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广西是一个以溶岩地貌为主特征的地区,人均不足0.5亩的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往往使人们进一步加剧了对自然的索取,如此恶性循环的后果是自然环境的更加恶化。这是广西不少地方县域经济难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平 《宁波经济》2002,(9):11-12,35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区域的形象,是聚合各种生产要素的“洼地”,是区域竞争优势的“高地”,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县域经济就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必须立足于县域实际,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县份,真正把环境建设放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需要的高度来认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县域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环境可以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洼地效应"、"向心效应"和"乘数效应",政策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软环境之一。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县域经济在发展主体上,要营造自力更生的思想政策环境;在组织方法上,要着眼于政策环境各要素的优化,营造宽松、开放、透明政策环境;在工作出发点上,注重营造优质长效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沈伟 《乡镇经济》2001,(12):17-17,29
郎溪是安徽省东邻江苏、靠近浙江的边界县,其经济发展,既受安微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影响,又受江浙经济的辐射和推动。“九五”期间,郎溪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新的进展,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与经济强县相比,尤其是与江浙的发达县市相比,郎溪县的经济总量太小,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工业基础薄弱,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三产不活,发展差距在拉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及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朗溪的经济要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视野,敢于善于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发挥区域优势,主动把郎溪经济融入江浙沪经济圈,借助外力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外开放工作的成效,依赖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玉田县牢固坚持对外开放,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开放促环境,以环境促开放,努力从经济大县向经济强县迈进。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的落后,已被归结为受历史、环境、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缺乏;而西部县域经济的不发达,则更加突出地表现为受以下因素制约: 农业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少,亩产低,水利设施严重不足且布局不尽合理,一遇干旱会大面积减收乃至绝收。特别是居住于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  相似文献   

9.
10.
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用较短时间走完发达地区用较长时间所走过的路,它包含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素质的提高双重内涵,核心是技术的跨越、产业的升级、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在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异。为了探索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本文首先从经济基础、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工业城乡二元化三个方面对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建立县域经济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古语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县域经济发展,既关乎区域经济、微观经济的发展,也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而作为具有特殊地理特征的山区县,其发展更应值得关注。我省现有的17个山区县(市),国土面积3.39万平方公里,人口605.4万,分别占全省的24.3%和9.4%,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其中有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7个,省级重点扶持贫困县5个。  相似文献   

14.
15.
略论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机遇,机遇是同商品经济连在一起的。30多年来,我国农业之所以创造出举世公认的奇迹,就在于农村的经济改革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农村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成长期,重视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17.
18.
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质量、发展水平、文明程度、整体素质的综合反映,是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们基于滦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强化“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竞争、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环境建设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标本兼治,软硬并举,整体推进,强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靠环境提升开放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20.
沈爱华  陈素琴 《乡镇经济》2006,(12):31-33,41
基于苏北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整体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非农产业发展滞后,投资环境较差等问题,提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制定和完善支农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等发展苏北县城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