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浩 《上海房地》2013,(3):22-24
所谓智能城市,是和“数字城市”“信息城市”“宽带城市““网络城市”“柔性城市“等城市发展理念相联系的一个新的称谓,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把各种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进而与互联网相连通.以便对网内的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和控制。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全力打造智能城市,对于区域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楚杰 《国土经济》2008,(5):77-78
城市景观,这个体现城市性格的物质实体,在现代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现在的城市景观千篇一律,毫无城市个性可言。城市景观应突出一座城市的“环境可意象性”、“市民参与性”、“景观原创性”、“地方特色性”等概念。我们从地方文化入手,从身边的最常见景观元素入手,充分考虑才能使城市景观成为城市特色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信息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之后,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又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城市数字化的讨论──  21世纪数字城市论坛由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以“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与信息技术”为主要议题,目的是推动中国数字城市计划的启动实施。与会的不仅有国内外重要IT业企业的总裁,有建设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的负责同志,更有中国百余个城市的市长。 “数字城市”不再神秘 据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介绍,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一、绿色宜居(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目标而非城市发展定位 建成绿色宜居城市(也叫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的理想,不过.是将绿色宜居(生态)城市定为城市发展目标.还是将其作为城市的发展定位,是一个现实问题。如素有“汽车城”、“电影城”、”大学城”、”雕塑城”、“森林城”等美誉的长春市,提出将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有专家建议,应将建设绿色宜居城市作为长春的城市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5.
智慧城市的设计与建设应基于第三代系统论——复杂适应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将自上而下的“构成”与自下而上的“生成”进行有机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更应该关注“智慧城市公共品,”通过构建智慧城市公共品的“四梁八柱”,依据民众的需求,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利用CAS的三大生成机制“积木”、“内部模型”和“标识”自下而上生成能自主演化的智慧城市,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有助于城市政府成为合格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在低碳经济兴起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成为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创新。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文化资本”估算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了2010年各地级市的文化资本存量,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际“城市文化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沿江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二是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C—D函数模型对“城市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城市文化资本”未能充分转换为经济资本,但也具有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最后,就“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从小城市如江西宜春到大城市如上海,全国有100余城市将其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但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各地却刮起一股“人造生态”建设风潮。许多工程只考虑好不好看.有没有气势,没有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了典型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比如,一些城市通过“筑坝拦河”、“挖地造湖”,圈引流经之水打造城市“水景”,不让或少让“肥水流到外人田”。据统计,在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就有16个大中城市完成或计划了“人造水景”。各地对此的投资金额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数字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数字城市”和发展我国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本文论述了启动“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必要性 ,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9.
南京现辖十一区二县,辖区面积6598平方公里,城市面积4989.3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38.6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40万,其中户籍人口573万,城市人口480.63万。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尽管被官方翻译为“urban agglomeration”,但与西方对城市密集区、集合城市等相关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具有理想化和难以明确界定的特点.未来中国城市化的研究中,应更多的放在城市密集区界定、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城市密集区优化方向、优化路径等问题上,以与国际上通行的“城市密集区”研究接轨,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影响“隋唐长安城”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空间形态的各种因素,对比中国“轴向发展”与西方“有机发展”两种城市空间形态的成因及特征,提出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是导致城市空间形态差异的根本所在,强调“尊重文化”乃是城市发展之魂, “追溯历史”实为城市建设之本,希望为当今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种理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提到上海人们会想到东方明珠,提到西安会想到古都、古城墙,提到深圳会想到世界之窗,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的名片。然而,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不少旧城与历史街区遭遇破坏,新的城市特色建筑难觅踪影,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特色危机。行走在各个城市,人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高楼大厦加广场”成为大多数城市的共同特征。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特色论坛暨规划管理专委会二届五次年会上有关专家大声疾呼,我国城市建设不能走“千篇一律”的路子,应注重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建筑元素”……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城市更新”的概念最早始于西方国家的战后重建,自5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过“城市重建(Urban Reconstruction)”、“城市复苏(urban revitalization)”、“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城市复兴(urban regeneration)”多种近似的概念,这些概念缘起于各阶段城市更新实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当时的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和社会的实践探索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一、创意城市:城市建设的新理念 “创意城市”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提出的城市建设新理念。简单地说,“创意城市”就是在城市原有的道路、桥梁、建筑等“硬件”基础上,通过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软件”开发,从而使城市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使城市发展到一个更加人性化和“软性化”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不仅仅是具有道路、桥梁、建筑等“硬件”的“人居”地方,更是一个人们自由居住、自由择业、任意挥洒创意的“宜居”的地方。创意理论家坎农给人们描绘了一个“创意城市”的理想状态:在创意城市里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活。他指出,今后的城市发展“要建设创造性城市,即创意城市”。因此,与以往的城市相比,创意城市的独特之处在于“创意”,即城市建设中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议城市生态规划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基点,引入生态学中的相关概念,并认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应当融为一体。在简述城市生态规划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城市”与“山水城市”的区别与联系,提出结合中国国情和传统丈化,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概念解析、发展维度与政策工具梳理,建立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结合回归分析、内生性处理及异质性分析,从总量和速度视角解析了“放管服”改革、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显示: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将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放管服”改革将以城市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为媒介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政策建议包括:着眼于“放管服”政策工具效能的充分发挥,进一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城市营商环境建设行为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同时发力,促成城市营商环境总体水平提升;推动“放”“管”“服”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营商环境分维度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有文章创导“经营城市”,且说得理直气壮颇为牛气。是这样吗? 既然是“经营城市”,除了“城市”是经营的客体外,你总还得有个经营主体吧。谁来担当经营者之责? 是以市长为首的政府班子,还是以书记为首的常委班子? 套上去总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且按中国大陆政制,更恰当的似该是常委班子(称市委书记为“一把手”意味着其比政府首脑权力更大、地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地下管线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线担负着输送能量、传输物质和传递信息的重要任务,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齐齐哈尔市地下管线探测工程和管网信息化建设来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现状。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现状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是抗震防灾、保证城市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推进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系统观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折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茫茫无尽的荒野走进楼宇林立的城市,人类不断从无知走向文明,又继续从文明迈向更高的文明。城市,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见证,处处散发着智慧之光。21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早在1993年联合国东京“大城市管理”会议就宣告:“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人居大会,与会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政府代表团通过的宣言中指出:“城镇是文明中心,他们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精神及科学的进步”,并再次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些预言阐明了城市化是现代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在世界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剧的今天,城市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的城市,等于一座没有生命的孤城,必将被滔滔的历史洪流所淹没。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性格,也许岁月会随风飘逝,可打上品牌烙印的城市的脸孔却会永远清晰。  相似文献   

20.
潘海参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40-中插43
以杭州为例,分析如何利用地域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基于个性化“城市意象”分析框架,从自然地缘、标志景观、历史文脉以及城市的集体记忆等方面提炼了杭州个性化“城市意象”的表现,解读了杭州城市标志设计视觉化背后的城市品牌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