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诚"是《大学》《中庸》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立足当下的社会发展,对其进行解读,并挖掘、探讨其在当代的转化与运用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料库中的语言学的文学文本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维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文学赏析.利用语料库中的检索工具对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掘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幸福生活的追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教育不仅指向未来,更应该关切学生当下的生活,关涉学生的幸福体验。学校生活是一种有意义、有生命力的幸福体验。教学中幸福意义的建构,应本着师生间交往,从批判技术主义和权威主义两个维度展开。学校中的非教学生活,更应凸显向善的人文关怀,超越现实,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具有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从社会分工上为商人存在的合法性正名,从道义伦理上肯定了商人谋取财富的正当性,对商人致富过程主张善因利导,在商人富裕之后又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兼济情怀。《史记》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藻海无边》描写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是如何从一个富裕家庭的天真少女变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的。能让这部小说产生巨大影响的除了作者造创性地改写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勃朗特的《简·爱》中"疯女人"伯莎和罗切斯特的故事外,还因为这部小说集中体现了作者简·里斯在小说创作中的实验性和其独有的西印度群岛文学风格。文章主要从结构、情节和叙事上来解读简·里斯《藻海无边》中的实验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终身不笑者的故事》和中国东晋《桃花源记》等故事的比较,力图从社会环境,宗教情结,美学基础上发现东方所共有的一些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7.
纵欲与禁欲是性爱生活中通向死亡的两条路径.张资平小说中的人物一方面沉溺在纵欲的享乐中,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死本能的威胁;身体意象在穆时英和张爱玲的小说里作无生命的比喻;《塔里的女人》中不食人间烟火式的恋爱,最终走向了失败与死亡;许多研究者喜欢从佛欲冲突的角度解析叶灵凤的《昙华庵的春风》,这篇小说其实讲的不是一个佛欲冲突的故事,而是一个少女怀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设计了高校层面讲述抗疫故事的视角,引入了传播学、国际关系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学四个维度,聚焦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从宏观的角度、理论的层面进行研讨。创造性地统筹了对外传播能力、国家文化软实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储备能力等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逻辑关系,提出了高校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的路径选择,即:从战略上坚定文化自信和从战术上坚持以学科、学术和国际传播为内容的创新导向型实践。得出的结论是:高校和大学生应该以跨文化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以故事思维与世界沟通,高校要承担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当下的任务是用外语在跨文化语境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相似文献   

9.
《野草》是鲁迅急需抛弃一切绝望,寻获新生而艰难探索的集中体现,而《过客》则又集中体现了《野草》对希望与绝望、历史与背景等悖论的拷问过程,是鲁迅开始走出“第二次绝望”的一个转折点。他试图通过忘却、疏离来摆脱“虚空中的暗夜”,哪怕前路也是虚无,他只需要当下的“在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结合《野草》整体和鲁迅创作的时期特性的广阔背景上考察《过客》,我们才能理解鲁迅投射在《野草》里的基本面貌,才能使鲁迅研究“从独断型诠释学转换为探究型诠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从《黄英》管窥蒲松龄思想的超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作家蒲松龄的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传世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花妖狐魅的故事,大胆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对社会丑恶现象予以严厉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同时。作为冷静而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精神的成熟作家,他接受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主动站到历史前进的思想前沿,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揭露黑暗,更歌颂光明,表达希望,宣扬民主,鼓励斗争,为普通大众指出通往幸福王国的道路。本文试图从解读《聊斋志异》中的《黄英》篇入手,揭示蒲松龄具有超越时代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1.
纵欲与禁欲是性爱生活中通向死亡的两条路径。张资平小说中的人物一方面沉溺在纵欲的享乐中,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死本能的威胁;身体意象在穆时荚和张爱玲的小说里作无生命的比喻;《塔里的女人》中不食人间烟火式的恋爱,最终走向了失败与死亡;许多研究者喜欢从佛欲冲突的角度解析叶灵凤的《昙华庵的春风》,这篇小说其实讲的不是一个佛欲冲突的故事,而是一个少女怀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这个故事来源于刘庆邦的小说《神木》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盲井》。不仅我没有亲历,而且还不是故事的全貌。我人为截取一段,以期获得对基层社会运转逻辑的理解和诠释。可以说,它是一个运用"社会学想象力"的彻底的主观建构的过程。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一切置于"后台",前台的故事还是具有被反复"凝视"和"咀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从表层故事的形象描写,到表层故事背后人物行为模式,再到深层结构中的辩证法思想,都与世俗生活有着极大的共通性:《三国演义》表层故事形象与生活现象共有的丰富性,使它的运用价值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性;表层故事背后的行为模式与其它生活领域行为模式的相似性,使它具有应用的直接性;而深层结构中兵家辩证法与生活辩证法的共同性,使它的应用价值具有科学性。与世俗生活对照,故事表层文化隐义的共同性,构成了《三国演义》应用学的基础,使《三国演义》具有应用学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4.
人在自然界中的异质性存在特性意味着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从而使人得以“从主体方面出发”,即把人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以认识把握外部世界。在解决人类当下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困境时,必须且只能坚持“从主体方面出发”。试图摆脱人的内在尺度而从“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出发都只能是梦想。从主体方面出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整体主义原则,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积极弥合主体间的利益差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狂人日记》是《呐喊》中的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  相似文献   

16.
《剑侠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剑侠故事为题材的文言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至今关于《剑侠传》的研究一直被学界关注,本文主要是将前人研究以研究内容归类,论述前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全球问题"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彰显紧张状态.而环境生产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两种生产"理论的发展,将自然主体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并与人类主体一起被确立为环境生产的"双重主体".环境生产中的主体性研究,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更好的促进人类主体和自然主体有机的交融,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是任何其他英语著作所不及的。其中有许多人物的故事、传说都是西方家喻户晓的,许多词语、典故经常被引用。本文主要论述《圣经》中重要人物故事,从人类始祖亚当到笃信上帝的亚伯拉罕再到救世主耶稣,及其名字在英语中的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19.
幸福视角下女性劳动供给行为研究,是对经济学本源的一个回归--单一决策主体从各种各样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指标,并向着这一目标有意识地将自己所拥有的各种各样的手段(资源)进行分配.同时,这对阐释人的自由、全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幸福这一创新的视角研究女性劳动供给行为,通过对"女性幸福指数与劳动供给行为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发现女性劳动供给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宏观就业政策提供参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多种母题、主题、意象来探讨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学特征、民族文化内蕴生成以及外来佛经故事影响。注意在一个武侠文学传统的传承性链条上,发掘金庸小说的多重文化价值。在具体母题、意象的实证探究中,非常重视主题学理论方法的运用,拓展了主题学研究的视阈与空间,进一步验证和提升了主题学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