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标气体对煤自燃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利用自主设计的基于"油浴"的程序升温氧化实验装置,对赛蒙特尔煤矿4#煤进行程序升温,观测升温过程中各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出了CO为4#煤自燃特性的主要指标气体,对其他煤层采空区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对临涣矿9煤层煤自燃进行精准预警,实现有效防控,本文通过采集工作面原煤,进行程序升温氧化实验,分析煤样在氧化升温过程中气体浓度、Graham系数、CH4/C2H6、C2H2/CH4、C2H4/C2H6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比优选出分级预警指标。结果表明,临涣矿9煤层早期以CO作为预警指标;120℃后以第二Graham系数作为主要预警指标;180℃后以C2H4/CH4作为主要预警指标。该研究为临涣矿9煤层分级预警体系的建立和煤自燃发生后的精准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层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是矿井煤体氧化生热、出现温度变化时可以稳定探测的气体。使用指标气体可以早期探测到煤层自然发火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中煤平朔集团公司井工三矿391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层自然发火指标气体试验研究,测定了煤样的气体CO、CO2、CH4以及C3H8等在不同热解温度下的浓度。根据煤样不同气体浓度的变化,选出更能够预测自然发火的气体作为本矿煤层的指标气体,希望能为矿区的火灾预防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常温常压下,综放工作面采空松散煤体易受漏风的影响发生自燃氧化反应,在“U”型通风条件下,漏风成为采空区供氧的主要途径,氧气浓度充足,蓄热条件好,容易形成热风压,伴随漏风强度的不断增加,采空区低温氧化速度不断演化并重新分布,采空区内部遗煤形成高位态势,并逐步向周围扩散,发生自燃氧化反应。现场测定采空区气体变化情况,利用实验模拟,创造与实际条件相同的环境,得到煤体从常温至175℃以上的自燃过程,分析工作面的推进度与气体变化情况,对大水头煤矿所采煤层的低温氧化特征、自燃特性指标等进行分析,得到所开采煤层的自燃发火规律,为后续预测该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发展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燃是煤矿生产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在探索煤炭自燃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假设曾被提出,大多数学者赞同煤氧复合理论。耗氧率反映了煤自燃状态,也是对煤自燃过程数值模拟所需的参数之一。在本文中,设计了一种煤的升温氧化实验,实验装置包括加热和氧化炉,气相色谱仪,温度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和其他设备元件。两个重量为5g的煤样被选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测量了在入口和出口温度的氧化炉氧浓度。在煤加热过程中根据空气流量计算耗氧率。在直角坐标系中,以温度为横坐标,以耗氧率为纵坐标,绘制耗氧率和温度图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法对煤的升温氧化过程中耗氧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于180℃的临界温度前后,煤的耗氧速率与温度分别呈线性关系。在临界温度前耗氧率比较低,但是当煤体温度达到临界温度后耗氧率迅速增加。此研究结果对于煤自燃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煤矿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确定煤的自燃发火危险区域,对矿井正常生产和火灾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陕西某矿201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三带”进行现场实测和对流场、浓度场的数值模拟,结合煤样氧化实验测得煤样自燃参数,确定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进度和煤自燃发火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7.
煤自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缓慢地氧化自动放热升温最后引起燃烧的过程。煤炭自燃要从环境的氧化条件和煤的升温条件两方面分析。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唐山矿重点防治自然发火区域T1390系统进行分析,制定治理措施并逐步落实,并且经检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下煤层开采前疏放水造成上覆煤层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通过采取采空区气体连续观测、SF6测定漏风通道、地面打钻探测高温点、地面钻孔注氮气、注浆、注三相泡沫等防灭火技术对高温区域进行综合治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煤炭是可燃物,它具有自燃的特性,按照煤质自燃倾向性的不同,将煤层划分为不易自燃、自燃、易自燃三个等级。开采自燃、易自燃煤层时,综采或综放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遗留煤较多,对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TGA、XRD、FTIR等手段对煤样进行了组成测定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三塘湖煤样为煤化程度较低的高挥发性烟煤,煤样的热解可分为弱键断裂、轻质气体释放阶段(405~450℃)、煤热解主阶段(450~550℃)、二次脱气阶段(550~700℃)、二次热解阶段(700~850℃)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上海庙矿区主要煤种为褐煤、不粘煤,煤层自燃发火期短且具有爆炸性,受煤质影响,原煤进入地面煤仓后易在煤仓椎体部结拱、蓬住,造成放仓困难,继而导致残余积煤因时间过久,出现CO气体超标,原煤自燃等现象,我们通过对煤仓技术改造和采取必要安全技术措施有效避免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防治公乌素矿煤层的自燃,本论文通过对1604工作面煤炭自然发火原因分析,提出了以注浆防灭火技术为主,束管监测技术预测、注氮防灭火技术作为补充的综合放灭火技术措施。实践应用表明,该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矿工作面煤层自燃的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回采工作面B2煤层自燃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综合分析,明确了回采工作面和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机理,从而搞清了工作面巷道和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原因以及条件,就此提出煤层自然发火的预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有害气体在地面煤仓抽采不便的技术难题,根据榆林井煤矿实际情况,通过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并研究了自动抽放有害气体技术,介绍了原煤存储过程中,煤炭自燃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自动抽放经验,确定了关键技术参数和原理,全面考察了现场应用效果,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对类似条件下的矿井,有害气体抽放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淄矿集团葛亭煤矿自开采以来受煤层赋存、断层等复杂构造影响,个别采空区积存大量的甲烷等有害气体。同时,煤层发火期短、低温氧化能力强,存在火灾隐患。近年来,葛亭煤矿积极进行有遗煤自然发火倾向性的采空区高浓度瓦斯治理技术研究,实施“氮气置换抽放瓦斯治理采空区有害气体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控制在火区启封引起的火区复燃,减少人员伤亡,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台,对煤体进行初次氧化升温、绝氧降温封闭处理后二次氧化升温,研究了在二次氧化的过程中CO产生率的变化,并通过对比初次氧化,得出CO的变化规律,为火区启封时保障人身生命的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和机械化水平提高,煤矿产量提升的同时,增大了矿井灾害发生概率,煤炭自燃发火是井下主要危险之一。为研究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的遗煤自燃规律,采用埋设高压胶管的方式,掌握采空区的氧气分布情况,初步获得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采用FLUENT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采空区三维模型,模拟分析采空区的氧气场,模拟结果与现场相互验证,结果表明: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为,进风侧:散热带为0~34.85m,氧化带为34.85~89.25m,窒息带为89.25~∞m;回风侧:散热带为0~24m,氧化带为24~47.2m,窒息带为47.2~∞m。  相似文献   

18.
蓄热氧化技术可以治理含氧有机废气,蓄热氧化技术的条件的温度处于750~950℃,氧化废气中的氯苯和苯的有机组分,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等气体,废气经过处理之后,可以利用碱液和活性炭等吸收有害物质,经过处理之后,废气成本各项指标都可以满足我国废气排放标准,避免含氯有机气体影响到周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神东矿区煤层埋藏浅,赋存稳定,瓦斯含量较低,开采条件较为简单,但开采煤层多为易自燃煤层,自然发火倾向严重,已经影响到煤矿的安全和高产高效。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浅埋长壁工作面自燃的几个因素,并以神东某矿为例,论述了浅埋工作面长距离推进过程中防止煤炭自燃的注意事项,为相似条件下的工作面预防自燃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开采的煤层中,约90%有自燃发火倾向,自燃发火期最短的只有20d。由于煤炭自燃,我国每年造成了巨大的煤炭资源损失,甚至引发瓦斯爆炸,造成人身伤亡,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