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1992年开始实施反倾销税以来,印度现在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使用反倾销措施最频繁的国家。在印度已经完成调查的20个案件是以征收反倾销税而结束的。在印度增加反倾销案件调查时,美国的反倾销调查的案件却从38起下降到35起。阿根廷实施的反倾销调查案由前一年的34起下降到16起,列在印度和美国之后。印度反倾销调查案件的增加表明印度在取消进口商品数量限制和降低关税后国内企业所面对的国际的激烈竞争,并且以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  相似文献   

2.
王超 《经济导刊》2006,(10):53-55
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外国厂商尤其是跨国公司,往往移转其生产至他国以改变产品的原产地,或通过改变产品的外观或形态使其产品以不同的种类再输入美国,规避既有的反倾销税令。美国商务部在执行反倾销税令时,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认定特定进口产品是否来自该命令所拘束的国家,以及该产品是否属于该命令所拘束的产品种类范围。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适用原产地规则解决。对此,美国在反倾销法律制度中通过适用下列规则来认定产品原产地和生产者的国籍,以防止规避反倾销税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05,(5):15-15
商务部5月10日发布公告.公布了对原产于日本,美国、欧盟的进口氯丁橡胶的反倾销调查终裁决定。同时决定从即日起对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5年。  相似文献   

4.
徐莉 《时代经贸》2004,(10):52-53
中国草甘膦在欧盟市场的命运真可谓是一波三折。1998年2月欧盟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草甘膦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24%的反倾销税率。在2000年进行了反吸收调查后决定把反倾销税率提高到48%。而在2002年进行了反规避调查后决定对从马来西亚和台湾进口的草甘膦适用对中国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征收48%的反倾销税。2002年11月18日在草甘膦反倾销措施快要期满失效前.欧盟草甘膦协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草甘膦反倾销措施进行日落审查。该协会代表了欧盟90%的草甘膦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Brian  D.  Kelly   《经济资料译丛》2009,(4):69-79
一、引言 各国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进口产品的“不正当的”低价。倾销以进口产品价格不符合其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数额来衡量。常常被提及的征收反倾销税后面的动机是:尽管或许只是间接地,或者从长远来看,对倾销的数量征收反倾销税将取消其对贸易的影响。用政治术语来说,反倾销税是被视为“恢复公平竞争环境”的工具(Levin,2007)。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02006年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HS10分位数据,采用离散时间的probit、logit、cloglog模型研究了美国反倾销政策对中国对美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反倾销政策的影响效应不仅大,而且其效应还因实施阶段而不同。反倾销在不同的阶段都导致出口持续时间缩短,但在初裁定阶段的影响效应相比终裁定阶段更大。另外,较高的反倾销税率影响效应大,但影响时间不长,较低的反倾销税率影响较小,但影响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以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的保护待售模型为理论框架,本文将美国对华反倾销税率同反倾销案件申诉者的政治捐资、申诉者所属行业的进口渗透率联系起来,考察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作用。经验分析表明:在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中,申诉者的政治势力越强,反倾销税率越高;税率与进口渗透率的关系取决于申诉者的政治组织状况,若申诉者在政治上有组织,则税率与进口渗透率负相关,若申诉者在政治上无组织,则税率与进口渗透率正相关。这样,本文在验证了保护待售模型的核心结论的同时,还从利益集团的政治捐资层面上揭示出美国对华反倾销税背后隐藏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8.
《时代经贸》2010,(5):46-48
美国商务部2010年2月5日决定,对中国大陆产的礼品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最高超过231%的反倾销税,这是今年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发生的第一起“麻烦”。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2010年,贸易保护主义在奥巴马的战略中又将占有怎样的位置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美国产业,防止国外厂商运用不公平竞争手段损害美国厂商的利益,美国的贸易法对于国外厂商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有极为周密的贸易制裁制度。通过平衡税法、反倾销税法、301条款(包括一般301、超级301与特殊301)与关税法337条款等制度,使美国厂商在...  相似文献   

