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曹娟 《汽车观察》2013,(12):46-46
<正>德尔福动力总成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测试主管邵钧作为零部件企业评委的代表,多年来一直鼎力参与"爱我中国车"测评活动,他在接受《汽车观察》记者专访时指出自主品牌和进口车之间的差距日益缩短,但是要想进一步提升则需要在细节方面多下功夫。自主品牌汽车在发动机、动力这些方面有哪些进步?"在发动机方面,其本身控制方面越来越趋向于平稳,从发动机的转速的波动来看,大家都开始注重这些方面的问题,从而降低车辆的抖动性。从整体质量来看,发动机现在的噪音包括它在加速过程中的平顺性相比去年车辆的整体水平都有所提高。我  相似文献   

2.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2):41-41
<正>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测评活动期间,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充分肯定了自主品牌汽车今年取得进步,并将其原因归结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国情。"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的亮点在哪里?"毫无疑问,SUV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最大的亮点。不仅在性能方面已经可以和很多合资企业的SUV叫板,市场表现也非常出色。"宋健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主品牌企业知道,中国老百姓喜欢SUV。可能因为中国经常堵车,老百姓就更  相似文献   

3.
自古兵家有云"攘外必先安内",市场竞争亦是如此,今天自主品牌阵营出场的六位主角既有共同的外部敌人标致307、速腾、福克斯等,它们又互为内部竞争对手,在这样一种境况下,究竟谁才能在这场中级车内战当中胜出,看市场、用户、专家怎么说。  相似文献   

4.
吉丽亚 《汽车观察》2013,(12):47-47
<正>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汽车评测活动中,《汽车观察》杂志社长李上雄表示,今年的汽车试驾感觉整体水平都比往年好,这就是进步的表现。如果中国的自主车企业每一年都有明显的进步,那么自主品牌总有一天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认为,客户的需求才是第一位的,永远要把体验者的感受放在首位,打造精细化的体验感受。自主品牌车跻身中高端市场,有没有优势?面对众多的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如果要跻身于中高端市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李上雄社长表示:从整车水平上看,性能确已接近中高档的水准,首先这款车有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才是获  相似文献   

5.
李吉阳 《汽车观察》2013,(12):42-42
<正>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助理杨士敏在参加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活动中表示充分看到了自主品牌的进步,他认为自主车与合资车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并提出自主品牌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走弯路。自主品牌在动力总成方面有哪些进步?"进步很多,也很快。在几年前国内的发动机全部都是自然吸气,增压的很少,VVT的也很少,运用的都是很旧的技术,但是在这几年中,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都有了自己的VVT技术,然后增压发动机也出现了,制片也有了。从发动机的技术来看,这  相似文献   

6.
贾新光 《董事会》2010,(6):74-75
有人形容青年莲花是“潜行的鳄鱼”,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难以孕育·个从零起步的自主品牌的情况下,莲花汽车选择了一条风险极高却另辟蹊径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振华 《汽车观察》2013,(12):45-45
<正>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宋慰祖对近几年自主品牌整车设计进步表示进步明显,尤其从外观、内饰、与整车匹配方面给予了更大的肯定。2013自主品牌汽车整车设计进步在什么地方?"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整车设计进步非常明显,而这种进步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与内饰方面的进步,同时在系统配置、人机工程、变速系统、操控、以及人性化设计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拿变速系统排挡杆来说,过去的设计是驾驶室内哪里有位置就随便摆放上去,几乎不考虑人机工程学设计,对消费者来说使  相似文献   

8.
贾玥 《汽车观察》2009,(6):90-91
4月下旬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摆出同合资品牌平分秋色的阵容,展示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和跨国汽车巨头分庭抗礼的实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又三年"用的这个"又"字耐人寻味,充分揭示出了中国汽车市场三年来的艰辛和成绩。三年来汽车产业政策趋向于更环保、更节能降耗,更加趋向于与国际接轨。一个以产业发展全球化序列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架构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社会》2012,(9):110-111
政府要振兴内资企业的难度已增大,如果今后不再出歪政策,加上内资企业的艰苦努力,振兴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还是能做到的。而即将出台的合资自主、平均油耗制度均属于“歪”政策。  相似文献   

