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巷道围岩支护质量,以霍尔辛赫煤矿3503工作面进风措施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锚杆无损检测手段对巷道掘进迎头后方锚杆进行受力检测,基于锚杆无损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工作面的地质条件、支护参数和管理水平,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锚杆支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进风措施巷的支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巷道锚杆支护质量良好;现场对巷道变形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巷道围岩变形在20d左右趋于稳定,顶板最大变形量为40mm,帮部最大变形量为52mm,围岩变形量较小,巷道支护效果良好,验证了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在工作面回采作业中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在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情况。基于黄陵矿业某矿111工作面的工程概况与支护情况,结合沿空留巷技术,在111工作面巷道内沿空留巷内布设“十字交叉法”测点,并设置信号柱,对该留巷的围岩变形收敛情况进行监测,得出留巷滞后回采工作面20~40m时开始出现巷道压力显现;当留巷滞后回采工作面140~180m时,巷道的变形量达到最大,巷道压力几乎处于峰值;当留巷滞后回采工作面200~260m时,巷道压力开始趋于稳定。通过了解巷道矿压显现与变形情况,为沿空留巷的设计优化与巷道内的临时支护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深井开采的围岩往往处于高地压的复杂环境中,岩体力学特点与结构特性复杂,容易产生围岩变形、难以支护的问题。普通的支护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深井高地压巷道的支护需求。而锚杆支护作为最常用的一种巷道支护形式,技术研究与创新的意义重大。本文着重探讨深井高地压巷道的特点及围岩变形现状、锚杆支护技术创新两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村矿21区轨道煤柱工作面回采巷采用沿空掘巷,巷道围岩破碎且不稳定,从而提出了巷道锚梁网支护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表明该支护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风水沟煤矿为典型的软岩巷道,回采期间巷道变形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工作面顶板垮落形态,研究回采巷道受力变形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三高一低”即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低支护密度的支护方法与切顶卸压相结合形成的卸压锚固协同控制技术,进行软岩巷道围岩控制,并对软岩巷道进行现场矿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高强支护+切顶卸压支护效果最好,其次为高强支护效果,两者皆优于原支护效果。通过高强支护+切顶卸压围岩控制方法,巷道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某矿103采区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出现大变形,支护难度大。为了防止巷道掘进后围岩发生较大的流变变形,出现底鼓,提出了“锚喷索注+底板注浆”的全断面联合支护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U型钢支护、锚喷索支护和锚喷索注+底板注浆联合支护三种方案的支护效果,结果显示:相比前两者的支护方案,锚喷索注+底板注浆支护技术在巷道围岩全断面内形成了注浆加固圈,提高了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围岩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巷道底板围岩内的卸压区范围和应力集中系数,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相似文献   

7.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4324工作面属于典型的“孤岛”综放工作面。通过对该工作面回采巷道的观测和模拟,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孤岛”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和破坏机理。并提出了巷道支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某煤矿61607主运顺槽在原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较大的问题,对原支护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支护参数的可行性,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9.8mm、15.2mm,巷道左、右帮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0.6mm、9.5mm,巷道围岩变形量均较小,验证了优化支护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安徽恒源煤矿二水平北翼总回风巷风桥斜巷处于一大型断层影响带内,巷道压力大,围岩破碎,巷道支护困难。提出采用U型棚与锚索、注浆联合支护,并设置反底拱的支护方案,形成全封闭支护形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确定了修复前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为合理确定锚索支护深度提供了依据,结合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松软破碎围岩环境下高应力区巷道的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0.
锚索支护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巷道支护成本。有效地抑制了围岩的变形,确保了巷道的长期稳定,使巷道顶板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双鸭山矿业集团公司从1999年11月开始在东荣二矿中一上采区17层右二皮带道试用成功,2000年以来,锚索支护已广泛应用于全集团公司井下各类巷道,特别是综采工作面切眼、撤架道、大断面硐室、交叉点等矿山压力大、矿压显现严重、维护困难的巷道,  相似文献   

11.