10.
反倾销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它是国际贸易自由化在矛盾中发展的产物。“规避”则像反倾销的孪生兄弟,只要采取反倾销措施,就有发生规避行为的可能。“规避”是指反倾销规避,即一国产品在被另一国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下,出口商通过各种形式、手段来减少或避免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方法或行为;而反规避即是指进口国为限制国外出口倾销商采用各种方法排除进口国反倾销税的适用而对该种行为给予相应救济的法律行为。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主要的经济体之一,一直是反倾销这种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使用方,因而在反规避方面也采取了诸多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自1979年中国出口欧盟的糖精首造反倾销案以来.至2003年底已达500多起.今年上半年,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和经济的需要,对中国的家具、熨衣板、零售购物袋,彩电频频发起反倾销,有些已课以高额的反倾销税及税率。欧盟在近日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正式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似乎成了国外反倾销案件的重灾区.面对如此接踵而来的反倾销,中国企业应做些什幺?深入剖析一下2003年浙江皮尔轴承公司等企业胜诉美国轴承反倾销案,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遥 《经贸实践》2012,(7):56-56
现如今,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出口企业屡屡遭受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去年4月19日,美国商务部公告对中国生产的钢制车轮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今年3月份,美国商务部做出最终裁定,认为中国钢制车轮在美国的倾销幅度从44.96%到193.54%不等,并接受了一定额度的补贴。按照美方的“双反”调查程序,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需要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都做出肯定性的裁决才可以执行,如果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否决性的裁决,即便美国商务部认定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最终仍然无权对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所以,只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还未做出终裁,中国就还有机会胜诉。  相似文献   

13.
欧共体反倾销法贾广葆现行的欧共体反倾销法颁布于1988年。随着统一市场和“单一欧洲法”目标的实现,反倾销法也进行了部分修订补充。主要由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调查机构、调查程序、上诉等部分组成。一、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1.外国商品倾销行为对欧共体产业已造成...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浅谈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几个问题魏建树编者按:本刊于1997年第11期和本期发表了唐卉、魏建树等几位就读于美国肯尼迪西部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文章,他们从国际国内的不同的角度探讨研究了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美国肯尼迪西部大学(Kened...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出口产品所面临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直线上升,大量的出口商品被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在裁定倾销成立案中,我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本文特提出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应对反倾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公平贸易”政策下的贸易争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之间的贸易战再次使人们关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看看超级大国美国的贸易政策就会让我们明白没有真正的公平贸易。 喧闹多时的美国钢铁反倾销案终于揪出了第一头替罪羊.美国商务部6月 20日初裁定日本钢管构成倾销.决定对其征收30.8%反倾销税。同时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其它国家钢铁厂商对此投以严重关注,美国与别国的贸易争端再次成为许多国家的焦点。 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与贸易争端的发展 美国的贸易政策在世界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在各大国际经济组织扮演着主角.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  相似文献   

17.
《大陆桥视野》2010,(6):22-22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在其网站上公布,将对来自中国、韩国等国的含镍钢板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关税建议征收期5年。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反倾销已存在了100年。在大多数时间里,面临的问题都远不像今天的样子。事实上,可以公道地说,在反倾销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它几乎没有被视为国际贸易界的问题。在其早期的70年中,不但反倾销没有被广泛采用,而且使用反倾销手段的少数国家也没有广泛地征收反倾销税。然而,在最近的30年中,反倾销已经发展为GATT和WTO所建立的自由和公平贸易制度的主要障碍。反倾销是一个问题吗?这种问题对于某些人来说有点奇怪。反倾销难道不是纠正倾销问题的政策吗?简短的答案是:"非也"。证据表明,倾销与反倾销税之间的关联是相当模糊的。  相似文献   

19.
王先生是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的市场部经理。和其他企业一样.去年他们的工业用彩色添加剂销量不错.尤其是对美出口增加很多。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年初的一项裁决令他郁郁寡欢。原来2004年1月5日美国贸易专家组初步决定对自中国和印度进口的紫罗兰颜料征收反倾销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0表决通过了这一决定.并称有足够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华频发反倾销调查,涉及多个行业,多数最终判决征收反倾销税,以抵消进口造成的"重大损失"。从经济学角度,从微观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到宏观的需求和供给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从中国进口并未使美国受损,受损的仅是生产率较低的同类商品生产商,消费者获益更多。相反,对华反倾销不会给美国带来福利改进,由于诉讼费用、征税成本、连锁反应、报复性反倾销等因素实际福利损失往往很大。因此认为,美国对华实行自由贸易优于采取反倾销措施,减少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