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思想政治建设尤为重要。将红色文化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形成优质课程育人环境,进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最大助力。基于此,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针对红色文化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进行价值分析,并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教师红色素养、充实专业课程内容等相适应的建设路径,加强会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全面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全员育人的“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工作职责所在,还是岗位优势的体现与教书育人的需要。高校要立足课程思政背景,以强化队伍间的合作、完善培训体系、优化思政环境、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为策略,持续发展和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及其他课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食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思政教育对高校食品专业课程的新要求,进而研究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食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核心是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对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部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不深以及部分教师对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力不足。高校应通过强化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执行能力以及健全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的"课程思政"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学生主体性认知缺失,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教学平台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困境。为积极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和发展,高校需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调动学生自觉性,提高思政元素与专业性学科的融合发展,加强教学制度的改革等,以此推进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建设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借助专业课教学开展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热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也在全面推进。为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以"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提出课程分析、课程思政融入主题的选择、教学方法设计等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以期为市场营销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率是高校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阵地上的有效途径。在思政课程中积极开展"讲好中国故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文章以此为研究背景,在对高校思政教学开展"讲好中国故事"教学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一步阐述了其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教师能力有待提升、评价体系简单等问题。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信息优势,完善过程监控,优化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在向着立德树人的方向发展,大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具有相同的育人理念,都是为了实现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思政育人,因此在大学教育中二者的协同育人成为了立德树人的主要教育模式。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具体探究了大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层面,“课程思政”理论延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典范。在实践层面,“课程思政”的践行有助于缓解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现实困境,有助于高校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二是激活“课程思政”建设的客体,三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环体,四是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介体。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能彰显体育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绩效。“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应通过整合思政资源、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效能,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推动体育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加强跨学科沟通协作、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质量等策略,构建体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树立大思政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但从现状来看,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课程思政的构建面临教学理念滞后、教师队伍薄弱、教学实践匮乏、学生认识不足等一系列困境。为促进高校课程思政的构建和发展,高校需立足于大思政格局,从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机制完善四方面入手,积极破解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难题,为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课程思政的构建和创新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从解决教育的首要问题、“三全育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补充等三个角度阐述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从学校、院系、教师以及学生层面归纳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从构建课程思政分工协作育人联合保障体制机制、课程思政队伍建设提升机制、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建设融合机制、思政教育与第二课堂建设融合机制等四个方面构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和加强人才培育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工程经济学”作为工科专业主修的核心课程,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其课程本身蕴含大量思政资源,在大思政背景下深入挖掘思政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是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要求。以“工程经济学”为例,在阐述其课程研究动态基础上,对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教改研究进行梳理,提炼出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点,分析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以此来探讨本科专业实施系统性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抓手不够、载体缺乏、切入点不精准等问题。教师党支部是高校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和精准发力点。要有效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高校就必须在干部队伍建设、党员理论学习、党建业务协同、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和工作机制构建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本质、以协同育人为理念、以立体多元为主要结构、以显隐结合为主要方法的教育方式和育人模式。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着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在体育课程中运用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不够、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等现实问题。因此要从构建和完善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打造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有序性、构建和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估机制这四个方面共同强化协同育人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教育目标模糊、课程设置重复滞后、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单一、缺少诚信教育等问题。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建议是:各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有特色的、多样的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变化设置和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加强对学生的会计诚信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力量,有必要加大高校思政教育力度。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效果与思政教育效果密切相关。为了能够更好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堂效果,需要注重教师话语能力的建构。目前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话语能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话语能力建构的必要性、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建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推进,理工科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广泛实施。《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科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授课中结合思政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本文概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论述《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融合思政理念的意义,并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思政理念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所占的位置相当重要,特别是近些年来所推出的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得到了普遍应用,且产生了理想的效果。高校舞蹈专业在此背景下也应突出课程思政的价值。重点探寻微课与课程思政相联系的实践路径,以期使二者共同发挥出舞蹈专业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论述中重点涉及到内容革新、主体优化、方法调整、导向实际等具体策略。研究表明,此类策略将在增强学习质量,使之在课堂上拥有更好的互动感受,形成优质上课体验上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