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鸥  赵倩 《中国经贸》2010,(8):116-117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预期兑现,1美元兑人民币从8.28逐渐突破至80关口。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因此本文研究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运用国际收支说理论并结合中国与美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为我国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周亚拿  罗漫 《老区建设》2012,(12):18-23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起,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选择了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人民币自2005年起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也一直表现出上升态势。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和升值的大趋势使得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及此次改革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了系统分析;并对出口退税政策作了评述;对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向作了分析,随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出现升值趋势;最后时汇率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过去的四年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呈稳定中趋升态势,由1美元兑8.7左右人民币上升到1美元兑8.3左右人民币。这次亚洲一些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中,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货币和股价双重下降趋势,唯有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了平稳和上升趋势,反映出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仍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人民币汇率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稳中趋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1994年以来,中央银行就一直实行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人民币信贷资金总量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使企业普遍感到流…  相似文献   

5.
张超 《科学决策》2010,(11):44-49,55
文章基于我国2005年7月-2010年2月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VAR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股票价格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利率、CPI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人民币汇率对股票价格有正的影响效应,CPI对股票价格也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而利率对股票价格有负向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6.
浅谈人民币汇率“隐形双轨制”连云港市人民银行韩继云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实行统一汇率,标志着汇率改革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向国际规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进了一大步。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全面审视一番,不难发现,统一后的人民币汇率并没有象人们原来所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自当日晚7时,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公告公布之日,有观点认为:中国“参考”而不是“盯住”一篮子货币确定人民币汇率,是一种汇率制度上的重大创新。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  相似文献   

8.
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鹏宇 《北方经济》2006,(10):66-67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强。而后,通过增加外汇市场主体、引进做市商制度、提供远期和调期等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等一系列措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对外汇资源的配置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实现了有升有降的小幅双向波动,总体上呈升值态势。总体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平稳实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征征 《北方经济》2006,(10):46-47
1994年以来,我国持续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和政策决策层的热切关注。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作出四点安排: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下,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意昧着从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在汇率制度方面结束了长达10年的“固定”汇率,开始走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会有更大幅度的升值。消除升值预期将是长期而且更为艰巨的工作。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直接相关的,人民币升值对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无疑是人民币汇率调整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中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保持主体汇率制度不变.但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性的、关键性的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果然兑现了其人民币汇率调整“出其不意”的预言,2005年7月21日晚19点零1分,国内外市场上喧嚣近3年之久的“人民币升值论”突然成为现实,一纸《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宣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均发生了变动,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施10年之久的非正式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寿终正寝,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何璇 《中国经贸》2014,(5):210-210
自汇率改革实施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一致没有得到有效扭转,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即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并探讨研究了有关如何应对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逐渐显现,分析汇率波动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提出了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趋势下,转变出口商品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当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时,进口价格指数仅变化0.22个百分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国内物价水平存在负相关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恰好相反,对此,本文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民币均衡汇率两个视角作了解释;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并非影响我国国内物价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我国经济体具备较强的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2005年到2015年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和汇率波动对中哈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长期内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汇率波动剧烈不利于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会抑制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汇率波动剧烈有利于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完善金融市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优化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对亚洲各国及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冲击。1998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在动荡的环境中经受住考验,不仅对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防止亚洲金融危机深化蔓延起到关键作用。在1999年,为保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我国仍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作为一项明确目标。我国实现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目标是有坚实基础的。除了拥有14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这一有利条件外,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根据国际金融理论特别是汇率经济学的理论,影响一国货币汇率的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针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很少涉及汇率与资本流动项目关系的研究,所得的结论大多都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有利于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本文探讨了汇率改革及相应的汇率变动在微观层面的影响,并对汇率改革前后外商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挥汇率改革的积极作用,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健康有序地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素芹 《魅力中国》2014,(23):70-70
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波动,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日益显现。由于我国企业出口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外贸依存度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进出口带来挑战,增加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以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日趋高涨,国内外许多学者也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而我国官方则在多种场合宣称人民币汇率会继续保持稳定,国内一些媒体甚至还打出了“保卫人民币”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外贸企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持续升值。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由来以及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分析汇率升值对浙江省经济造成的总体性影响,并对出口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