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顾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的学术历程,沿着“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的学术理路,在大力发掘、整理利用中外一手资料基础上,从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和中国与全球关系出发,以白银货币化过程切入,尝试进行全球化开端关键历史时期贯通中外变革的综合性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市场起源;二是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从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探讨;三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国和世界的连接;四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一系列赋役改革;五是白银货币化与张居正财政改革。结论是在整体世界形成的前夜,白银货币化源自市场萌发,标志着古代中国从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引发了一系列国家制度变迁与整体社会多元变化,启动了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中国市场扩大发展与世界市场连接,直接推动了日本银矿大开发和间接推动了美洲银矿大开发,中国不是被动纳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而是主动走向了全球近代化的大合流,积极参与了全球化开端时期全球第一个经济体系的建构,为经济全球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明初白银并不是国家的合法货币,它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并普及于全社会的货币化过程。本文依据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427件,说明货币化过程源自民间社会,经过一个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为史界熟知的《明史·食货志》以正统初作为朝野广泛用银的说法不能成立,实际得到官方事实上的认可,是在成、弘以后。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是市场萌发的过程,启动了晚明社会变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正>此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明变革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研究"(17CZS019)的成果,曾获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并入选江西财经大学"信毅学术文库"。货币金融问题是传统中国经济史上的难点问题。其中,明代的货币转型问题是学界十分关切的学术问题,在中国金融变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本书为我们解读明代货币白银化与货币转型问题提供了新的看法。该书将明代的货币转型置于元明长时段变迁视野中考察,认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背后有着金  相似文献   

4.
<正>自宋至明时期,中国的货币流通史接连经历了"铜钱时代""纸币时代""白银时代"三大阶段。货币转型背后是时代的变革,尤其是宋至明时期国家立国形态、社会经济结构、财政货币制度等方面俱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深度影响,乃至决定着货币制度、流通的演化路径。明代货币白银化便体现了这样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明中叶前后,白银逐步取代宝钞、铜钱成为主币。这种民间货币——白银与国家铸行货币——铜钱兼行,且民间货币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格局,呈现出复杂的独特性。本文试图从综合性的货币史框架分析明代货  相似文献   

5.
元明以降,白银逐步成为举国上下的基准货币,深度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演进路径。围绕白银货币化至货币白银化的历史源起、动态过程、促动机理及影响评价等问题,学界存有广泛争议。本文认为在宋金元时期白银货币化向货币白银化的演进过程中,中国货币体系经历了“铜钱基准”的陵夷并转向“白银基准”的内在变动过程。宋金时期白银在“铜钱基准体系”中的作用不断上升,金元之际白银价值基准地位初步确立,为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明代白银通过均则折纳、加耗、折价等形式成规模并结构性地嵌入贡赋体制,并与民间市场上的白银替代一道形成了难以逆转的货币白银化态势。对于中国以银为核心基准的近世货币结构而言,结合信用制度的角度可以看出,在西欧新兴国家信用日益聚合的趋势下,中国社会呈现出信用离散的特征。国家信用层级的缺失、金融技术与构架的迟滞及称量银本身所致的信用外在化、记账单位的紊乱是其最明显的表征,中西方金融体制在信用层面发生日益显见的分流。  相似文献   

