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分析巷道围岩支护质量,以霍尔辛赫煤矿3503工作面进风措施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锚杆无损检测手段对巷道掘进迎头后方锚杆进行受力检测,基于锚杆无损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工作面的地质条件、支护参数和管理水平,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锚杆支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进风措施巷的支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巷道锚杆支护质量良好;现场对巷道变形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巷道围岩变形在20d左右趋于稳定,顶板最大变形量为40mm,帮部最大变形量为52mm,围岩变形量较小,巷道支护效果良好,验证了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某矿103采区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出现大变形,支护难度大。为了防止巷道掘进后围岩发生较大的流变变形,出现底鼓,提出了“锚喷索注+底板注浆”的全断面联合支护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U型钢支护、锚喷索支护和锚喷索注+底板注浆联合支护三种方案的支护效果,结果显示:相比前两者的支护方案,锚喷索注+底板注浆支护技术在巷道围岩全断面内形成了注浆加固圈,提高了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围岩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巷道底板围岩内的卸压区范围和应力集中系数,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煤矿现有的巷道开挖方式,将巷道开挖方式分为一次开挖、上下开挖、左右开挖。为了探究三种开挖方式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UDEC建立了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开挖方式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和内部裂隙发育规律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来看,上下开挖受二次掘进的影响大于左右开挖,一次开挖对围岩的变形量影响最小。从巷道围岩的内部裂隙发育规律来看,三种不同开挖方式对巷道稳定性的排序从低到高依次为:左右开挖<上下开挖<一次开挖。最后在地质条件和掘进装备允许的条件下,采用一次开挖更有利于保持巷道围岩稳定,从而提高掘进速度。  相似文献   

4.
孤岛工作面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布置,受不同方向支撑压力的叠加,采动过程中工作面的上下巷道围岩处于流变状态,并且受到高应力作用而加剧变形,巷道围岩呈现大地压、大变形、难支护等特点,常规的锚网支护已难以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也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了煤巷围岩的控制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软弱夹层的存在导致巷道顶板易发生变形失稳破坏。目前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控制,过于强调支护材料对于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并不明显,常发生顶板整体下沉、崩塌、垮落等顶板事故。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巷道围岩变形应力场特征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含软弱夹层的复合顶板的结构特征,分析煤巷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再使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创建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不同软弱夹层分布状态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得到巷道围岩的变形失稳及破坏特征。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为制订更科学合理的支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矿1500轨道大巷过断层段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不利局面,深入分析了该段巷道围岩变形机理。针对该段巷道围岩碎裂现象严重,遇水膨胀软化,兼有工程软岩和地质软岩的特点,巷道围岩以破碎软岩大变形为主要特征。提出了用U型棚、锚喷、注浆联合支护的巷道修复技术,并利用巷道修复后巷道变形参数统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修复完成后巷道顶底及两帮收敛变形均低于180mm,收敛速度均低于2mm/d,巷道很快达到整体稳定,围岩变形得到了根本控制。  相似文献   

7.
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风水沟煤矿的巷道围岩主要由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围岩组成的特殊性导致巷道遇水易发生泥化膨胀,围岩变形严重。针对失修巷道现象,曾采取锚网索+喷砼+注浆支护方式,但效果不理想。经研究,现提出3个施工方案,对100m范围内的巷道分段进行加固试验,根据试验效果确定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向斜区顶板稳定性理论,得到王庄煤矿9106运巷向斜构造区底部区域具有巷道冒顶的可能性;针对此围岩变形的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方法,研究构造应力影响下距向斜底部不同位置巷道的变形规律,得到加强支护关键部位,对现场实践有指导意义;同时提出在向斜底部采用注浆加固的巷道支护方案以减小向斜底部巷道的变形,经数值模拟验证后,围岩控制效果好,该方案可行;根据现场测站监测,巷道围岩整体最大变形为180mm,巷道变形在35d后移进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大湾煤矿121102轨巷围岩较为松软,遇水及空气等容易风化,巷道受邻近采空区、上覆采空区煤柱等影响,围岩裂隙发育、局部位置应力集中,给轨巷围岩控制工作带来较大困难。为确保121102轨巷的安全使用,巷道顶板采用全锚索支护,巷帮采用树脂锚杆支护,全断面挂钢筋网,及时封闭巷道表面围岩、提高支护效果,改进喷浆管路,在喷浆机出料口处安装斜角三通进行二次增压,实现长距离喷浆目的,提高喷浆效率。