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1997年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开始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严重的通货膨胀由1995年开始得到了抑制。1998~200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1997年,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影响,我国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基于此,从1998年起正式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1998-2002年的大约5年时间内,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和央行再贷款在1997-2001年间保持双低,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央行在2002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外贸和资本项下“双高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的病根在于人民币汇率刚性。央行终究会把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常规工具,而且短期看它也是抑制流动性过剩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通通 《辽宁经济》2004,(10):60-61
国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发行国债可以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困难,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内部通货紧缩和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果断推出了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标志的积极财政政策,它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的6年来,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巨额的国债资金增加了政府投资,拉动了国内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国债规模的限度也引起了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防范和化解国债风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迹象,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下跌,经济增长率也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7年的8.8%。在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1998年下半年,政府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国债政策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动态趋势来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从1994年以年30%的速度急剧扩张,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及与日俱增的财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6.
98年以来,面对国民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我国宏观调控先后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市场需求不足条件下,其局限也是很明显的。这就必须注意发挥证券市场所特有的功能,始能实现主客体的最佳结合。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本文将着重就买方市场条件l‘的宏观调控机制进行论述。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中央银行根据不断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货币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即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或稳健的货币政策。所谓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或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在坚持贷款条件、防范…  相似文献   

7.
98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严重的洪涝灾害,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大了基础产业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努力克服各种...  相似文献   

8.
在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之后.我国央行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显著提高,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高度评价的那样:中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恰到好处,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1998年~2002年5年间,我国经济一枝独秀、逆风飞扬,保持了年均增长7.7%的较快速度.这其中有1.8个百分点是由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的,假如没有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拉动,我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则仅有5.9%,还不足6%。  相似文献   

9.
从1997年以来,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我国经济运行周期的影响。我国面临着内需(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不足,外需(出口)乏力的不利局面。为此,国家自1998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旨在减轻危机的影响和缓解总量矛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变化影响,我国社会需求总量呈现不足。国外消费需求下降,出口萎缩,增速从1997年的20.9%,跌到1999年的7.5%。国内物价走低,需求不旺,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银行投资行为,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直接威胁到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面对这种严峻形式,党中央、国务院选择了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一、1998年出台的财政政策回顾一、1998年出台的货币政策回顾1998年出台的财政货币政策回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实证分析:199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的贷款总额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实际产出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现在中国货币政策能够同时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影响通货膨胀率,但只能通过货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率,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甄曦 《湖南经济》2003,(10):28-29
从1998年开始,政府连续5年实施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发行巨额国债投资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连续8次降低利率、征收利息税、提高公务员工资、刺激股市等,以期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然而,消费需求增长依然乏力。  相似文献   

1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暂时衰退,大批国有企业破产,严重影响经济改革的进程,199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增长率分别为-0.8%和-2.6%。此时,中国政府采用了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发展,政府与私人投资均呈大幅上升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从1990年的451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9998.2亿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对全球的经济产生冲击和影响,特别是2012年以来,国际经济恢复速度放慢,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压力增大,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来降低金融危机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商业银行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此文是将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业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场经济收缩。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使中国经济1998、1999年的增长达到7—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8.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国内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未来市场的趋势仍不十分明朗。国内需求对"十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市场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998年-2004年我国货币政策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阐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影响,进而得出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有关项目的调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这是十年之后,我国宏观调控再一次出现“积极财政政策“。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2004年始,我国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之后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  相似文献   

19.
这是十年之后,我国宏观调控再一次出现"积极财政政策"。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2004年始,我国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之后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又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一方面,消费无热点;另一方面,企业正面临市场持续低迷的巨大压力,大量的生产能力闲置.面对经济软着陆后GDP增速持续下滑、供给过剩、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的局面,1998年以来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如发行1000亿国债用于基础建设、第七次降息、开征利息税、增发工资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GDP增速下滑,遏制了通缩的势头,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