基于赵固二矿14030工作面开采条件和深井大断面回采巷道维护的特点,以赵固二矿14030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背景,提出了注浆锚索超前支护的全锚固式支护方法。采用FLAC3D软件模拟中空注浆锚索支护参数变化对围岩控制效果的影响,给出了工作面注浆锚索支护参数设计,并通过现场实践判断参数设计的合理性。现场实践表明,在注浆锚索超前支护技术作用下,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说明注浆锚索超前支护参数设计合理,可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性,保障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巷道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迎采动面沿空掘巷动态分段围岩控制技术,讨论了邻工作面采动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常见巷道支护技术,从煤柱尺寸确定、掘进期支护、回采期支护等方面对迎采动工作面沿空掘巷动态分段围岩控制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白垩系岩层性质,解决白垩系岩层围岩巷道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等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地区某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白垩系围岩岩石的破坏机理,推导出拉伸破坏以及剪切破坏的极限条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对围岩巷道应力场、塑性区、巷道位移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垂直应力值均为负值,意味着围岩四周应力处于压应力状态;塑性区影响范围较小,说明剪切应力出现在巷道顶底板以及两帮;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量较小,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最后,通过现场对巷道位移变形量和锚杆锚索的锚固力大小进行观测,对支护方案进行现场验证,确定采取“高预应力锚杆、锚索、锚网、W钢带、钢筋梯子梁”等联合支护方案比较合理,为此类围岩巷道的围岩变形控制提出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某煤矿一采区北部建筑物下条带煤柱开采为工程实例,在现有的建筑下开采和煤柱回收技术的基础上,把巷道支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模拟条带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受力、锚杆受力变形情况,对比分析各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并确定巷道初步支护方案,为设计该地区最终合理的条带煤柱回收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原有支护条件下,凉水井煤矿+575水平45#煤层西翼南巷巷道围岩变形过大,即原有支护系统未能达到控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性目的。本文对原有支护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前后围岩监测对比分析,采用新的支护措施后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得到控制,有效减小了巷道片帮及顶底板沉降的程度,从而为相似工程的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大,受采动影响的巷道日益增多,特别是处于高支承压力区的巷道,在受到采动影响时,围岩变形破坏严重。采动影响下巷道的支护问题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因此,研究采动影响下巷道受力状态与围岩变形特征,对于巷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巷道变形一直是危害巷道安全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一复合顶板的巷道,详细分析了其原来支护方式下的变形过程和后期改进支护方式巷道围岩的破坏过程,形成对比,重点分析了复合顶板的情况下该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为判断巷道的有效支护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松河煤业120901改造回风巷,分析矿井地质构造的特点,研究破碎顶板巷道易出现顶板冒落、围岩变形、片帮等问题,分析了巷道围岩的破碎状况,优化了巷道的支护方式,采用锚网索支护方案,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以禹州煤田软弱厚夹层顶板煤巷为研究背景,分析巷道失稳破坏影响因素,得到巷道失稳破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巷道围岩软弱、巷道围岩应力较大以及支护方式不合理。探究煤巷顶板软弱厚夹层情况,并对软弱厚夹层顶板煤巷支护方案及断面进行优化设计,顶板采用梯次锚网索+W钢带支护,帮部采用锚索注浆加固联合支护方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变形速度明显较低,围岩控制效果较好,可有效保障巷道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7203运输巷顶底板均为软岩,巷道在采用锚网索+钢架棚方式支护时,存在围岩变形量大、支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结合南翼二采区7203运输巷现场实际情况和围岩岩性等,本研究提出了采用锚注方式支护围岩。具体而言,巷道的巷帮及拱顶采用锚杆+中空注浆锚索+钢筋网+喷浆方式支护,而底板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喷浆方式支护。本文详细介绍巷道支护技术方案,该方案可增强围岩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使围岩与支护体系形成整体,共同抵抗围岩变形。实践表明,7203运输巷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得以较好解决,可满足巷道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