11.
林雷 《汽车观察》2011,(2):72-73
中国汽车市场还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如果政府能够更多地将市场的发展交给市场,对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将会有更好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汪涛 《汽车观察》2011,(1):98-101
产品、技术、渠道,一个都没少。显然,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蛰伏之后,吴刚和海马现在都更加盼望2011年的到来。与众多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在最近两年的集体爆发相异的是,海马汽车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长一段时间的销量下滑。这种局面有望被重新改写,借助第三代福美来产品的上市,海马站在了再出发的起跑线上。福美来的分量对于自主品牌汽车厂商来说,无论其是否在意一时的产销总量,一款支撑企业发展的战略产品都  相似文献   

13.
底洁 《IT经理世界》2012,(24):54-56
时至今日,可以做这样的简单判断:选择SUV是长城成功的起点,专注SUV是长城拼杀汽车界的王牌。在今年前10个月中,长城汽车销量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10月,长城汽车销售5.77万辆,同比增37%,1~10月共销售49.29万辆,同比增28.8%。凭借着这样的成绩,长城顺利跻身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其中哈弗SUV打败途观和本田CRV,成为SUV品牌销量冠军。  相似文献   

14.
《汽车与社会》2013,(18):99-99
说到4、5万左右的经济型家用汽车,您可能会想到:哈弗M4、新奥拓、长安CX20,或是雨燕……目前在这一级别的细分市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都有很多车型可供选择。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一辆心爱的汽车,不仅外形要酷、内饰要美、配置要全,还要动力强、油耗低、保养省,耐用、舒适、安全更是一项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15.
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每前进一步,都遭到最激烈的阻击,在合资品牌的强力阻击下市场份额开始滑坡。无论2008年面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无论前路如何,自主品牌汽车别无选择地必须亮剑,而要亮出什么样的剑则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宁 《汽车观察》2008,(4):94-94
马自达分手海马时,许多人都如此担心,"当具备欧洲底盘的马自达6、马自达3都不再落户海南,靠过时的两款车型普力马、福美来,海马不知还能撑几年?"而今天看来,海马不仅没有如当时许多人担心的那样渐行渐弓弓,而这只南海神马却一跃擎天,震惊四座。2006年自主品牌年度车型评选上福美来二代获得最佳市场表现奖,而2007年海马3则一举  相似文献   

17.
张静 《汽车观察》2011,(1):62-63
要品牌还是要销量?"两个都要"!马德骥如此自信的底气正是来自旗下重要战略产品的深耕之作——奇瑞新A3。每当提起奇瑞A3,始终脱不开"转型"、"重任"等字眼。《汽车观察》清晰记得,在2008年第三届"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中,奇瑞A3三厢以动感流畅的造型、优越的操控性能和高品质的制造工艺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最终全票通过,摘获年度车型大奖。不可否认,年度车型大奖是一个缩影,记录着那个年代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与骄傲。可时过境迁,当荣誉不再,奇瑞A3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8.
无庸置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也同步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上半年,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曾三分天下。仔细分析一下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情况,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品牌三分天下主要靠的是1.6L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和微型轿车,1.6L以上的汽车贡献率很低。  相似文献   

19.
张静 《汽车观察》2012,(6):152-154
江淮汽车携旗下全系乘用车、商用车、多功能商用车,以及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总计30余款产品,分别在室内W2馆和室外W16B展场强势出击2012北京车展. 过去一年,在中国汽车行业增幅大幅回落的情况下,江淮汽车实现了增幅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态势,全年公司产销各类汽车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6.35%(行业平均增幅2.45%).不知不觉中,坚持自主创新的江淮汽车,已发展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产品线较为齐全的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自主品牌汽车主力厂商. 但"中国制造"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江淮汽车策应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将以发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制造技术作为转型方向,制造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0.
走出去     
张静 《汽车观察》2011,(5):69-69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已逐渐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企业,虽然从2001年到2008年整车年出口量从2万辆攀升至近70万辆: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整车出口量又降至36万辆;到了2010年,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理应让中国车成为塑造行业国际新形象的重要名片,然而自主品牌出口额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却不足3%。在这个过程中,本土企业走出去战略还停留在以货币贸易形式为主的阶段,而要实现出口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品牌输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