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我院2012级、2013级的在校生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生日常运用“新媒体”的情况,把握住学生运用“新媒体”的习惯性和规律性,更好的研究高职生新媒体素养状况,提出改进工作的相关建议,以期“量体裁衣”的打造学院“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快、准、活、广"为特点的新媒体,给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探索隐性教育新途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创新型人才。高校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课程融合,打造具备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愈发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学生们构建最为科学的思想政治课堂,就成为了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研究的重点。由此,着眼于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大背景,文章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内涵入手进行阐述、研究,分析思政工作者新媒体素养提升的意义,同时探寻其素养水平提高的路径,以期能够对未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探索职业院校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创新融合的路径,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纵深推进,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创新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探索“三进三知”模式,以心理健康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模式,创新发展“三全育人”模式,构建新形势下“互联网+”等新思政实践模式,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质量,同时,还需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与心理需求,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巧用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实施网络心理思政;创新思政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内心积极力量,构建科学思政体系;整合心理与思政教育资源,搭建思政教育平台;还需从学生个人层面、学校层面和国家层面三方面着手,促进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正在高职生用户中迅速普及,并逐渐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反思.文章从时代发展、高职学生思政工作现实需求等角度阐述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结合新媒体自身优势分析其可行性,重点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展开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拓宽了传播渠道、突破了时空限制、强化了受众参与。但是新媒体带来的弊端也是明显而又深刻的。如技术思维僭越弱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技术依赖导致情感因素挖掘的缺位,“信息茧房”及碎片化信息圈囿人性发展,主体间性被遮蔽弱化了教育主体权威等。如何解决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困境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新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梳理,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对“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规制算法偏向,加重主流文化供给;注重人文精神塑造,重建人际关系;坚持教育规律,注重主体间情感沟通;注重新媒体生态建设等路径发挥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不仅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技术手段,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环境因素,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新媒体环境的积极作用。新媒体为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新平台、提升吸引力、增加互动性、增强便捷性,并通过提升教育能力、发挥自我教育、营造文化氛围、完善制度建设、转变教育理念五个途径,切实提高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还要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据此,高校必须要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还要认识到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困境,并积极寻找新的思政教育出路,进而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基层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创新、方式创新奠定了技术上的坚实基础.要利用“微思政”做好国有企业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员工对国家、社会和企业的文化认同,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能.可从当前国有企业“微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做好“微思政”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共青团组织如何有效把握新媒体特征,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挥其对大学生青年群体思想引领作用,是高校党团建设及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了新媒体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共青团建设现状与优势,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基层共青团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已逐步进入新媒体时代,我国教育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利用新媒体优势,高校思政课可引入虚拟实践教学,通过设定教学实践游戏、建立校园教学网站、提高虚拟实践教学技术、建立网络教室等途径创新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既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带来了挑战,也推动了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应深入研究新媒体的功能与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功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来采取有效措施,以科学构建基于新媒体的高校思政课程.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力补充,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探究心理健康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文章通过从实际生活、网络信息、传统文化,挖掘红色资源四个方面挖掘思政因素,实现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进而从改革教学目标、教材选定、教学手段革新、教学内容渗透、师资队伍打造、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制度自信,是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选择和高度认同。制度自信教育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自信涵养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将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坚定制度自信,以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的有效手段。要更好地使得制度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就要在提升对青年学生的制度自信教育的同时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地壮大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完善制度自信教育本身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的影响更为直接。其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带了新的机遇和考验。新媒体时代的优势使得大学生廉洁教育有利于加强国家政治建设,有利于改善高校学生整体素质,实现高校廉洁教育的教育目标,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发展质量。新媒体时代存在的不足要求大学生廉洁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作用,促进职业院校廉洁教育模式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廉政大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多元、传播影响扩大、教育时效性得以提升,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上应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转变教育思路,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丽华 《大众商务》2022,(4):124-126
中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中,强调的是对学生思想上的解放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为社会输送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型、综合型人才,要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良好思政素养的新时代人才。文章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要做到把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创业教育类课程中,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通过参加培训等,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课程思政建设必然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新变革,突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创业训练环节和渠道,使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突出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思政教育在高校人才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用性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水平、强化创业能力,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大思政的育人形势下,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结合可以促进创新创业工作更好地开展,培育思想素质过硬能力过强的综合性创新创业人才。文章以此为前提,基于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研究,指出目前两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方法路径,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促进其全方位地成长与成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