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ECFA下海西对台进一步先行先试有其现实意义与必要性。实践中,在ECFA推进两岸整体层面的经贸活动自由化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可根据当时的两岸经济条件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需要,通过构建起ECFA下海西对台经贸活动自由化先行先试的运作平台,在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资本投资自由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某些正在商谈或将要商谈的自由化与一体化内容。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把握中央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的机遇,遵循“依托‘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的对台工作新思路,扎实有序地开展各项对台经济工作,使福建省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地区,有力地促进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3.
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地区的科技合作是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交叉研究课题,也是一个特殊的课题.一方面,海峡两岸的科技合作在性质上属于一个国家内两个区域的科技合作,是主权尚未统一、治权长期分离背景下的特殊合作,在运行方式下还需要比照国际惯例进行,并受到两岸产业政策的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处于战略建设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产业发展梯度低而多种要素充裕,但面临大陆其他区域经济板块的挤压和"边缘化"的压力;而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的台湾地区,其科技产业发展梯度高但多种要素缺乏,同时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逼近和产业"空洞化"的双重忧虑.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雪雄  茅秋建 《亚太经济》2004,(6):83-84,56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全国发展大局提出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对区域定位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发挥对台优势、强化与两大三角洲分工协作意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朱熹的生态哲学包括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是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整体的生态哲学。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实践中,重新探索和反省朱熹的生态哲学思想,有着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同胞同属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大陆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台湾经济的繁荣。海峡两岸开展经贸合作会造福两岸人民。  相似文献   

7.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福建区域空间结构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函数。科学谋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重组福建区域空间结构,这是今后福建区域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失衡条件约束下两岸经贸合作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失衡条件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调整两岸经贸合作模式、完善投资贸易结构、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建设、提升两岸经贸合作和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蒋晓蕙 《开放潮》2005,(8):19-20
税收协调对任何区域经济合作体都非常重要,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经贸合作关系的特殊性,更决定了其中的税收协调的重要性。由于历史因素,海峡两岸的税收制度是两岸分别按各自的法律规范制定的,有着明显的差异,税收政策选择也是各自根据政治经济要求而分别确定。经济发展整体性趋势,如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或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都要求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统一或一致,而现实中国贸合作的特殊性又决定不可能短时间合一,所以加强海峡两岸税收协调对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发展非常重要,不仅有经济意义更有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6月是百花齐放的美好季节,从2009年第一届海峡论坛开幕至今,6月也成为两岸最大规模交流盛会盛放的时节。2014年的6月,两岸共同的盛会如约而至,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音继续奏响之后,25日,张志军一行访问台湾,成为第一位踏上宝岛土地的国台办主任,将两岸一家亲的优美旋律带到了阿里山上,带到了日月潭边,更重要的是带进了台湾基层民众的心里。  相似文献   

11.
赵蓓 《亚太经济》2008,(1):79-82
产业集群发展与利用台资是海西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台资在发展海西产业集群的独特作用,并用嵌入性理论佐证了海西与台湾的"五缘"优势,为研究海西产业集群发展和利用台资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12.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毅 《开放导报》2006,(4):71-73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而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的构建不仅可以形成一个能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媲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中心,而且将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进而促进政治和解与和平统一。本文认为类似自由贸易区或CEPA的模式是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将海西城市群20个城市作为旅游行动者,以各地旅行社推出的典型旅游路线为关系矩阵,构建海西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图。利用旅游空间个体网结构和整体网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海西城市群各个城市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层次和整体网络属性、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现代化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厦门港口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海西城市群旅游网络中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同时具有很强的聚集和辐射能力;2海西城市群旅游形成三级城市节点,二大凝聚子群的空间网络格局;3为了提升海西城市群旅游整体竞争力,需要加强海西区域旅游合作,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旅游信息平台,形成海西特色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4.
冯静 《科技和产业》2005,5(7):16-2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对外经贸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出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所急需的应用型外经贸人才,是摆在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意义与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培养关系,并从培养模式、“双师型”师资建设、产学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发展是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泉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龙头和中心城市之一,承担着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为背景,从区域协调、产业升级、消费生产衔接,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耦合关系等多维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泉州循环经济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需要有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来支撑,旅游业作为关联性强的产业能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福建"十五"期间的旅游现状出发,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核心竞争力;树立全省旅游"一盘棋"思想,构建环福建旅游圈;加强各相关部门和产业的协调;加强推介与营销,增强游客对福建的了解和感知等途径来加快福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日本″单极″变成了中日″双头″。这一变化导致两岸经济从单方面的依赖到互相依赖;在贸易平衡、外汇储备等方面台湾对祖国大陆更加依赖;台商投资从短期经营到本土化经营;两岸产业分工从产业间发展到产业内、产品内;两岸从企业间一般技术合作到行业组织间标准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品牌无知名度要求时期"过渡到"品牌强知名度要求时期",品牌成为一种强势的需求。建设品牌经济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对于促进海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随着海西经济的发展,对品牌经济有目标、有计划的系统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知识经济、电子商务、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经济趋势及两岸经贸关系的现实表明,海峡两岸未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台湾也只有加强同祖国大陆的全面合作,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