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消费拉动是最根本的拉动。积极研究陕西省消费需求的相关问题,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于保持陕西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1999--2008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数据,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分析法,对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扩大陕西省居民消费需求、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宇 《现代经济》2007,6(10):65-66,32
本文从对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入手,通过与西方经典消费函数的比较,建立了适合中国的消费函数模型,然后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若干有益于政策制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和消费政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诸多成因分为两类:一类是收入-购买力增量制约,消费需求的支付能力不足。在这种场合,可以认定“消费是收入的函数”这个一般原理;另一类是环境条件制约,即已经拥有的消费需求支付能力(消费购买力存量)得不到充分实现,在这种场合,消费就不再是收入的函数,而是另外一些自变量的函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理论来实证分析2003年中国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结果发现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均和可支配收入高度线性相关,但在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中存在异方差,所以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消除异方差,最后根据模型给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比较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于统计局和城市调查队城乡居民定点入户调查平台,分季度组织汉中市城乡居民消费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及消费意向、消费需求结构等有了初步认识,对满足、引导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做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比较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数据资料,从城乡居民的消费品拥有水平,消费结构变化的态势分析了城乡消费水平的变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特征差异进行比较和实证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同当期的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随着城市改革的推进还有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最基本的结构特征.文末探讨了城乡消费差异形成的原因及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行为上呈现的共性与差异性,特别是城乡居民由于收入水平及消费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消费行为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讨,并提出刺激、扩大消费需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内需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有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在作用机制方面,以县域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多渠道增加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城乡产业结构,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改善居民消费心理等。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城镇居民新的消费需求和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让县域城乡居民有消费能力的同时敢于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9.
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根据1994--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5.0计量软件构建城乡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与交通通讯平均消费倾向之间的消费模型,得出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与交通通讯平均消费倾向也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关系以及他们的基尼系数与交通通讯平均消费倾向关系之间表现各异,农村居民有着更为强烈的交通通讯消费需求,也发现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在解释我国居民交通通讯消费这单一项目中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统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历年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对1994-2008年间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消费率、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认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主要表现为出游者人数的扩张;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属同步型消费,农村居民属于轻度早熟型消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对于提高其国内旅游消费率作用较大,但提高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对于提高其国内旅游消费率作用更大;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但非基本消费比重依然较低,消费层次还主要停留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等基础层次上。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天地》2003,(1):13-13
去年,北京市居民消费中有两大比较引人注日的现象:一是汽车、住房热销;二是商品性消费平稳增长,服务性消费明显增加。这反映出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正在发生深刻而重要的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在迅速升级,消费需求在逐步转型,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已基本迈上了小康生活水平。第一,从消费结构看,北京市居民的商品消费等级开始从千元级商品,向万元级甚至更高等级的商品跨越。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的商品消费基本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进入新世纪之后,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电子计算机、住房、汽车等万元级商品开始成为消费领域的新热点,逐步进入大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国家。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较大,并由此对消费需求的扩大产生了边际消费倾向降低、供求失衡、消费断层、消费预期改变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对消费需求的扩张形成较强的阻力。扩大消费需求,必须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及东、中、西各地区1997-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计量模型对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同时,这种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本文提出一些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借鉴主要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广西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建立了广西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比较符合持久收入假说消费理论,影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是现期收入,其次是预期,资产、消费习惯对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表明,武汉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并在变动中有趋同发展的趋势。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异及变化,主要源于城乡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武汉消费增长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拓展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同时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及主要化解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最后就化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提出了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体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最好工具是消费函数。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是当前收入。改革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广大劳动群众的实际收入增加是相当缓慢的,进而导致90年代末期以来消费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要刺激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增加普通城乡居民的实际当前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8—2014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高斯混合模型,可实证考察福利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医疗卫生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果最大,社会保障的影响效果次之,教育支出的影响效果最小。其中,医疗卫生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正相关,而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负相关。政府应从供给侧角度完善福利性财政支出结构,变城市偏向为城乡均等协调发展,从而相对提升农村需求侧消费水平,同时,引导优化消费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展现了江苏省消费需求水平偏低的现状,分析了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而认为,江苏居民消费需求扩张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又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据此,作者提出了拉动城市消费需求,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榴 《西部金融》2012,(5):53-56,82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富集的欠发达省份,已由原来的能源生产大省逐渐演变为能源消费大省。1979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仅为94.5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为1191.1万吨标准煤,而到了2008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已达6851.3亿元,能源消费总量也突破7000万吨标准煤。本文探索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对于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下实现陕西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