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儒家推崇周化礼乐,并将其发展为完整的礼乐之学.礼乐的作用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提供生活砍序,为人类未来提供福私.礼乐的本质是仁.正因为有仁的理性自觉,礼乐才易被社会全体成员所接受.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孔子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礼乐治国主张,他所孜孜以求的礼乐之冶的社会实际上也是和谐社会.这一重合看似不可思议,却又是必然的历史,那我们应该如何直面、理解已绵延数千年,但时至今日仍余韵不歇,还无时无地不在潜制着我们思维信念与行为范式的这种古老的礼乐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古代"礼乐"文化中发掘,实现传统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3.
博大精深、理蕴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其"自强不息"、"其命维新"的鲜活生命力.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儒家推崇周代礼乐,并将其发展为完整的礼乐之学.礼乐的作用是治理国家,安定社稷,提供生活秩序,为人类未来提供福私.礼乐的本质是仁.正因为有仁的理性自觉,礼乐才易被社会全体成员所接受.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孔子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礼乐治国主张,他所孜孜以求的礼乐之治的社会实际上也是和谐社会.这一重合看似不可思议,却又是必然的历史,那我们应该如何直面、理解已绵延数千年,但时至今日仍余韵不歇,还无时无地不在潜制着我们思维信念与行为范式的这种古老的礼乐文化传统?因此,我们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古代"礼乐"文化中发掘,实现传统与和谐社会的对接.  相似文献   

4.
黄碧琴 《黑河学刊》2007,3(4):74-75,78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的思想体系中却有我们今天所称的"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内容,他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问题做过论述。蕴涵在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中的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静 《魅力中国》2010,(32):66-66
思想政治教百生活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趋势,这种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实化、内容的生活化、形式的多样化,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社会构建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宋芳 《特区经济》2007,226(11):134-135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造成了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变化,致使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摩擦凸显,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极大的威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依赖政府有效地解决冲突的良性运行机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并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典范.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践行和谐社会的高潮.因而从马克思主义视野把握和谐社会,从哲学层面认识和谐社会,对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保持清醒的意识,坚持正确的方向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和谐社会思想进行论述,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剖析,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谐社会的精髓,更好地开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可以看出,社会是一个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整体。社会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我们如今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以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为指导,使得各要素在这种动态过程中,实现平衡有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乐治国.在现代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然而,在中国古代,乐本身也是一种法,而且是一种“根本大法”,它与礼、刑、法、律一样具有国家强制力.被作为特殊的“法”用于治理国家。“以乐治国”作为中国古代独有的治国观,有其独特的原理与奥秘。本文通过对乐、乐治及其相关原理的论述,评价其优势与不足,希望乐治能被更多人所接受,能为现代社会所用,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方泽 《乡镇经济》2010,1(4):119-121
礼乐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融贯于整个中国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东亚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礼乐是一套上至国家政治,下至百姓生活的规则体系,也是儒家治理国家、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它对现代社会是否有意义,或有何意义,至少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这一理论在习近平所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中得到了完美阐释,把握其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在跨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基于中国农村社会的特性提出了“礼治秩序”的命题。作者在保留费孝通“礼治秩序”内核的同时对礼的概念外延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将礼治引入政治秩序理论。在礼治秩序下,当礼制符合礼义时,所有社会成员应当主动服从礼制。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的“殷周之变”使中国在经历了殷代神本的自然宗教后走向了西周人本主义的礼治,由此与欧洲、中东和印度在一神教或伦理宗教背景下生长起来的法治形成了文明的分岔。由于西周礼治的出现先于秦代现代国家的出现,现代国家在秦代中国之后的历史发展中受到礼治的约束,从而实现了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对平衡。作为礼治和国家建设相互嵌入的产物,礼治国家在东汉以后的中国走向定型,并逐渐扩散到朝鲜半岛、越南及日本。在经过西方世界和现代化的冲击后,礼治传统以新的形式在东亚延续下来,并且在当代东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蓉 《新西部(上)》2014,(3):83-83,48
本文介绍了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使能”、“节用、节葬、非乐”等和谐思想,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不和谐现状,探讨了墨子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和睦;“尚贤使能”思想,能够强化社会的人才意识;“节用、节葬、非乐”思想是倡导一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儒家把礼乐教化看作人之为人以及社会文明最重要的标志,认为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社会、家庭达到一种有序的和谐,从而实现稳定与繁荣。但儒家为礼乐教化所确定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表现出一种虚伪性;把礼制所规定的"君臣父子"的结构模式绝对化、永恒化,成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习近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结合着中国的具体实际,对马克思的民生思想进行了丰富与发展。具体表现为: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思想;邓小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富民思想;江泽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利民思想;胡锦涛"以民为本"的惠民思想。马克思民生思想对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明清浙东学者文化思想有一个系统的体系,涵盖甚广,在当代仍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贵和"思想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恪守的原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民族国家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因而它也成了人们构建理想社会的指导理念.新时期,深入发掘并弘扬"贵和"思想的合理要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复杂的国际局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对北宋社会出现的转型与变革,“三苏”父子试图通过系统有效的社会控制来调理社会秩序,注重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综合运用,提出推崇礼治、重德引俗和善用法治等社会控制思想并孜孜付诸实践。“三苏”全面、稳健的社会控制思想在稳定北宋社会秩序和完善社会建设等方面凸显出积极与务实的时代特色,其中所蕴涵的政治智慧可为今日“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儒家所提倡的中庸,是宇宙万物运动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客观规律,是恰如其分地把握事物、协调矛盾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充满科学理性和辩证色彩的正确思想方法。在现阶段我们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儒家所提出的贯彻中庸精神的主张和要求,对我们小至待人处事,协调人际关系,大至治国安邦,实现全社会的和谐,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