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争水或水利纠纷是中国农村社会自古迄今都存在着的一种突出的矛盾现象。在清代浙江地区的农村,这种起因于经济利益的侵占或维护的争水问题显得特别严重。水利纠纷不断,诉讼械斗之风盛行,严重影响到封建的社会秩序。封建国家不得不通过权力的干预,介入到争水双方的冲突之中,采取一系列手段或措施,来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关系。然而,基于眼前经济收益的偏向考虑,官府在处理水利纠纷过程中暴露出其评估的不公正性,因而没能在多大程度上缓和这种矛盾冲突。地方绅衿势力的兴起,在解决农村水利纠纷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凭借其声望、地位,组织农田水利建设,制订和监督执行水利乡规民约,合理分配水资源,调解水利纠纷。事实上,绅衿地主成了地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实际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2.
芍陂,又名安丰塘,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城南六十里,创建于春秋中期,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现已被改建成淠史杭工程的一个大型反调节水库,仍然发挥着水利作用。芍陂演变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早期——春秋至南北朝、中期——隋唐至宋元、晚期——明清至解放前夕、振兴期——解放后的三十年。本文拟按这四个时期,对工程的历史演变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资纠纷是因选购使用农资产品而产生农户与农资生产经营单位或销售人员之间争执不下、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农资纠纷调解是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农业部门)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农资经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以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芍陂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通过梳理芍陂水利工程的历史和现状,系统探讨芍陂水利工程未来保护与发展的思路,提出"中国芍陂·世界之最"的总体定位,以弘古创新的"文化芍陂"、治水兴邦的"民生芍陂"、人水和谐的"生态芍陂"、水美生辉的"艺术芍陂"、智能高科的"数字芍陂"、绿色低碳的"产业芍陂"为六大特色的战略布局,并为芍陂的整体规划、主要建设内容以及管理制度提出具体建议,以期充分发掘和提升芍陂水利工程的核心价值,使其能够持续并且更好地泽被当世和后代,并为其他水利工程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个好的制度往往并不是表现为没有或很少有矛盾或冲突,而是表现为它能够容纳矛盾与冲突,在矛盾和冲突面前不至于显得束手无策或过于脆弱,同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解决冲突与纠纷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一个农村社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为例,从产权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去探讨农田水利合作的行动困境及其解决途径。以产权明晰化为特征的水利产权改革所带来的诸多水事纠纷现象表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农田水利社区管理的传统实践之间有所冲突,从而导致了农田水利合作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在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地凸显社区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能力,将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重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宋代长江下游圩田开发与水事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华峰  丁雨晴 《中国农史》2007,26(3):104-112
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圩田开发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迅速发展。人们在圩田开发利用过程中,因为争水、排涝、抢占河湖滩地,以及对陂湖的恣意破坏等因素,产生了诸多水事纠纷。这些纠纷主要有地主与农民之间、官府与民间以及圩际之间等类型。面对各种水事纠纷,两宋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邢鸿飞  陆雨 《水利经济》2017,35(1):9-12
采用对比分析法,对现阶段水利PPP项目的理论学说进行梳理。针对前行政行为和后民事加行政行为2个不同阶段的法律行为属性,通过"行政诉讼+民事诉讼"的法律程序,采取区别化的解决方案,认为"行政+民事"的解决纠纷机制更有利于水利PPP项目的顺利实施及纠纷解决。  相似文献   

