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崛起,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支柱。从全球制造业企业经营态势来看,借助数字经济浪潮所带来的机遇进行企业平台化转型发展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以制造业企业西门子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得出企业数字核心能力、平台整合能力、平台拓展能力和开放共享策略是促进制造业企业在数字经济推动下高质量平台化转型的核心因素,对制造业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一定思路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受到广泛关注。以A股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制造业企业配置不同类型金融资产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配置短期金融资产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制造业企业配置长期金融资产对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显著,总体而言,金融化对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制造业企业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制造业企业能否依托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化水平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为政府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以及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受到挑战,亟须加快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本文通过分析制造业财务转型的必要性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制造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改进措施,助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上海乡村振兴与发展的现状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从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总要求出发,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上海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存在重要价值;数字普惠金融在打破传统金融的局限之上,为促进上海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但目前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上海乡村振兴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乡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品及服务落后、乡村征信数据缺失、风险评估机制匮乏等方面。对此,从加强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乡村征信数据体系建设、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推动上海市乡村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可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基础上,利用2022年陕西苹果主产区407户苹果种植大户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苹果种植大户信贷约束,激励其增加生产性投资,进而促进农地转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新生代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需要重视数字金融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在加快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老一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技能培训,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加大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融企业形象塑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营理念的塑造、行为准则的塑造和视觉标志的塑造。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企业之间的形象竞争已经成为金融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信用社应当借鉴国际惯例和其他金融企业的成功经验,加强企业形象塑造。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企业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一)经营理念定位不准金融企业经营理念的制定,应当在明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竞争战略的基础上,按照体现社会性、安全性、服…  相似文献   

8.
数字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由于触达范围有限、效率低、普惠性不足等缺点的存在,已无法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业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降低服务成本、触达更多农村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无抵押品问题,有效解决数字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模式、基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模式和基于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综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在助力纾解数字农业融资困境同时也助推了数字农业的高效发展。为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农业发展,文章提出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下,中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推动乡村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与农业大省,论证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影响方面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测算了2011—2020年山东省16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采用同期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相应的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在不同的互联网接入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会有所变化,当互联网接入水平达到特定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会有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张跃娟 《山西农经》2024,(4):202-20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基于2011—2021年河南省17个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14软件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居民消费水平具有积极显著影响,并且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存在异质性。提出了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等建议,为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落实。金融支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支持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论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借助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不论是直接效应还是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均存在着"U"型的非线性关系,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未跨越"U"型曲线的最低点之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当其跨越"U"型曲线的最低点之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为正。基于此,提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优化金融资源空间布局,加强跨区域合作,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提高融资可得性,助力于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本文分析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因素,从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和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创新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数字普惠金融以移动互联、网络通信服务、移动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基础,充分提高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性,对于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存在覆盖广度不足、自身排斥现象严重、信息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新发展。为了解政策实施情况及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以广东省潮州市江东镇作为调查分析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研究等方式,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在江东镇的发展状况以及挖掘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潜在需求,探讨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达到促进乡村振兴、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可获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起着积极作用,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相符合。自我国推行普惠金融以来,由于传统金融机构自身的局限性,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困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分析了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以期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时期,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掌握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河北省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熵值法测算河北省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水平,分析了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北省农业产业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还处于较低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应重点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综合发展之间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趋势。据此,提出加快优化布局数字普惠金融、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构建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出现了数字普惠金融,它使农民更多地享受到金融服务,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并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存在区域差异,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且这一影响机制不存在内生性,并提出相关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前景广阔。用好大数据计算技术,可以为金融机构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提供坚实基础,对助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实现业务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将大数据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基于历史背景、应用场景、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对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领域应用的前景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将赋能于农村地区,使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进入乡村、服务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但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的发展面临着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数字金融信任度低、金融风险挑战升级等现实窘境,严重阻碍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推广。文章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及制约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因素,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陕西省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代表性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广东省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网络覆盖异质性,即在覆盖广度、欠发达地区和网络覆盖低水平地区更明显;(3)资本要素资源提升效应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须持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以提升省际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凸显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着力培育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增长极,全面构建金融线上服务平台,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发挥资本要素资源提升效应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以保障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