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1—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融资约束起部分“U”型中介作用;组织冗余对商业信用融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曲线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并使曲线形态变平缓。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信用融资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更显著,且在成熟期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U”型关系消失,产生了正向线性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合理确定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提高经营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循环结构联立方程模型,探究融资约束视角下出口和创新对民营企业自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出口和创新是提高其自生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出口和创新与企业自生能力间存在显著的自我加强效应;融资约束缓解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自生能力提升,但通过出口和创新路径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自生能力的提升,融资约束缓解与出口和创新间也存在自我加强效应。由于企业自生能力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显著且四倍于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因此,提升民营企业自生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在制度上保证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3.
审计师声誉、融资约束与融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际"四大"事务所为高职业声誉的代表,研究了审计师的职业声誉对于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聘请较高职业声誉的审计事务所,能够降低企业与外部资金提供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代理成本,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高其长期债务融资能力,且审计师职业声誉对于国有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解读企业金融化加速现象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背景,采用2012~201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社会信用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剧了企业金融化,这一结论在进行大量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位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的企业,金融化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政府应扩大信用城市试点政策覆盖范围,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要因地施策考虑企业所有制、行业、地区等差异,以更好地对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企业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背景下对实体经济投资和金融资产配置进行合理分配,兼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实现企业利润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较好的企业能够显著促进其财务绩效的提升。同时,ESG表现通过融资约束影响财务绩效,ESG表现好,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困境,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ESG表现更好,且对财务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信用这个特殊的价值运动过程需要经过两个阶段才能完成,信用约束也分为两个阶段。剖析每阶段信用约束与信用之间的关系,论述两阶段信用约束对信用产生的叠加效应,解释其对价值流动、信用数量、融资的影响,分析当前信用约束机制存在的失灵问题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所产生的影响,并分别从政府、银行与中小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以完善、优化信用约束机制的运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  相似文献   

7.
运用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信用缺失导致的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以及形成的“银行不放贷,企业不还贷”的恶性循环.针对目前中国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分析四种突破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融资激励机制设计及各自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及相关配套措施,形成新的融资激励机制,更好地实现银企之间信息对称和银行积极“放贷”、小微企业积极“还贷”的融资激励,从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能否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善公司融资效率,试图开启内部控制信息影响公司融资的"黑箱"。选取2007—2011年度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公司融资约束与融资能力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善了信息环境,降低了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提高了融资能力,这表明监管部门出台的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和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融资难仍是制约非公企业进一步发民的"瓶颈"。鉴于我国非公企业融资困境的实质是融资信用不足,要通过增加非公企业自身信用供给,健全社会融资信用系统,深化非公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和信用道德建设和政府科学定位等措拖.增加融资信用供给。以缓解非公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投资是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创造公司绩效的重要财务活动,对企业投资进行合理安排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以2011—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影响着上市公司的企业投资状况,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企业这种影响表现更显著;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微企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融资难却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自身的财务因素、与金融机构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经营者这三大因素共同影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微企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14.
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研发投入-现金流敏感性,且面临着外部融资约束;盈余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盈余管理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所有权性质和规模因素后发现,盈余管理对民营制造企业R&D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并且更有利于缓解中小型制造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8年的经验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盈余管理对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具有显著的研发投入-现金流敏感性,且面临着外部融资约束;盈余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盈余管理与技术创新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所有权性质和规模因素后发现,盈余管理对民营制造企业R&D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并且更有利于缓解中小型制造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6.
17.
市场竞争力、国有股权与商业信用融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但不同特征的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的难度却存在显著差别。利用1998~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有股权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两种影响力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市场竞争力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的作用相对较小,而国有股权的作用相对较大。结论说明,国有股权对获取商业信用融资有隐性担保功能。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和所有制歧视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于商业信用融资的替代作用,而必须进一步弱化政府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5-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探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会加剧企业金融化程度,且随着股权质押比例的增加,金融化程度也随之上升;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路径来推升企业金融化水平;在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民营企业、监督和制约作用较弱的低股权集中度上市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金融化的推升作用较显著,说明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大股东的监督能够起到约束管理层的积极作用.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一方面有利于防范企业"脱实向虚",另一方面对于资本市场股权质押业务的规范和金融风险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融资约束、超额现金持有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融资约束的角度,以2007~2010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融资约束与企业超额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融资约束对超额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并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不同货币政策下的异同进行了分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与超额现金持有呈正相关关系,融资约束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的影响在货币紧缩时期和民营企业中更大;我国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能提升公司价值,民营企业持有的超额现金价值显著大于国有企业,但融资约束对超额现金持有的价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沿着“金融发展—融资约束缓解—企业投资”的思路探讨了中国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但预算软约束弱化了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实际作用。(2)金融发展通过金融中介———国有银行体系这一途径缓解了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而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并不显著。(3)预算软约束弱化了金融发展对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和对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并带来过度投资和效率损失;由于金融发展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不显著,也难以在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方面起到推动作用。因此,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必须同时从金融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发展)与硬化预算约束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