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对我国教育事业进行了新的部署,站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也应当做出新的变革,确保思政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以深入落实。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更好地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基于此,本文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了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目前,高校思政课在学科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数字化水平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协同育人等方面面临困境。高校应提升思政课的学理高度,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切实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填补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历史建构上缺失创建史这一空白,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的起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能从强化精神、思想及文化教育的角度,完善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高校应通过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研究、深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同、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等策略,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精准融合起来,坚持以史育人,与历史进行深入"对话",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将"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形势所需,从而真切地达到"四史"的知识传授与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高素质人才的任务,思政教师要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紧扣当今的时代主题,用改革创新理念抓好思政教育;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百年党史学习的政治使命,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对于思政教育机制变革的教学反思,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变革;将党史学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高度融合,积极推动思政教育机制变革,从而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思政教师育人育德的教学重任。文章将对党史学习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制变革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广大高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充分发掘党史资源、实现党史育人,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推动思政教育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从党史学习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价值出发,探讨两者融合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并针对如何构建相应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实现党史育人、思政育人,进而推进协同育人,使当代大学生在党史的滋润下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地方党史资源作为国家层面党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激活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灵活性、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材料支撑。基于地方党史资源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耦合育人的教育意义,分类归纳辽宁党史资源,探索地方党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理路,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效度。  相似文献   

8.
百年党史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建设史,其中不乏饱含着革命精神的党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实现思政课新目标的需要。以高校思政课为载体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历史背景为抓手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历史人物为中心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历史成就为重点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要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实践作用,提升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9.
梳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理清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挖深挖透其思政育人价值,既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高校应围绕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从创新教师教育理念、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课后活动拓展等方面全面提升“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程的效度、深度和广度。将“精神谱系”有理、有力、有效地运用于思政课程教学过程,纳入高校育人体系,融入意识形态教育领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的现实需要,是助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内涵结构切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时代价值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并通过提升教学话语、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评价等路径,保证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史诗的精神密码,其已深深融进了共产党人的血脉和基因,构建起了支撑共产党永续发展的精神内核。作为党的精神谱系之源,将其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是践行思想政治育人的新举措,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实效;强化价值引导,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入课堂;完善教学架构,均衡理论与实践教育比例等路径,保证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融入,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高校教育更加注重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教学课程中去。各领域研究学者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不同,通过单个领域的定性分析很难把握其研究前沿。为了总结和归纳研究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出的1 027篇期刊论文,运用CiteSpace对国内有关思政教育融入工科教学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生成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形象地展示了思政教育融入工科教学问题的研究成果。经研究表明,中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在教育实践中有着较为广阔的进步空间。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为“思政教育”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并在工科教学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孕育成熟的精神品质,是引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渠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鲜活教学内容,教育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高职院校应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以此提升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福建是一个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开展党史教育学习具有独特优势。福建红色家风是福建红色文化具体形态的呈现,是福建党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福建红色家风为切入点,将福建红色家风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方法论维度论述福建红色家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可行性,通过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沉浸式教学模式落实福建红色家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中国茶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模型。该模型由强化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鼓励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养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组成,为中国茶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也为其他传统文化课程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会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百年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促使大学生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将探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条主线、两个方面、三个课堂、四个整合和五个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党史故事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政课不但要讲透党史故事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和历史规律,达到以理服人,还要从情感维度讲好党史故事,达到以情动人。把握好思政课讲党史的情感维度,一是思政课要用好党史情感资源,思政课的不同课程要有所侧重地融入不同情感资源;二是强化教师情感素养培育,提高教师的情感素养,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优化情感叙事方式,创设积极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认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大数据时代。庞大的数据资源、多样化的数据形式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大数据系统的协助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文章基于大数据与思政教育体制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剖析了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利用大数据进行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措施,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的"课程思政"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学生主体性认知缺失,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教学平台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困境。为积极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高校需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调动学生自觉性,提高思政元素与专业性学科的融合发展,加强教学制度的改革等,以此推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立德树人和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需要遵循新时代青年教育规律,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数字媒体专业群在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方面,有着专业优势,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与新技术将学习成果服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堂思政.文章从"三教"改革角度分析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数字媒体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党建引领,打造具有"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工匠之师;创新教学方法,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三项融汇,成果导向"专业学习成果融入党史教育与课堂思政;搭建平台,严把意识形态关的成果审核机制;完善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