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磊 《人口与发展》2013,19(3):98-104
利用中国多世代人口数据库——辽宁部分(CMGPD-LN),运用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技术和logit模型,研究了1749-1909年清代辽东旗人社会中男性的婚姻与死亡水平、死亡风险的关系。婚姻对于男性具有保护作用,在婚男性的死亡风险要低于不在婚男性;logit模型结果表明,未婚和丧偶男性的死亡风险要显著高于初婚男性,中青年未婚男性的死亡风险高于初婚男性,而老年未婚男性的死亡风险比初婚男性低。  相似文献   

2.
彭大松 《人口与发展》2020,26(1):97-107
大规模人口流动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时代特征,人口流动给个体初婚带来怎样的影响?基于CGSS2015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流动总体上推迟了初婚年龄,降低了初婚风险率;人口流动对初婚风险率的负向影响呈现代际递增趋势;与女性相比,农村男性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婚概率,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初婚不利处境;社会阶层地位对个人初婚有重要影响,不仅直接促进了个人初婚,也显著降低人口流动对初婚的负向影响;在扩大的婚姻市场中,农村底层男性成为婚姻竞争的失败者,也是婚姻挤压情境下终身不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透过婚姻市场的竞争规则得以强化和延续。农村底层男性所面临的阶层边缘化和初婚机会减少的双重困境,需引起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婚姻挤压下的未婚流动男性参与商业性行为的现象可能增多,而商业性行为是普通人群直接感染HIV/AIDS的途径之一.有必要在婚姻挤压背景下分析流动男性由于商业性行为而具有的HIV/AIDS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通过生存分析方法估计流动男性各个年龄段的商业性行为比例,探讨HIV/AIDS累积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验证了婚姻挤压、人口流动以及文化变迁是分析流动男性商业性行为的重要情境;发现流动男性存在明显的HIV/AIDS累积风险,28-35岁未婚男性是HIV/AIDS累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婚姻挤压对28-35岁未婚男性的HIV/AIDS累积风险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宏观结构因素和微观规范因素是流动男性HIV/AIDS累积风险的显著影响因素.在结论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启示,建议公共卫生部门明确HIV/AIDS的累积风险趋势,完善风险阻断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藏族农奴制社会婚姻市场的历史入手,结合实例,探讨了藏族农奴制社会女性婚姻挤压的原因、后果.结合近年来藏族婚姻挤压逐渐缓解的状况,对比中国当代婚姻市场男性挤压日益严重的现状,预测了藏族婚姻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对如何化解中国未来婚姻市场的供求矛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婚姻拥挤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婚姻拥挤问题是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面临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分析模型 ,对婚姻拥挤的测度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在实际人口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婚配性别比测试对中国曾经与即将发生的婚姻拥挤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本文从终身不婚比例、初婚年龄和夫妇年龄差三个方面对于婚姻拥挤的后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现阶段出生性别比失调对未来婚姻拥挤的影响不可忽视 ,但是并不像一些传媒所宣传的那样严重  相似文献   

6.
从藏族农奴制社会婚姻市场的历史入手,结合实例,探讨了藏族农奴制社会女性婚姻挤压的原因、后果。结合近年来藏族婚姻挤压逐渐缓解的状况,对比中国当代婚姻市场男性挤压日益严重的现状,预测了藏族婚姻市场未来的变化趋势,对如何化解中国未来婚姻市场的供求矛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模型阐释房价变动对主观地位评价的影响,并基于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使用面板有序Probit模型分析房价上涨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高房价会导致居民主观地位评价下降,且对于男性、农户和城镇居民的影响更强;婚姻匹配和相对消费都是房价影响主观地位评价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高颖  张秀兰 《人口与发展》2012,(4):78-86,77
利用北京市2004-2011年的婚姻登记数据对近年来初婚夫妇的年龄及其匹配情况进行分析.近8年北京市初婚男性的平均年龄为27.74岁,女性为25.96岁,夫妇的平均年龄差约1.78岁;尽管“男大女小”仍是主流的婚龄匹配模式,但夫妇年龄差表现出明显的逐年缩小的态势.在男性初婚年龄基本保持稳定情况下的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等等,是促进北京市夫妇年龄差缩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男性人口过剩的规模、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标准化分析.研究表明:1982与1990年男性人口过剩规模与比例已处较高水平.更为严重的是在未来几十年时间内中国男性人口过剩问题将日渐严重,性别结构因素的影响将逐渐增强,并最终成为男性人口过剩的首要影响因素,年龄结构与人口规律因素的影响将逐年减弱.婚姻市场也因此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男性人口过剩的规模、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标准化分析.研究表明1982与1990年男性人口过剩规模与比例已处较高水平.更为严重的是在未来几十年时间内中国男性人口过剩问题将日渐严重,性别结构因素的影响将逐渐增强,并最终成为男性人口过剩的首要影响因素,年龄结构与人口规律因素的影响将逐年减弱.婚姻市场也因此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