6.
自宋至明时期,中国的货币流通史接连经历了“铜钱时代”“纸币时代”“白银时代”三大阶段。货币转型背后是时代的变革,尤其是宋至明时期国家立国形态、社会经济结构、财政货币制度等方面俱发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深度影响,乃至决定着货币制度、流通的演化路径。明代货币白银化便体现了这样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对影响传统中国货币行用的若干理论关系进行澄清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审视了明代货币体系的“白银化”,认为它并不纯粹是钞法、钱法失败的产物,而是由宋代以前传统的铜钱体制向银、钱、钞并行的多元格局转变过程中的波折。同时,明代的财政白银化对民间的白银行用虽然有挤出效应,但也增强了白银的货币属性,存在不可忽视的溢出效应。因此,白银化和货币化是明代经济中两个并不对立乃至可以相互促进的趋势,而由白银化推动的货币化最终为货币多元化在清代的成熟提供了条件,货币深化以及与之相伴的金融发展也揭示了明清经济正逐渐进入一个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对影响传统中国货币行用的若干理论关系进行澄清的基础上,本文重新审视了明代货币体系的"白银化",认为它并不纯粹是钞法、钱法失败的产物,而是由宋代以前传统的铜钱体制向银、钱、钞并行的多元格局转变过程中的波折。同时,明代的财政白银化对民间的白银行用虽然有挤出效应,但也增强了白银的货币属性,存在不可忽视的溢出效应。因此,白银化和货币化是明代经济中两个并不对立乃至可以相互促进的趋势,而由白银化推动的货币化最终为货币多元化在清代的成熟提供了条件,货币深化以及与之相伴的金融发展也揭示了明清经济正逐渐进入一个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白银自出现之时起,就和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上来看,白银从金属矿产到作为等价物交换再到货币化的过程是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白银货币化是从唐代开展。白银这一角色的转变和当时的历史时期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丝路贸易,目前已经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唐代白银货币化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文章开展"唐代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主题的分析,尝试探讨唐代白银货币化与丝路贸易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转型。新一轮经济转型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出发,逐步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当然其中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一系列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本文揭示了经济转型时期高增长、低就业的客观现实,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增长、低就业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世界货币职能的视角,考察明代货币结构的变化和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明代货币结构从单一的宝钞制度恢复到钱钞并用,最后形成以白银为价值基准和主导的银钱复合货币体系,是西方势力东来、东南沿海私人海上贸易发展使中国被动迈入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促成的。白银的世界货币性质使得纳入全球一体格局的明朝将白银内化为基准货币。当时的社会精英从货币主导权旁落的角度提出反对使用白银的主张,但未能阻挡东西方贸易交往的国际形势下货币形式的自然选择。白银货币的被动供给为明清社会带来了极其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世界货币职能的视角,考察明代货币结构的变化和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明代货币结构从单一的宝钞制度恢复到钱钞并用,最后形成以白银为价值基准和主导的银钱复合货币体系,是西方势力东来、东南沿海私人海上贸易发展使中国被动迈入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促成的。白银的世界货币性质使得纳入全球一体格局的明朝将白银内化为基准货币。当时的社会精英从货币主导权旁落的角度提出反对使用白银的主张,但未能阻挡东西方贸易交往的国际形势下货币形式的自然选择。白银货币的被动供给为明清社会带来了极其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书讯·经济     
《世界经济转型与中国》本书致力于研究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前沿现实, 探索传统经典经济学的鞭长莫及之处。全书主要研究了美国社会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管理机智的变革及其前景,全球信息网络服务型经济如何运行和冲击各国经济,以及“人世”与“人市”的理论及对策,并透析了世界经济转型和中国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科学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如何把握世界发展趋势,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海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诉求,凸显海淀的科技、教育、文化优势,制定海淀区国际化发展战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贵金属白银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史研究高度关注的对象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从财政史、货币史、社会史等视角对中国历代白银的使用情况、功能发挥、政策变迁,以及其与贡赋经济、国家财政转型、传统经济近代化,乃至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有过深入探讨,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尽管如此,学界对于我国历史上白银与货币问题的解读和认知仍存有不少争议,值得做出进一步的考察和审视。触及“货币”这个最基本的核心概念,我国历史上的白银究于何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白银演化路径与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本位制、财政与货币制度体系以及国家信用的建立有何关联?基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上述问题所蕴含的发展脉络和内在促动机理已有先行阐释,逐渐形成了白银货币化、货币白银化、统计银两化等命题,以及白银本位、以白银为中心、银钱并行、银钱复本位和货币分层等论断。学术之争议体现出不同货币理论流派在中国货币经济史研究中的碰撞,也格外提示学者们在关注历史上不同货币类型和流通内容的同时,结合、吸纳与贯通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最新的货币理论研究成果颇为重要。与此同时,如何更为客观地评价明清时期的白银演化对于赋役、财政和社会变迁的正负面深远影响?白银在其他不同历史时段、不同地域呈现出何种分布特点和流通实态?历史上的白银演化对我国整体经济制度变迁路径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了不同历史时期货币思想的传承与革新?中西方比较研究视野之下,我国货币金融演进的轨迹有何独特之处,其在中西方大分流的产生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近年来,学界对白银问题在微观实证层面又有不少新的探索和突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明清货币史、财政史的认识,也冲击着我们对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一般认知。但如何理解这些“新”的事实,并从理论层面加以阐释,学界尚未形成共识。或许歧见频出、百花齐放,是学术思想的重大突破正在酝酿中之征兆。为了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化,本刊特约请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白银问题专家,集中讨论上述富有争议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期刊发了万明、陈锋、彭凯翔、燕红忠四位先生的大作,岸本美绪、黑田明伸、邱永志三位先生的论文将于2020年第1期刊发。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贵金属白银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史研究高度关注的对象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已从财政史、货币史、社会史等视角对中国历代白银的使用情况、功能发挥、政策变迁,以及其与贡赋经济、国家财政转型、传统经济近代化,乃至世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有过深入探讨,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朔 《特区经济》2005,(4):192-193
<正>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首先,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作用下,从国内的市场规则、宏观的经济管理方式、运行方式,到微观的企业制度都必须与国际上的通行方式接轨,甚至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价值观变革彼此依赖、互相促进、共生共变,经济价值观变革离不开经济转型,经济转型也离不开经济价值观变革。公私观念是经济价值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观念,它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变革对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主体意识觉醒,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缓和了价值冲突与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影响的分析,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劳动关系内外部因素影响的角度来加以研究的.有人认为分工与市场的交替作用是影响劳动关系转型的最主要因素;也有人认为产权变革是影响劳动关系转型的决定性因素;还有人是从产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社会政治与法律等方面来说明的.这些观点都不无道理,但却忽视了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劳动关系对以上诸因素的反作用分析.考虑到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就变化中的中国劳动关系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加以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黄金非货币化为美国向世界提供大量美元敞开了大门,美国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导致了全球流动性迅速膨胀。全球流动性膨胀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而全球化的虚拟经济爆炸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膨胀。世界进入空前的经济繁荣时期,也会很快进入空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