和主题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随着国家开启通向文化产业诸领域的政策通道。越来越多的区域被吸引到文化产业之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契机。区域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如何科学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这是理论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徐州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辉煌的两汉文化遗存,为了使徐州这个城市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更具竞争力,就需要政府对两汉文化遗址加强宏观管理,坚持政府的宏观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塑造城市精神、提高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徐州市文化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随着国家开启通向文化产业诸领域的政策通道,越来越多的区域被吸引到文化产业之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契机,区域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如何科学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这是理论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徐州这个古老的城市有着辉煌的两汉文化遗存,为了使徐州这个城市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更具竞争力,就需要政府对两汉文化遗址加强宏观管理,坚持政府的宏观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塑造城市精神、提高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巴民族是一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近年,许多巴人文化遗址相继出土。为了保护和弘扬巴人文化、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对这些巴人文化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以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为例,分析了巴人文化遗址的旅游价值,以及对巴人文化遗址进行旅游开发的意义及对策,提供了一个巴人文化遗址旅游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巴民族是一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近年,许多巴人文化遗址相继出土。为了保护和弘扬巴人文化、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对这些巴人文化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以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为例,分析了巴人文化遗址的旅游价值,以及对巴人文化遗址进行旅游开发的意义及对策,提供了一个巴人文化遗址旅游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旧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及历史文脉的创新与保留,结合触媒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将新的建造植入工业铁路遗址基地中去,将城市记忆延伸到新的城市公共空间,探索从历史记忆到创新城市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血脉,从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以现代城市重要公共交通设施沿线特色作为城市文化表达的切入点,以沈阳地铁沿线各站周边城市文化代表特色为基础,通过城市历史文化标识表达设计,让人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有更好的认识,让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对民族和城市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知和参与,进而促进城市文化的承继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由于受思想观念守旧、旅游人才不足、服务标准不高和建设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使位于牡丹江的、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中世纪宫城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这一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限制了历史文化景区的发展。开发建设渤海国遗址旅游品牌,有利于推动精品景区集群的建设进程,有利于推动旅游及其休闲娱乐度假系列产品的形成,有利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快渤海国遗址旅游品牌建设,政府部门应摆上日程,着力做好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大软硬件设施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地方特色,提高文化层次和吸引力,发掘现有景观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品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宣传是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的必经之路。在城市文化宣传中,历史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建立城市文化形象,可有效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有力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于历史文化背景下城市文化的宣传,也要保证科学理性,要紧密结合城市文化的历史特点和人文自然特色,使城市形象脱颖而出,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整体的精神与面貌是通过城市形象来体现的,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肩负着继承传统和保持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本文通过调研沈阳经济区工业遗址保护现状,分析工业遗址现状对提升城市形象的影响因素,挖掘工业遗址文化内涵。在对沈阳经济区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形象地理识别、人文文化识别和视觉识别的理念,在对沈阳经济区工业遗址进行保护研究的同时提升沈阳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7.
姚方敏 《上海商业》2021,(4):169-171
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深厚底蕴,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及地方政府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日趋重视,对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及文化基因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开发也日渐火热。本文以上海静安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例,探讨在城区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引进合宜的产业来保持历史街区的活力、如何通过历史保护建筑的魅力来反哺城市的发展,使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放与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城市发展与更新的每一步并不是与过去的决裂,而是对历史的延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终极目标应当是让所有值得保护的历史街区都能得以完善、可靠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化是在历史中创造、传承和发展的,除了民间存留的一些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外,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和存留下来的各种文化典籍(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纸本、音像、口碑等)和遗存(遗址和实物等),是其赖以保存并传承、发展的惟一途径。如果没有这些典籍和 遗存,就很难摸清历史的本来面目,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11)
当前,国家对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愈来愈重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脉络,保护好城市在发展中沉淀下的文化遗产,在旅游中注入文化氛围、文化内涵、文化精神,推进文化旅游强市的建设,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为文化开发的重镇,本文正是以景德镇陶瓷为例阐述陶瓷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深入发展以陶瓷为特色的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