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欧盟双方的贸易近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不断增长的贸易额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双方的贸易状况也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在中欧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障碍和曲折。回望中欧贸易走过的历程,从反倾销到技术壁垒.从知识产权事件到市场经济地位承认问题.中欧贸易之间不时出现摩擦.  相似文献   

2.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也是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中国则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发展仍保持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于磊 《中国经贸》2007,(3):50-50
欧盟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技术进口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地。中欧经贸关系既是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重要支柱,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欧贸易流量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与扩大,中欧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欧洲内部大市场的建成和完善不仅会影响成员国的生产与贸易,也将影响中欧贸易。本文从欧盟成员国的生产和贸易结构调整入手,在引力模型框架下使用面板协整技术,就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中欧贸易的影响程度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贸易效应、生产效应、经济规模及汇率因素对均衡的中欧贸易流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在生产效应和贸易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中欧贸易顺差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惠瑛 《中国经贸》2013,(15):22-23
中欧关系紧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是相互交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彼此间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市场的相互联结和依赖,任何一方形势的发展变化都会牵动另一方,作为多年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和欧盟经济走势对中欧经贸的影响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7.
牟岚 《特区经济》2014,(1):84-86
欧债危机发生以来,欧盟经济饱受债务危机之害,经济严重下滑,失业率节节攀升。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欧盟对其贸易政策做了一系列调整,影响了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欧债危机发生后欧盟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其贸易政策变化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强与欧盟沟通、积极进行自贸区谈判等对策,以促进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敏 《西部论丛》2007,(7):40-41
中欧关系新矛盾 在中欧贸易发展史上,1985年中欧双方签署的《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基础上,中欧双方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原材料、初级产品、一般制成品逐渐向技术产品、服务贸易方向转移,实现了中欧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资源、产品优势互补,加强了中欧政界、商界和企业界等的多层次往来。2003年中欧战略性伙伴关系的确立,将中欧的经贸合作关系纳入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双方在经贸合作上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虽然中欧贸易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后危机时代”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还将更复杂和更艰巨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第二十七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在北京举行 日前,第27届中国-欧盟经贸混委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双方就中欧经贸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坦诚的讨论,就尽早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促进货物贸易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合作、慎用贸易救济措施等五个领域的十多个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中欧经贸关系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经济基础良好、互补性强,经贸利益深度交融。201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460亿美元,双方在相互投资领域开展了互利共赢的深入合作。  相似文献   

1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具有进口替代、出口创造和进口引致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欧贸易的效应后得出: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对华出口创造效应强于进口引致效应,与日本对华FDI的贸易效应相反.对此,笔者通过比较欧盟、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加以解释,以为中国调整FDI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建芳 《中国经贸》2013,(15):20-21
2013年6月21日,第27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共同主持会议。 据悉,中欧经贸混委会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是中欧间年度部长级经贸对话机制,注重讨论中欧双方在贸易和投资关系方面的问题。会议召开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会见了德古赫特。马凯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欧关系,希望双方按照平等对待、互利合作的原则妥善解决贸易争端,促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发展。双方表示将适时举行第四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相似文献   

13.
朱小群 《中国经贸》2013,(15):18-19
2013年6月21日,第27届中国-欧盟经贸混委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的一大议题就是近期备受瞩目的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问题。根据会后披露的消息,中欧双反已对和平解决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初步一致,将通过协商妥善解决问题。其实,从今年年初起,光伏产业纠纷就使得中欧双边贸易寒风阵阵。但是,中欧所谓的“贸易战”是打不起来的,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是最好出路。  相似文献   

14.
国内     
《中国经贸》2013,(8):10-12
第二十七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在北京举行日前,第27届中国-欧盟经贸混委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双方就中欧经贸关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坦诚的讨论,就尽早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促进货物贸易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合作、慎用贸易救济措施等五个领域的十多个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5.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由来已久。近日,被称为“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案”的油画布诉讼,使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充满了一触即发的火药味。不过,在中欧纺织品贸易达成和解的参照下,中美之间的纺织品纠纷会不会出现转机呢?  相似文献   

16.
王樾 《中国经贸》2014,(11):39-40
尽管受到欧债危机的侵袭与影响,201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5590.7亿美元,同比增幅仅为2.39%,但依然没有动摇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位置。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中欧贸易的现状和特征,来找出其关键性问题,为中欧贸易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球资讯     
《宁波经济》2011,(1):10-11
中欧达成共识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商务部消息称,在第三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中欧双方围绕宏观经济形势、贸易与投资、竞争、创新和海关合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达成了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信息》2009,(11):40-40
从G20峰会,到20日召开的中欧峰会,贸易保护主义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同时,全球贸易摩擦案件却呈上升之势,其危害不啻于一场新危机。  相似文献   

19.
余萍  吕孟杰  罗艳娥 《科学决策》2023,(11):106-126
着力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由“量”向“质”转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15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中欧班列开通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与开行地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企业股权性质、所受融资约束以及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等而异。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更透明的市场信息,通过技术外溢和学习效应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产品多样性,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间接推动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本研究为更好发挥中欧班列在稳外贸上的作用、实现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国家战略同时为企业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提供了相关的实证证据和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中欧关系紧密,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是相互交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彼此间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市场的相互联结和依赖,任何一方形势的发展变化都会牵动另一方,作为多年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和欧盟经济走势对中欧经贸的影响自不待言。中欧贸易遭遇寒流2012年,中欧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值中的比重从2011年的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