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是普遍现象。财政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目标选择是影响财政竞争行为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在收益最大化目标上的努力程度与该目标的收益正相关,与社会责任目标的关系取决于地方政府的类型。增加财政收入并不一定激励所有的地方政府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逐渐向着经济方面倾斜,各级政府之间税收的竞争日益激烈,在当前财政分权的背景之下,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税收之间的竞争,企业、人才及资源等都发生着频繁性流动,使得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及矛盾。因此,加强对财政分权背景之下的地方税收竞争规制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基础及成因着手,分析当前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规制,探讨解决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激励地方政府通过竞争加剧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以2002年-2015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域,当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早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作用表现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地区作用正好相反.据此,本文提出了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合理分权,在考核机制方面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在结构层面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竞争、区域差距、财政分权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关系是尚未理顺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应从立法、组织结构上确认市场竞争的优先地位,把政府竞争限制在制度框架内;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调节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使地方政府能公平地竞争;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规范政府竞争以及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政绩,具有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动机.利用2000年~ 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同步协调发展,中国需要对现行财税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6.
“营改增”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对现有税收分权模式的影响。“营增比”指标与实际GDP增长率负相关,表明“营改增”所引起的税收收入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营改增”的减税效应也会对市场主体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同时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深远。“营改增”所涉及到的税权问题,短期内,可通过调整、完善中央与地方间的收入分配方案予以缓解;从长远来看,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回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竞争、区域差距、财政分权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关系是尚未理顺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应从立法、组织结构上确认市场竞争的优先地位,把政府竞争限制在制度框架内;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调节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使地方政府能公平地竞争;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规范政府竞争以及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回顾了关于“财政分权理论”的主要经典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针对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从财政分权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的重要因素,系统论证了在“非李嘉图财政体制”下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投资过热与物价上涨之间的传导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目前我国财政的“非李嘉图财政体制”属性以及我国地方财政赤字与物价水平间的具体数量关系。最后,从完善我国当前“财政分权”制度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约束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财政分权赋予了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权力以及市场化条件下资源流动的现实,使得地方政府有了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调控资源进出本地区的空间,从而实现本地区或区域的经济利益进而表达为政治利益诉求财政支出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既有正效应,也会产生负效应可通过明确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政绩考核制度、转移支付制度与区域开发政策相配合、建立政府间合作与协调机制等措施,对财政支出竞争的负效应加以约束,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营改增”的预期目标,我们妊须明确“营改增”的未来目标模式,同步推进“营改增”的配套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重构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谋划税制体系改革的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实践层面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各级政府连年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但是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未减反增,生态质量级别评价为一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环境规制程度和财政支出力度加强,环境污染却增加的“绿色悖论”现象。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进一步探究财政分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地方政府关于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加之受税收压力与区域竞争的影响,造成了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差异性。地方间政府竞争会弱化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这个结果解释了“绿色悖论”在中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政策实施的机制存在缺陷、地方财政治理效能不足,造成了“绿色悖论”问题,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后期,建议通过构建合理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体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支出机制,推进预算绩效和监督体制改革,提高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刘慧 《地方财政研究》2010,(8):23-27,32
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是随着财政分权的不断推进形成的,税收竞争本身就是地方政府运用中央赋予的资源配置权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目标的过程。政府税收竞争是一把双刃剑,正效应与负效应同时存在。适度的税收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但就我国目前而言,更多的是由于政府的恶性竞争产生的负效应。由于财政体制、政绩评价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对我国经济社会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博弈论角度,从理论上分析规制方法,同时结合美国的经验,探索规制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中国式分权体制,建立一个中央与地方及地方政府间的博弈竞争模型,考察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强调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重视财政激励,令地方政府过分偏向基础设施投入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禀赋条件好的地区其地方政府更“重基础设施、轻环境治理”,禀赋条件差的地区其地方政府反而会相对减少基础设施投入,而更重环境公共物品投入;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策略性互补行为时,溢出效应的上升将使两个地方政府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增加,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策略性替代行为时,溢出效应的上升将使两个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出现“骑跷跷板”特征.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导致了地方政府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政治晋升博弈又为地方政府间进行横向税收竞争提供了动力,但是分权的不彻底导致我国横向税收竞争以制度外的竞争为主要表现形式.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存在着策略互补的横向税收竞争,同时税收竞争的结果是一个稳定的均衡,而不是发散的恶性竞争.而税收竞争本身也有其不利于经济运行的负效应,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和政绩考核制度,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建立有效的税收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改革与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分权。在既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在财政政策运用方面,这一竞争主要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手段和财政支出政策手段。而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日益规范及优惠政策逐渐由区域转向产业,地方政府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做大经济蛋糕的空间日益减小,从而迫使其逐渐转向财政支出政策手段。为此,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产生、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式分权制度框架下,经济增长在地方官员晋升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矛盾冲突会对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行为动机产生削弱作用.文章基于全国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理论预期,即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移支付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不仅是地方政府财力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中央政府治理地方政府的重要激励机制.1994年以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带来的财权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使我国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在"营改增"弱化地方税收激励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的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教育财政支出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3类数据计量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教育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样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这一比例达到4%的样本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财政分权不相关,与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正相关;而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没有达到4%的样本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财政分权度和地方政府竞争则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7年~2014年的地市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式分权”制度的激励扭曲和约束不足影响了地方政府行为,最终降低了环境质量,并且收入分权通过地区产业结构渠道比支出分权通过节能环保投入渠道所起的作用更大.此外,财政分权对不同外溢性环境污染的作用在不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应调整产业结构分布,注重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完善环境税体系,建立节能环保专项基金;将环境指标纳入官员晋升激励机制,遏制地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合理制定地区污染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20.
集权还是分权是理解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关键,但目前中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是不能用集权还是分权这样简单的标准就可以做出判断的。目前,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在分税制改革后仅属于形式上的财政分权。此外,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一直进行着集权和分权的循环,凸显出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随意性。财政制度要从顶层设计做进一步的改革,才能打破集权和分权的循环。进一步改革的关键是确立政府间的财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治权。最根本的改革在于改变目前的"分权式威权制"制度,才能理顺财政关系,解决目前所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