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配电智能开关设备的技术现状,对比了不同智能开关方案,分析了集成度低的智能开关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配电智能开关设备一体化设计的技术方案,介绍了智能化开关的试验实施。研究了智能配电开关设备在试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辨析了配电智能开关设备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供电系统是整个煤矿安全生产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当前煤矿中采用的多为多层级供电模式,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可能导致多级开关出现同时跳闸的情况,引发矿井下出现大面积停电,如果不能够及时恢复供电,将使煤矿井下形成安全隐患。本文基于GOOSE闭锁原理提出了煤矿井下供电防越级跳闸新技术,确保供电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负荷开关通过与分界开关控制装置的配合,能快速故障定位、快速故障隔离,及时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尽可能的减少停电时间和停电面积,提高供电可靠性。文章通过实例介绍了配电线路智能分界开关技术在配电系统中快速隔离故障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煤矿变电站的新技术的运用与发展,某矿35kV变电站为适应现今变电站的发展步伐,根据矿、科有关部门安排,于2011年4月份对35kV开关和6kV开关共40台,安装了光纤测温系统,便于值班人员进行随机查看开关柜的实时监测,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供电,确保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矿井智能通风技术为煤矿实现智能调风、监测、风量控制及应急处置提供了更加精准可靠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因此加强对矿井智能通风关键技术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分析矿井智能通风系统原理,阐释智能通风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全与经济优势,提出智能通风软件设计,并对矿井通风参数精准监测、通风设置智能调控、矿井通风网络仿真实时解算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明确矿井智能通风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地下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对供电保护要求极为严格。对于10kV以下的供电保护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构成小电流供电接地系统。本文介绍了煤矿井下供电保护现状,结合目前煤矿井下供电多采用10kV环形线-横跨支线供电技术现状,针对其中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供电系统背景,详细的分析了这两个接地方式的供电保护机理,及环形线--横跨支线供电技术中的选线定位,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电流速断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煤矿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使用大量先进的设备,供电系统俨然已成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系统,对煤矿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保证煤矿供电系统能够不断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我们应在煤矿供电系统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更好地为煤矿生产服务,全面提高供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PLC技术以其优越的性能,在煤矿电气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PLC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和运行稳定性,软件编程相对简单,若出现故障,可在线对其进行修正。本文以夏店矿煤矿中央变电所为背景,基于互联网智能识别保护电流的PLC技术,该技术以防越级跳闸和电力监控系统为框架,以解决煤矿电力系统"漏电保护"和"越级跳闸"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提高煤矿的开采质量和效率,需要充分对煤矿开采的智能绿色开采方向转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之下,加强对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煤矿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煤矿智能开采,首先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充分利用创新型智能绿色开采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充分使用智能化的远程干预系统进行辅助,完善智能绿色开采制度。基于此,本文就国内智能开采技术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对煤矿智能开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煤矿智能开采发展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煤矿智能开采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采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我国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为此,应用先进设备成为煤矿的重要工作,大多数设备必须确保供电提高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煤矿供电设备的运行稳定性,本文分析了煤矿供电设备电气保护的作用及落实要点,探讨了煤矿供电设备电气保护应用。  相似文献   

11.
TN-C-S系统供电方式可在未采用TN-S系统供电的电梯电气安全保护中推荐使用,理由:①成本低(几乎为零投入),不需要再新增加供电布线(不需将四线制改为五线制);②接线施工操作简单,仅需一般电工就可完成;③完全满足和符合《电梯技术检验》的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煤矿需求量逐年增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和技术问题,因此实现煤矿开采新技术的研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将对煤矿开采新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展开详细论述。通过本文的理论论述,为煤矿开采新技术进一步应用提供有效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矿生产行业越来越重要,而煤矿生产一直都存在安全隐患,这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通风系统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不可忽略的因素,近几年,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主要原因就是通风系统的选择不够精准,管理不够完善。本文阐述了煤矿安全工程通风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井下高压电缆选型计算是煤矿井下供电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可靠供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具体计算过程耗时费力的问题,运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VB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了井下高压电缆选型计算软件。该软件界面简单,易于操作,计算快速,结果精确。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软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煤矿副井区域作业环境复杂,智能化水平较低,大多依靠人员作业,存在安全风险。以巴彦高勒煤矿副井区域管控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AI视频智能识别技术、PLC等技术设计了一套副井区域人、车智能管控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原则、架构与组成,系统的技术与功能特性。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副井上下口区域的人车智能管控,提升了副井区域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煤矿采矿新技术的分析,探讨了我国煤炭企业在应用采矿新技术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煤矿采矿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炭生产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以及机械化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在持续投入大量新设备与重装备后,煤矿的供电网络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煤矿供电系统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煤矿有效构建智能安全供电系统,严格管控,使煤矿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推动我国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煤矿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建设进行分析,介绍了目前我国煤矿供电系统运行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智能化建设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提出智能化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煤矿井下生产环境恶劣,极易造成生产事故。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为井下供电过流短路,电流熔断,损害工作设备与器械,甚至引起瓦斯爆炸,造成火灾。因此,加强井下供电过流保护责任重大。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的供电过流保护误动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井下供电过流保护的策略。通过采用自适应供电过流保护系统及综合性地使用多种保护系统,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矿井供电的安全可靠,实现数字化、现代化无人值守变电所的建设,需将原有的高压开关GL-12/10型电磁继电器保护进行改造升级,更换为具有网络通讯功能,人机对话,实现不停电参数设定,远程监测、监控等先进功能,且适应煤矿井下环境、运行安全可靠的综合保护装置,经过分析研究并对各种适应井下条件的综合保护装置进行了比较确定选择ZBT-11型综合保护器,以实现上述功能。  相似文献   

20.
矿井智能通风系统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系统之一,是灾害防治的基础。在新时期,各类智能技术与矿井智能通风系统融合进程加快,本文深入研究矿井智能通风原理以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