9.
程森 《中国农史》2012,(2):106-118
以往研究着重于大陆泽流域县域内以"镰"为中心的水利共同体,而忽视了整个流域内县际之间的水资源分配与用水互动问题。自明代水利兴起以来,这一流域县际之间曾存在数个用水规章,清代国家营田又曾短期强化过县际均水秩序。不过因流域自然地理因素和政区界限的作用,这一流域县际之间用水秩序一直未得到切实而持久的执行。同时,地方士绅与棍徒类豪民因自身利益的不同,不时打破常规,甚至直接掌控闸堰、灌渠,从而加剧了县际用水的矛盾。他们也不再是乡民的代言人和沟通官府的中介,反而是水利社会的蠹虫和令官府头痛的对象。用水纠纷和诉诸官府成为这一地区围绕着水利开发而产生的县际社会互动之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晋陕地区地处典型的欧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偏少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农作物生长、丰收对人工灌溉的依赖很大。明清时期,伴随着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和官方对水利事务管理的收缩,晋陕两地农村水利事务呈现出以乡绅为领导核心的民间管理趋势,水利规约成为民间水利事务管理的制度形式。民间水利事务管理模式的运行,减少并弱化了成员在用水过程中的投机行为、降低了水利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和水利纠纷的诉讼成本。但是,监督体制的缺失和普通农民参与管理的能力不足,使得这种管理方式的效用发挥是有限度的。因此,以史为鉴,协调好国家政权、乡村精英和普通民众的关系,重视民间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民阶层的水资源自主管理作用,是解决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偏离如何趋向耦合:土地纠纷化解中的利益协调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纠纷问题目前较为突出.中国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土地纠纷特点和新问题是过去隐性化的人地耦合与偏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当代被激化与显性化.文章从人地关系出发,立足于土地系统的实际,从利益协调与利益表达的角度,探究了土地纠纷的化解,并探讨了应对当前土地权属纠纷的具体的利益主体协调机制与利益表达机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与外界之间的经济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矛盾纠纷也呈现多发频发态势,给乡村治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意见》提出,依法化解涉农矛盾纠纷,提升涉农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江苏省溧阳市以"百姓事,百姓议,百姓办,百姓评"为核心,坚持内力外力相结合,注重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创新乡村纠纷调解方式,初步构建了基层调解与法礼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3.
●行政争议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在我国法律上已经发生了改变●应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出台《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指导意见》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土地矿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土资源行政纠纷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益复杂。如何有效处理纠纷,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国土资源行政复  相似文献   

14.
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制以来,随着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劳力结构不断调整变化,农村土地因转让、互换、转包、出租、入股多种方式流转而产生的矛盾逐年增多。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江苏省丰县按照国家农业部和省农林厅的安排部署,于2003年9月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己受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案件25件,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17件、承包土地使用权收益纠纷2件、侵占集体承包土地纠纷3件、妨害承包土地生产经营纠纷1件。已调解解决16件,仲裁裁决9件。采取仲裁方式处理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是一项快捷、…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宝泉岭农场、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综治委协调,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格局。重点抓好"1+10"调解组织建设,依法规范对接模式,落实好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疏导回基层解决,降低了一般纠纷转化为诉讼、信访案件的发案率,节省了司法成本和社会综合成本,实现了"四下降、三提高、三不出、三确保"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江苏长江以北的地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自北宋以来,黄河蜿蜒几千里,在苏北境内南下与淮河合流入海,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亦在徐州以下与黄淮交错并行,淮河下游平原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由于黄河、淮河和运河的安流关系到国计民生,明清两朝政府先后拨了大量库帑整修黄淮,兴修了许多巨大的水利工程,曾经取得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封建时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朝廷以漕为先决条件的治河方略根本无法彻底治理黄淮的水患,苏北地区的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农村经济难以正常发展,淮河流域带的百姓灾难深重。一、明清时期的黄淮下游的水利状况自宋元以来,黄河、淮河和运河等大河流在苏北境内交织南下,水利状况错综复杂,关系到粮赋的北运和王朝政治的稳定,也关系到淮河两岸千百万百姓的生产和生命的安全。明清两代的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水利非常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兴建了许多巨大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研究我国城市水管理,深化城市涉水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市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稳定的水资源供应保障和优美、和谐的生态与环境保障,以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转交,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水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责现状,总结归纳了我国城市水管理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水问题的具体表现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体制改革、法规政策、行政管理、经济调控和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洪武、永乐年间北直隶的移民浪潮,为明清时期粮食问题埋下伏笔。自明初张埕采取措施,使漳、滏二水分离后,磁州、永年滨河民众开始引滏水溉稻田,规模化的稻区被时人称为稻浦。稻浦有着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维系地方生计,其类似"江南水乡"的稻作生态景观也融入地方文化中。为了分沾稻浦利益,自万历中期,大至州县、小至村落间均出现水利纠纷,加之滏水水量开始衰减,至二十世纪,永年稻浦基本解体,磁州稻浦虽勉强维系,但其内质与外在景观已今非昔比。滏水上游稻浦的变迁历史彰显出传统末期地方社会的特质,也反映了明初以来河北平原西部地区水环境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时期,黑龙江垦区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治理矛盾突显,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复杂、尖锐和多样性的特点,如不妥善处理,必将影响垦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2016年8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综治办组织了调研工作,针对垦区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社会矛盾纠纷应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设思路,旨在解决垦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难题。  相似文献   

20.
前言芍陂,是我国古老而又最著名的陂塘灌溉工程,历来认为是春秋中期楚国所创建。近年从事研究芍陂问题的人们,由于历史文献记载不一,或说“孙叔敖作芍陂”,或说“子思造芍陂”,引起认识上的分歧;对于后世著作中“芍陂即期思陂,又名安丰塘”的说法,也有异议。为了分析和理解这些问题,我现在谈谈自己的看法,聊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