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城市培育试点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应重点关注并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发展,做好“新”“高”“聚”“强”“硬”五篇文章 小城市培育为浙江首创,是破解特大镇“成长的烦恼”、实现特大镇向小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得益于块状经济活力和十多年接续不断的试点建设,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但仍然存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发展空间不足、公共服务不优等问题。笔者认为,小城市培育试点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下一步应重点关注并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发展,做好“新”“高”“聚”“强”“硬”五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冯明 《浙江经济》2003,(13):22-22
环杭州湾地区一直以来就是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2002年,这六个市(含省级公司)外贸出口233.0亿美元。占全省的79.2%;实际利用外资28.17亿美元,占全省的89.2%。其中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占全省开发区利用外资总数的95%;境外投资4630万美元,占全省的72.8%,均远远高出同期六市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环杭州湾地区有基础有条件发挥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华市提出了实施"群城聚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奋斗目标.加快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培育,是建设精品城镇、实现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是追赶发展、缩小差距,实现浙中崛起的现实需要,是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打造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级和建设浙江第四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心镇发展改革和小城市培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小城市培育试点对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嘉兴全市共有建制镇42个,从2013年开始开展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至今已完成三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有力推动了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嘉兴市10个市级小城市培育镇建设的主要成效,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一个镇的人口增长到10万甚至是20万以上时,还称之为镇,那真的是有点委屈了2012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提出,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长期战略。2010年底,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小城市培育试点战略,确立了27个试点镇名单,开始了小城市培育的重大战略推进。试点镇无论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还是城市建设等领域,均取得较大成绩,一座座现代化小城市正在浙江大地上崛起。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2011,(7):50-51
石浦镇是浙江省“十一五”首批141个省级中心镇之一,一直是象山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肩负着统筹象山南部地域和环二门湾地区一体发展的艰巨任务。2010年12月21H,象山县石浦镇被正式列入浙江销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由此,石浦镇歼肩了新一轮改革发展之门,按照“一年一个样、二二年人变样”的建设发展要求,石浦将实现从中心镇到小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建设一直是浙江省区域和城乡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早在1995年,浙江省就开始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战略举措,部署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2010年,启动了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从200个中心镇中选出27个作为第一批试点,2014年又新增了16个,全省小城市试点总数达到43个。这些小城市,被赋予与县(市)级政府基本相同的经济管  相似文献   

8.
何祎男 《浙江经济》2011,(17):36-37
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一轮政策引导与助推,浙江的服务业发展已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十一五”时期,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3%,比同期GDP增速高1.4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7万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占GDP比重达43.1%,居全国第四位。  相似文献   

9.
市场化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具有现实可行性。一是从地缘优势看,长株潭三市属自然形成的一个“品”字形城市群体,三市相距均不到50公里。京广线、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绕三市。近年来,长沙的城市建设延伸到南托,湘潭开辟了昭山旅游经贸特区,株洲已开始在株易路口安营扎寨,向心发展模式已成雏形。二是从经济优势看,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1998年,三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006.9亿元,占全省的31.4%。地方财政收入48.5亿元,占全省的3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亿元,占全省的34%,人均GDP达8234元,为全省的1.67倍。三是从综合…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四化同步"建设还是"两创"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大批小城市的充分发展.根据《2010年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提出的最新城市划分标准,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按照此标准,浙江三门、庆元、淳安等32个县级行政区域及近1000个中心城镇都可视为小城市.伴随着3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浙江大中城市已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飙升等城市病,大中城市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相比之下,浙江大批小城市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小城市的全面崛起将成为浙江下一个30年再创经济发展奇迹的强大动力源. 三门县的实践经验表明,通过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优势,引导大学毕业生流向小城市,是壮大和优化小城市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激活小城市的活力,有利于促动小城市的崛起,这是浙江经济再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特别是去年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极大地推进了全省服务业的发展。到“十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达5336亿元,年均增长13.4%,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6.3%提高到40%,使浙江服务业继续保持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2.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的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书竹 《浙江经济》2005,(11):38-39
浙江是纺织服装出口的大省,纺织服装是浙江第二大的出口商品,仅次于机电产品。尤其是在2004年第一季度,浙江的纺织服装出口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第一。2004年,全省纺织品出口203.8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35%,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1/5强。2005年1月1日起,原先对纺织品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的发达国家按照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取消了纺织品配额。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浙江机电产品市场逐步由内转外,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五金制品占全省外贸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五金产品出口的代表产品电动工具、不锈钢制品,年出口额均在1亿美元以上.电动工具更是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第二大类产品。2002年金华市电动工具、不锈钢制品出口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分别为24.0%、69.4%。  相似文献   

14.
李天海 《市长参考》2000,(8):24-27,3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数量明显增加。截至1998年底,全国已有城市668座,其中小城市37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56.6%。这些小城市除少部分为地级市和地区行署驻地外,多数为非行政中心的县级市。由于所辖地域狭  相似文献   

15.
潘强敏 《浙江经济》2005,(21):36-37
环杭州湾地区,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6市。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综合实力地级以上百强城市报告》中,6市均列入百强城市行列。2004年,6市实现生产总值7840亿元,比1978年的86亿元增加775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66%;人均GDP达到33795元(折约4082美元),比1978年的443元增加33352元,是全国水平(10561元)的3.2倍,是浙江全省水平(23924元)的1.4倍;  相似文献   

16.
一、马、芜、铜三市基本情况及在全省的位置 马、芜、铜是皖江沿岸紧密相连的三座城市,三市土地总面积0.6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4%。2007年末常住人口425万人,占全省的6.9%。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产业发展的话题中,关于服务业的讨论日渐增多。在浙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的确,相对若干年来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现实看,尽管浙江服务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其发展明显滞后,并已成为影响浙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因素。浙江“十五计划”确定,服务业占GDP比重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到2005年要达到41%。然而,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开始低于GDP增速,占全省GDP的比重回落。2003年浙江服务业占GDP比重从2002年的40%回落到39.7%,2004年又回落到39%。  相似文献   

18.
吕晓青 《浙江经济》2003,(21):58-59
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据浙江省经贸委巾小企业局统计,浙汀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为城乡提供了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2002年,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8%,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9%.实交税金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50%来自中小企业。浙江中小企业总产值、销售额等多项经济指标连续四年名列全国前茅。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2014,(13):F0003-F0003
楚门镇地处浙江东南黄金海岸线,位于玉环县北部、楚门半岛中心地带,是全国著名的“文旦之乡”。楚门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国和谐发展明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阀门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基地、浙江省级中心镇、浙江省十大江南经典小镇。是中国水暖阀门、中国新古典家具精品生产采购基地的主要产区。2010年12月,楚门被列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相似文献   

20.
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再度引起全国各界关注。2002年,浙江省有2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总数全国第一,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综合实力比较强的17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的县(市)有16个。国内一些经济专家在研究“浙江现象”时说,近年来发展势头旺盛的浙江有“一群小虎”。强县之路,典型地反映了浙江经济发展之路;强县的发展经验,是浙江经验的集中体现。小河有水大河满经济强县是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近几年,经济强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