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磊 《新远见》2008,(5):56-69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经上升为国家大战略的新高度、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国家文化软实力实际上就是损害国家利益。维护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向世界说明我国和平发展的根本需求,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睦、和平、和谐的深刻内涵,让世界理解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国软实力提升已经引起世人关注。《北京共识》的作者雷默认为,"中国逐渐变得比美国更擅于在国际体系中纵横驰骋","目前,在世界的某些地方认为,中国是比美国更受敬仰的道德典范"。当然,我们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必须严肃应对各项挑战。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产品中的文化元素往往代表这个国家呈现给世界的形象,反映这个国家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精髓。因此,世界各国都力争通过产品展示自己最优秀的文化,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品尝自己国家的文化韵味。正如美国的一位夹克衫老板向日本人推销产品时说的:“我们不是销售夹克衫,而  相似文献   

3.
中国神话传说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应用,体现了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本源.因此,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传说进行研究,不仅能对中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起到辅助作用,且更能为华裔文化之根源追朔,对华裔文化的身份认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席卷而来的当头,国内需求特有的滞后消费、储蓄消费和消费不足等文化特征,让我国避免重蹈美国式覆辙,经济快速走向了复苏。我国消费文化本身也存在严重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当前我们应当积极构建一个健康的消费文化氛围,鼓励居民适当消费,以保持经济全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一批管理学家受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成功的激励而创建的,其中大量吸收了集体主义的内容。而近些年来日本的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吸收美国企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思想。无论是美国吸收日本企业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企业文化理论也好,日本吸取美国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实践也罢,他们的主流母体文化始终相对平稳。应该讲,对于“度”的把握来说,比我们处于转型阶段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容易得多。我国的企业家和理论家面临的是更为错综复杂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巴蜀质量跟踪》2002,(8):42-43
说“美国没文化”讲不通。想一想,纽约的百老汇集中着七八十家剧院,地球上还能找出第二处吗?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和科技那么发达,每年捧回那么多诺贝尔奖,怎么就“没文化”呢?迪斯尼、麦当劳、橄榄球等所代表的通俗文化远不是美国文化的全部,更不是它的主流。应当说,美国缺乏自己的古董,但同样有文化,特别是有着丰富的新文化,而且还在不停地创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电影视角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对世界其他国家“弱势文化”的侵略与蚕食以及“弱势文化”在自身被边缘化过程中的抵抗,以此说明文化全球化是个普遍性和特殊性并存的过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共同进步,世界需要文化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功能,解析了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通过分析美国式和日本式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文化,以及现有中国式企业文化,展现一个企业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韦良秀 《数据》2012,(2):57-57
正最近,周围的朋友都在讨论国内学校的校车问题,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美国支教的一段经历。六年前,为支持美国中小学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我被委派到美国东南部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市的一所公立小学支教。刚到那里,漂亮整洁的校园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了,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学校的校车。美国的校车,底色是黄色  相似文献   

10.
李翠亭 《价值工程》2013,32(5):324-327
软实力是社科基金课题指南中的热点话题。政治文化是一国被广泛认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的有机结合,它决定了公民与政府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有助于理解其政府及政要的政治决策。自由、机会平等、民主、个人主义、法制、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元素。美国的政治文化是美国软实力的核心。美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与其外交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裂痕,这种裂痕是导致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消费大国,美国人喜欢超前消费、借贷消费,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消费方式,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消费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的价值观,讲究自由和物质增长,注重效率和实用主义,看重物质享受等。本文依据美国人的消费文化对其价值观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关于文化方面的描述中这样指出:“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同时进一步地进行说明“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而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分析研究了基层政府服务农村公共文化的现状,指出了基层政府服务农村公共文化发展面临着的一些问题,最后文章并就如何解决农村公共文化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美企业文化的特色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是一个“移民之国”,民族文化复杂,历史文化根基较浅。但是,移民文化的“杂交”优势,特别是产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企业文化独特的风格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健 《企业文化》2002,(9):37-39
创意决定去向1995年3月15日,张健放下已经做了29个月的广告公司,手持L1多次往返因私签证,带着一个文化主意,飞往美国的东部,开始了观察东西方在文化层面的差异,着重认识美国人对中国中医药学理解的“洋插队”过程。当时,张健认为,中  相似文献   

15.
程若曦 《经营者》2005,(11):28-29
两种不同文化带来的冲突不禁让人为这家美国人带领下的日本公司担忧。斯金格主张变革,但日本人更愿意改良;斯金格企图战斗,但日本人需要和谐。  相似文献   

16.
韦华伟 《经营者》2007,(10):72-72
最能打动消费者的往往就是品牌所散发的文化气息。而让品牌充满了文化内涵不容易,因为文化是个很复杂和微妙的东西,企业必须深刻思考文化的要素和构成,为品牌注入文化的同时,也是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很多企业学者在总结企业文化时,都指出一个观点一一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且看美国的GE,他的文化是什么文化?是韦尔奇文化。中国的联想是什么文化?是柳传志文化。海尔就是张瑞敏文化。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企业更需要的是民主的企业文化,有些企业已经在向“民主”这个方向靠拢,通过种种措施吸纳民主意见,让更多的人参与公司决策。他们认为将来企业的文化更应该是一群人的文化,领导人只是催化剂,领导是企业的代言人,而不是企业文化本身!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了日本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日本式企业管理是美国绝对利润原则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合金文化”。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技术传到日本,被改造成“日本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日本大地,并形成日本管理的特色,由此促进了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两个"文化战略"的新近推出,表明俄正在着力打造"文化强国"。此时,了解俄罗斯的文化走出去的优势与短板,也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多一些借鉴和参考。今年,俄罗斯先后出台了《20122018年俄罗斯文化发展战略构想》和首都《20122016年文化发展规划》,两个"文化战略"的新近推  相似文献   

20.
罗敏 《企业导报》2013,(10):180-180
<正>不能落地的文化是假文化。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完成了提炼与塑造,宣传册、宣传片、视觉识别手册等也让文化有了形体,能被职工感知。文化一旦有了形体,就需要去推广,对内让员工理解,对外让合作者知晓,在推广的过程中让文化"落地",让文化"活化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