现场应用后,121102轨巷围岩变形量大、喷浆效率低等问题得以解决,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某煤矿61607主运顺槽在原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较大的问题,对原支护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支护参数的可行性,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9.8mm、15.2mm,巷道左、右帮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0.6mm、9.5mm,巷道围岩变形量均较小,验证了优化支护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7203运输巷顶底板均为软岩,巷道在采用锚网索+钢架棚方式支护时,存在围岩变形量大、支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结合南翼二采区7203运输巷现场实际情况和围岩岩性等,本研究提出了采用锚注方式支护围岩。具体而言,巷道的巷帮及拱顶采用锚杆+中空注浆锚索+钢筋网+喷浆方式支护,而底板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喷浆方式支护。本文详细介绍巷道支护技术方案,该方案可增强围岩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使围岩与支护体系形成整体,共同抵抗围岩变形。实践表明,7203运输巷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得以较好解决,可满足巷道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煤矿轨道下山泥质类围岩地质条件,以及在动压影响下巷道变形量大的问题,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在高强高预紧力锚网索支护的基础上,采用整体高压注浆加固技术。通过采用"高泥质围岩专用注浆材料",使该矿轨道下山注浆试验段底鼓和两帮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保持了巷道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禹州煤田软弱厚夹层顶板煤巷为研究背景,分析巷道失稳破坏影响因素,得到巷道失稳破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巷道围岩软弱、巷道围岩应力较大以及支护方式不合理。探究煤巷顶板软弱厚夹层情况,并对软弱厚夹层顶板煤巷支护方案及断面进行优化设计,顶板采用梯次锚网索+W钢带支护,帮部采用锚索注浆加固联合支护方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变形速度明显较低,围岩控制效果较好,可有效保障巷道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松河煤业120901改造回风巷,分析矿井地质构造的特点,研究破碎顶板巷道易出现顶板冒落、围岩变形、片帮等问题,分析了巷道围岩的破碎状况,优化了巷道的支护方式,采用锚网索支护方案,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巷道变形一直是危害巷道安全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一复合顶板的巷道,详细分析了其原来支护方式下的变形过程和后期改进支护方式巷道围岩的破坏过程,形成对比,重点分析了复合顶板的情况下该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为判断巷道的有效支护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白垩系岩层性质,解决白垩系岩层围岩巷道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等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地区某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白垩系围岩岩石的破坏机理,推导出拉伸破坏以及剪切破坏的极限条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对围岩巷道应力场、塑性区、巷道位移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垂直应力值均为负值,意味着围岩四周应力处于压应力状态;塑性区影响范围较小,说明剪切应力出现在巷道顶底板以及两帮;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量较小,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最后,通过现场对巷道位移变形量和锚杆锚索的锚固力大小进行观测,对支护方案进行现场验证,确定采取“高预应力锚杆、锚索、锚网、W钢带、钢筋梯子梁”等联合支护方案比较合理,为此类围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控制提出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原有支护条件下,凉水井煤矿+575水平45#煤层西翼南巷巷道围岩变形过大,即原有支护系统未能达到控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性目的。本文对原有支护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前后围岩监测对比分析,采用新的支护措施后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得到控制,有效减小了巷道片帮及顶底板沉降的程度,从而为相似工程的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风水沟煤矿为典型的软岩巷道,回采期间巷道变形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工作面顶板垮落形态,研究回采巷道受力变形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三高一低”即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低支护密度的支护方法与切顶卸压相结合形成的卸压锚固协同控制技术,进行软岩巷道围岩控制,并对软岩巷道进行现场矿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高强支护+切顶卸压支护效果最好,其次为高强支护效果,两者皆优于原支护效果。通过高强支护+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方法,巷道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黄陵二号煤矿回采巷道变形机理,以黄陵二号煤矿二盘区21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对211工作面回采巷道变形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211回风巷为二次动压巷道,二次动压巷道采动影响造成围岩应力集中是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211回采巷道水平主应力对巷道顶底板的影响作用大于对巷道两帮的影响,垂直应力对巷道两帮的影响作用大于对顶底板的影响。合理的巷道支护参数和锚杆锚索支护系统的高预紧力是保证支护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沿空留巷围岩的变形机理,分析了留巷围岩顶板下沉的力学模型,得出了顶板下沉量的解析解,并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进行了顶板厚度、巷道宽度、支护阻力等影响因素的分析,顶板厚度越大下沉量越小,巷道宽度越大下沉量越大,支护阻力越大下沉量越小,从而为沿空留巷围岩的变形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