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好财政信用资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黔江地区财政局黄青春近几年来,我区财政信用发展迅速,资金管理基本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目前,全区县区乡(镇)基本建立了专门的信用机构,资金达到一定规模。1994年全区共筹集财政周转金2亿多元,支持和发展了农业项...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信用在各级财政中普遍发展起来,成为筹集、运用和管理资金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应看到。财政信用的管理工作尚处于探索和开拓阶段,还存在着管理范围狭窄、管理手段乏力、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财政信用功能作用的发挥。为进一步发展财政信用事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地方财政信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第二,从资金来源来讲,财政信用资金的基本来源是财政性资金,而银行信用资金来源则是财政,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因此,资金投向、经营目标、承担风险以及利率偿还等都不相同,信贷要求亦不一样,第三,从资金调控来讲,财政信用有利于调剂市场货币流通量。综上所述,进一步拓宽财政信用职能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形式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的有机统一。以政府统一领导为前提.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和创造规模聚集效应为中心,以财政综合管理为基础,部门综合专项管理和部门(含财政)行(专)业管理为主要形式.公平分配无偿拨付和区别对待有偿投入为主要管理方式,整合资金集中投放与择机扶持重点安排为辅助管理方式.国库直接支付和专项资金“三专”管理为主要支出管理手段,县级财政报账制、集中统一兑付制和政府采购实物配发制为补充支出管理手段.财政支农项目管理“十项制度”为配套措施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框架体系.理应是中国现代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县级财政信用目前面临资金存量沉淀严重、增量补充匮乏、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机构运用不力的现状.如何用扭这种被动局面,已成为资金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县级财政信用存在不足和完善的思路谈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6.
赵西鹏  张涛 《西部财会》2013,(12):15-17
县级财政在惠农资金管理中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了国家财政惠农资金的安全及时足额发放,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惠农资金“一折通”发放方式改革,为财政惠农资金的安全发放构建了绿色通道,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近几年各地对县级科技资金审计结果看,科技资金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主要存在资金短缺、管理制度不严、预算执行不严、支出随意性较大、科技资金流失严重等问题。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且投入渠道单一。科技经费投入是整个县级科技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为确保科技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提高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科技经费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占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审计》2008,(6):60-60
目前,农业开发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采用的是县级财政报账制,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按照有关规定,为实施项目而采购的固定资产,其支出的原始票据应在项目账中列支入账,同时项目实施单位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与管理。但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关单位对采购的固定资产管理极不规范。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周转金是一种财政信用资金,是财政部门为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而设置的一种有偿投放、定期回收、周转使用的专项资金,是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周转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挥了“拾遗补缺”、“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支农周转金管理部门普遍感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回收困难。周转金如果不能按期回收,如敷回收,那么它的“周转”就出现了障碍,“周转金”就成了“沉淀金”。  相似文献   

10.
对预算外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探索和实践高景春,丁延民为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黑河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进行了收费管理体制改革,于1995年初成立了黑河市收费管理局,在明确预算外资金所有权归国家、调控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的基础上,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预算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对财政周转金的监督管理,严肃财经法纪,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关于财政信用“规模要适度、投向要合理,费率要适当、审批要严格、管理要加强”的精神.以及1903年财政部出台的《地方时政有偿使用资金管理办法》.哲盟财政本着稳妥衔接、责权结合,简化手续、完善的原则,从1995年6月份起.将由各业务科分别核算管理的财政专项周转金,统一划归到预算科进行集中核算管理,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审批、统一开户.统一核算),“三不变”(即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投向不变)的管理办法。实践证明,这种管理办法对增加周转金使用的透明度,严格管理.规范核算,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游垂元 《财会通讯》2006,(12):76-76
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不足,其增长幅度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对生产性项目投入低而对非生产性项目投入高,尤其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财政支农资金来源分散,不利于监督管理,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直接拨入资金,脱离财政部门的监管,容易产生资金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套取、骗取、损失浪费,甚至涉及个人经济犯罪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3.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一直是财政工作的难点,如果管理不力必然会导致资金计划失控,消费基金大增,社会财力分配不公,损失浪费严重,腐败现象滋长等违纪问题的发生.因此改革其管理办法和管理体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科学地界定了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全面系统地对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作了规定,而且对规范政府分配行为,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如何落实改革措施,管好预算外资金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一、并定预算外资全的性质和范围…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财会》1994,(A01):42-45
财政支农周转金是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财政采用信用的方式,有偿支援农业,定期收回.循环使用的专项周转金。  相似文献   

15.
梁山 《四川会计》1995,(4):33-34
1994年以来,建湖县财政局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上,狠抓单位基础工作,着力于“八清”,把预算外资金管理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4年累计的入专户储存资金比上年增长29.8%,年末专户储存资金余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0%,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109个,占应存储户的100%,累计调度到预算内的资金3000万元,向近40个骨干企业拆借融通资金1000万元,新增利税10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八清”工作是:一是清障.为了清除思想障碍,我县财政局1994年先后5次召开银行会计股长、办事处营业部负责人以及县直各单位和中央、省、市驻湖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科长会议,共500余人次.会上学习了文件规定,传达了上级关于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  相似文献   

16.
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几点办法朱昌福,王爱民,王春生近年来,我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管理办法日臻完善,坚持了“政府所有、部门收费、财政管理”的原则,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1995年全县65个行政事业收费单位,收费...  相似文献   

17.
关于强化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的探讨张连云,林玉英几年来,各地通过连续的对预算外资金的清理检查工作,加之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从今年开展的全国性预算外资金大清查情况看,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问...  相似文献   

18.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改革方向吴光,田学斌预算外资金的迅猛增长,对缓解财政困难,强化行业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受部门利益的驱动,各单位相互攀比乱收费、资金分散使用失控致使违反财经纪律现象也经常发生。对此,国家曾作出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清理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而预算外资金却日益膨胀,管理软弱乏力,因此,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管理,以缓解地方财政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现状及在在的问题1、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远远超过对算内资金增长速度。近年来,由于各项事业的发展,预算外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其收入增长迅猛,而预算内资金却日趋紧张。就泰来县而言,1992年预算外资金收入只有43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9.7%,到1995年,预算外收入竟达1863万元,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67.4%。3年间预算外资金增长了3倍多,而同期财政预…  相似文献   

20.
杨涛 《黑龙江财会》1996,(12):40-40
谈提高财政信用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杨涛财政信用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职能的不断转变,其作用越来越大。但从近年来财政信用资金运营情况看,由于存在管理不规范,缺乏依法调控和监督运营体系等问题,致使资金沉淀严重,回收周转率低,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