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西是拉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也是我国农机企业"走出去"到拉美的主要潜力国家。本文主要分析了巴西农机化及农机工业发展情况,分析认为:其一热带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将是未来巴西农机化技术研发热点;其二巴西的主要农机产品生产被跨国公司所垄断,我国农机企业要"走出去"到巴西必须寻找符合自身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  相似文献   

2.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品牌优势,一直企图垄断全球市场。美国的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国内外拥有500家子公司和联合机构,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一个“日不落”石油帝国。可口可乐、宝洁的洗涤用品在世界各地几乎无孔不入。加入WTO后,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走出去”的机会。中国企业该“走向何方?”,如何“走出去”?这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欲“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关键。一、“走向何方”———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Vernon)…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走出去"的专利风险,我们应该做到,一是不怕,二是认真对待。认真对待,防范在先,就有可能将风险转化为机遇,将坏事变成好事,促使我国企业早日学会运用专利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2011年3月31日,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知识产权委员会宣布,中国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对一家瑞士企业的所谓侵权投诉提出反诉并胜诉。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面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性发展与我国中小企业的"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定娜 《财贸经济》2003,(11):23-25
中小企业的"走出去"与大型企业的"走出去"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最重要的是实质性的"走出去",在"走出去"中打造成熟悉国际市场运作规律,遵守国际市场规则,通过发挥其特长和实力在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立足的国际性企业.中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必须符合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以稳健、灵活、不断创新的手法培植企业的竞争优势,促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够不断壮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竞争优势,入世后,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保险业发展十分迅速,国外大型保险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保险业利用外资驶入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也使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保险业要想发展壮大,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虽然中国保险企业还处于向海外进军的初期阶段,但是还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大经贸》2003,(3):20-21
"走出去":中裕生存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中裕集团前期主要以贸易为主,它在进行贸易向实业的转型过程中,中国的摩托车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市场需求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内摩托车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市场开始了激烈残酷的竞争.如何求得生存与发展?中裕拿出了后来争先的勇气,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国际一体化经营的道路,将国际市场作为中裕发展壮大的依托.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中国的金融业逐步开放,众多国外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在面对本土竞争的同时,我国银行也应顺应国际化潮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而更好的应对竞争及风险。  相似文献   

8.
峰岭 《市场论坛》2001,(10):27-28
在国际化经营中,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价值连城.创出中国产品国际品牌,是加入WTO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码.近年来,我国知名企业纷纷从"出口创汇"转向"出口创牌",通过打造中国产品国际品牌,推进企业经营国际化,竞争全球化,实现更大规模的"走出去"战略.这些企业的成功做法,对于迎接WTO挑战的我国企业界是颇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9.
王国安 《新商务》2004,(3):44-45
采用OEM的经营方式是中小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但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不能总为他人做嫁衣。OEM只是中国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一块跳板,时机一旦成熟就应该创出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0.
19年来,双星坚持内、外销两条腿走路,在挺进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实现了国内、国际市场全面发展。我们认识到,企业只有“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只有“走出  相似文献   

11.
为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带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演出产品"走出去"工程。不过限于观念滞后、品牌缺乏、营销不足等方面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对外演出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逆差。本文研究目的旨在对中国对外演出的产品的种类、市场、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寻找中国演艺产品"走出去"的推广方式,对有志于开拓国际演出市场,弘扬中国文化的企业和个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磊 《商业科技》2010,(12):4-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的需要,中国的金融业逐步开放,众多国外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在面对本土竞争的同时,我国银行也应顺应国际化潮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而更好的应对竞争及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我国政府正式启动"走出去"战略,2013年又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多年来,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工程建设市场作为海外市场的"必争之地",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走得坚实而有力。但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的前端,中国施工企业就必须在国际市场的属地化、区域化持续经营上加强自身建设,变得更具战略性、竞争力和经营效率。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后,如何从单一的项目管理到区域持续经营,实现成功突围转型,希望能为我国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7.
曾国平  邓晶 《商业研究》2004,(3):104-106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决策 ,“走出去”不仅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且对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企业应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抓住加入WTO的契机 ,制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多种策略 ,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相互交织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在流通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它包括“走出去”的外向型国际化和“引进来”的内向型国际化两个方面。在过去,中国实行的是以“引进来”为主线的内向型国际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学习,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差距逐渐缩小,国际化经验逐步增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一些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就会摆在我们面前: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对饱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市场来支撑。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对外投资周期理论,当一国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之间时,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加,同时对外投资也开始逐步增加。中国现在人均GDP已达到了1000美元,开始施行国际化经营“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只有将市场定位在全球范围才会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下,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的需求逐渐引导并要求我国企业制定走向国际市场发展的战略,加强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地位,合理利用并转移输出传统工业的剩余产能,在国际市场中学习新的生产技术,营销手段,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生产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对于国内众多中小石油装备企业而言,面对近年来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能否走向国际市场,利用海外订单增加企业盈利,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以乌兹别克斯坦市场为例,从国际贸易合同执行的各方面分析国内中小石油装备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