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玉学 《中国经贸》2014,(23):142-143
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可以根据地区经济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运用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效应特点,分析查找对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具有更高敏感性的货币政策措施,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爱君  赵培辰 《改革与战略》2011,27(3):68-71,74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使得统一的货币政策给我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文章具体分析了西部地区货币供求的自身特征及政策传导的差异,根据近年来货币政策实践对西部地区的调控效果,认为,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区域差异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地区间经济差距,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要使货币政策对西部区域经济发挥更大效力,需要改善西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探索区域差别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超越双边,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可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效应,并采用R软件生成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对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冲击方向和程度的地域分布图。从总体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国内地各个省份经济增长的冲击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东部沿海和沿边省份经济增长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冲击性影响程度要小于内陆省份。为此,中国既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外部短期冲击,又要充分利用美联储加息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有利因素,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在制定应对政策时,要准确区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经济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冲击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邓洪 《南方经济》2000,(1):58-59,54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开始减退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行“双松”的政策搭配,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货币政策的效应、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目前尚不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当前货币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改善投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上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和行业效应进行了研究,基于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除西藏、重庆、港、澳、台等地区29个省市的7个行业,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确实存在着区域效应和行业效应,而行业效应不足以解释区域效应,同时研究发现,除了产业结构外,各地的金融发展水平、企业所有制结构、中小银行贷款的比例和地区开放度等因素也是造成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因素。而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和行业效应的存在,必然使得统一的货币政策给各地带来不同的影响,进而有可能拉大区域差距并影响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以此来应对2008年之后的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近几年来美联储加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的工具,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使得货币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人们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4万亿政策,十年之后的2018年,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提升正是货币政策之后的效应。在新形势条件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应当紧紧盯住全球货币政策的一系列变化,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入手,逐步提升货币政策的现实效应。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1985—2007年之间的年度数据,用实证方法分析了中央银行量化其政策目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数量化有利于降低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同时.研究结果证明央行公开其数量化政策目标要比达到该目标更为有效.明晰的货币政策目标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有利于引导公众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有赖于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高度集中的货币政策是建立在区域经济趋同目标基础之上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种货币政策调整经济的特点同其他计划经济政策一样,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国一盘棋。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起点又有很大差异,因此,计划经济试图通过财政平调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只能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上的假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相背离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投资的分配是建立在趋同目标基础之上的追求普遍性的经济政策之上,结果,各地银行所支持发展的产业,并不一定是其具有优势的主导部门,各地所限制发展的产业,又往往是资信很高,效益很好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2010—2019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政策创新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考察创新政策的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激励性政策规制能够显著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工具变量估计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激励性政策规制对于政策质量型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激励性政策规制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受到创新升级驱动效应、产业结构驱动效应和市场发展驱动效应的调节。在全国层面上和政策质量型区域,激励性政策规制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提升知识资本水平实现。  相似文献   

10.
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多年运作的实际看,虽然它们在维持经济稳定发展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后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即政策效应,与政策本身所期望的...  相似文献   

11.
杨宝玉 《魅力中国》2013,(25):97-97,148
货币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宏观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应谊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算起,也就是说我国的货币政策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经济运行体制、机制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货币政策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也应谊清醒的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实施的环境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而给货币政策提出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快建立完善一种适应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机制。就成为摆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面前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境资本频繁流动必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最终严重威胁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在分析跨境资本流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采用边限检验和ARDL-ECM模型,对比分析长短期内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评估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协调的必要性 从总体上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种政策都会受其政策功能及实施范围的限制而难以产生全面的调控效应;同时,由于政策作用的侧重点及使用的政策工具不同,在实践中还可能发生政策手段之间相互掣肘和抵触的情况,这些都要求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要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4.
李成  李一帆  张炜 《改革》2020,(1):100-110
基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从IS-LM曲线和供求理论的双重视角解析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内在机理,揭示两类政策搭配组合的理论逻辑,分析制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现实因素。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供给,以满足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如此方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现阶段,我国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组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对利率的弱敏感性使政策刺激经济的效果受到制约,因而两类政策不仅要在总量层面“对冲”经济增速减缓的压力,而且要在结构层面增强协调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非对称效应研究中多把非对称效应的重点集中在产出变量GDP上,对其他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CPI等的分析较少,差异性分析的面相对较窄。在对区域的划分上一般分为东、中、西部三大块,或东、中、西、东北等四大块,而实际上在各区域内、各省之间经济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也很难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有的西部省份产业发展水平甚至高于中部省份(如四川、陕西与江西、河南比),有的西部省份人均GDP与东部省份接近(如内蒙与山东、辽宁比),东部地区也存在海南、吉林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因此在这样的区域划分基础上进行分析可能使部分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在区域内被对冲而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反映中国影子银行本质特征的DSGE模型,研究影子银行的内在扩张机制,并依据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实践设置三种资本监管政策,分析资本监管政策的福利效应并评估双支柱调控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信贷政策冲击和资本监管冲击都会给予商业银行监管套利空间,刺激影子银行扩张。相比静态资本监管政策,动态资本监管政策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但表内资本监管政策因驱动影子银行规模激增,致使政策效力被严重弱化,其社会福利增加效应小于全面资本监管政策的该效应。基于拓展的政策前沿曲线分析可知,动态资本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双支柱调控能够增强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性,尤其是全面资本监管政策通过限制商业银行监管套利、抑制影子银行无序扩张来协调货币政策稳定经济金融的效果最为显著。本文研究为我国探索将影子银行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和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韩杰 《理论观察》2000,(5):108-109
为保证“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这一大政方针的严肃性和一致性,更好地履行基层金融机构的职责,必须实事求是地结合实际组织落实此项政策,以发挥其调控作用。为此,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正确理解“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的精神实质,处理好金融部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次要实事求是客观地估价经济金融态势;第三要努力克服困难和不利因素,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效应,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和总结,发现货币政策统一性要求与其区域层面偏差的矛盾尤为突出,如何协调货币政策统一性和区域性的要求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实证研究方面,模型选择、指标选取、数据处理等都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经济特征,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需要结合本国国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不同经济条件的国家,必然会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同一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或同一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会采用不同的货币政策,不论如何其主要任务都是:保持适当的货币供给;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而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抵消其它方面的经济干扰因素,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平抑内、外部冲击,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作为总量调控工具,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是货币区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结构是相似的,也就是说该货币区应该满足最优货币区形成的条件。货币区的形成往往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原因,并不是所有现实货币区都是最优货币区。一个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条件,或者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区域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差异。作为转轨期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势必会引起货币政策的区域差异,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