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资由市场机制调节,这是我国经过多年改革实践摸索出来的基本共识,这个市场机制的核心和基础是劳动力价格,因而可以说工资主要是由劳动力价格调节的。什么是劳动力价格?经典政治经济学曾定义: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支付这些生活资料价值的货币量,就是劳动力的价格。笔者认为,这样定义不足以解释当前市场经  相似文献   

2.
<正> 劳动力市场价位是同类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综合价格。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劳动力的供方与需方达到基本平衡时形成的市场均衡工资率,这个市场均衡工资率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动而变动的价格信号。当劳动力需求方与供给方出现不一致时,劳动力价格表现对劳动力供求数量调节的趋势。劳动力供不应求,反映在价格上为上升趋势,相反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目前,各地政府定期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大多是通过对本地区职工某一时期的工资性收入抽样调查、统计汇总分析研究后确定的。当然也有其它一些形式,如以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的报价为主的指导价位和新进人员的上岗工资指导价位。  相似文献   

3.
工资分配是企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企业工资分配差距呈扩大趋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的原因多样,但劳动力价格背离其价值是工资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理论上进一步确立职工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价格决定的理论,对促进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实践,缓解收入差距悬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包括了劳动者维持个人及家庭生存及教育培训费用的支出,是劳动者能够维持劳动再生产的底限需求,所以企业在确定劳动者工资时,要合理划分劳动者工资结构,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以及当地的CPI水平等因素,建立现代企业工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影子工资是国家和社会为建设项目使用劳动力所付出的费用。它是为了对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而采用的关于项目投入劳动力要素的影子价格,是在概念和内容上均有别于实际工资(或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一种计算价格。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及一些学者,向发展中国家推荐采用包括影子工资在内的项目评价方法,认为尤其是市场发育不足,资源价格扭曲的国家,如用影子价格代替市场实际价格进行项目评价,可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工资理论的发展渊源进行了简要梳理,总结出劳动力工资的决定机制有市场内生与市场外生这两种观点。指明劳动力具有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激励性,讨论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特殊决定机制。基于凯恩斯学派工资粘性理论,指出市场机制的内部不兼容、信息反应及时性等只能部分解释市场存在的长期性、非自愿失业的缘由。不同于前人研究的总量模型,基于存量—流量模型,指明一般市场价格是在流量市场依从供求关系决定,只有劳动力市场工资是在存量市场在供求关系之外由激励机制决定,工资的调整与就业因素无关,而是与效率、工会力量等一系列非就业因素有关,科学地解释经验事实与理论范式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西方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和管理组织也发生了变化.新凯恩斯主义是这种经济变化的理论反映.新凯恩斯主义以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了工资粘性和失业的成因,其工资粘性的理论内涵非常丰富.首先,新凯恩斯关心的是工资粘性和劳动力不平衡,后来又把重点转移到价格粘性和商品市场不平衡上.本文主要讨论粘性工资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的理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非灵活性将威胁到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8.
最近,大连市劳动部门发布了85个岗位工资指导价位和制造业企业的人工成本各项指标信息,这标志着大连市已经开始建立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制度和人工成本预警预报制度,这也是继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之后,大连市取得的又一新的突破。为了探索大连市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促进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的形成,今年上半年,大连市劳动部门对全市8个主要行业、236户企业、通用性较强的100个岗位、2.3万人的工资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理、分析、修正、论证,确定了85个岗位的工资指导价位。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办法。大连市劳动部门强调,此次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不是政府规定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及其扩展出发,揭示了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资差距影响与理论不符的悖论,研究了FDI推动中国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BGG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工资粘性,使之成为综合考虑价格粘性、金融加速器效应以及工资粘性的DSGE模型,我们模拟并比较了中国不同货币政策的影响。贝叶斯估计结果验证了中国工资粘性的存在,说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配置尚存在改善的余地。货币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效应较强但持续期较短,而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温和但影响相对持久,央行需注重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与使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可转移劳动力减少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力工资和原材料价格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引发了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丧失的担忧。然而,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原材料和工资成本上升对综合成本、进而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要素价格上升使中国工业品综合成本在2001~2011年平均每年提高7%左右,但生产效率提升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要素成本上升对竞争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各地频传调高最低工资的消息,一些分析认为,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就会进一步传导至商品及服务的价格,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就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记者采访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他开宗明义表示:“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好事,至于会不会引起通胀,各种说法很多,要把问题理清楚,还是要回到通胀是怎么形成的上来讲。”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需生活资料不仅要满足劳动者个人的需要,还要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工资并不是劳动力价值的简单再现,而会围绕劳动力价值上下波动.在劳动生产力提高时,劳动力的价格能够不断下降,而工人的生活资料量同时不断增加.但是相对地说,即同剩余价值比较起来,劳动力的价值还是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初,富士康、广东本田零部件厂等发生的极端事件引发了企业"加薪潮",加上今年以来全国20多个省(区、市)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由此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种种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果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其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如何把握工资上涨的力度,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是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力图回答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莫荣  廖骏 《中国就业》2011,(1):9-11
2010年,富士康、广东本田零部件厂等发生的极端事件引发了企业“加薪潮”,加上全国20多个省(区、市)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由此形成的劳动力价格上涨的种种讨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果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其对就业有什么影响,如何把握工资上涨的力度,政府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是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力图回答劳动力价格上升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宋艳玲 《活力》2014,(3):49-49
一、业绩工资体系及其管理创新路径 人才是第一发展战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摆脱传统工资制的束缚,坚持将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实际劳动贡献挂钩,向劳动力市场价格靠拢,建立起工资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进一步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院文章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既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也考察了中间产品贸易对基于要素密集度特征的分部门高技能劳动力工资份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说,中间产品贸易会拉大我国制造业整体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分部门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部门高技能劳动力与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波 《中国就业》2009,(9):28-29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敏感时期。而消费物价的上涨和企业订单的明显减少,又使职工的工资上涨空间缩小。如果要求企业提升工资水平,用人单位又会用较少劳动力来平衡劳动力价格带来的成本影响,这就不可避免地冲击职工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效率工资理论基本逻辑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即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短缺和低技能劳动力的过剩。基本结论是,雇主与雇员信息不对称,雇主有激励去实施效率工资,由于同样工作给高技能劳动力带来边际劳动负效用低于低技能劳动力,继而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效率工资效果好于对低技能劳动力,所以雇主倾向于雇用高技能劳动力。这样,在一定劳动力供给结构下,高技能劳动者就相对短缺,而低技能劳动者则过剩。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是劳动力市场建设和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1999年开始,劳动保障部在全国100个城市大力试行这一制度。各试点城市发布的工种及职位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基本反映了其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