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说说村官     
北宋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乡村的行政管理推行保甲法,主事者称为保正。当时又有《吕氏乡约》成书流传于世,把奉官命在乡一级管事的人称为乡约。乡约地保就成了后世人对基层组织领导的泛称。他权力不大,地位不高,需要送往迎来、上下应酬,这些工作是“好汉不愿干,赖汉干不了”的差事  相似文献   

2.
要闻     
正农业农村部公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候选名单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候选名单的公示通知》,拟认定100个乡(镇)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000个村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据介绍,2019年6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工作的通知》,组  相似文献   

3.
唐代乡村社会中由具有文化背景的士人、具有仕宦背景的退职官吏、乡县胥吏和乡豪构成了乡族势力。由于根植于乡村,所以他们关注乡村社会的全部生活;又由于乡族势力是政府基层行政与地方宗族的混合体,国家通过这些乡村领袖完成了国家基层行政组织与乡村宗族组织共同控制乡村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北宋开始,以《吕氏乡约》为开端,到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乡约作为传统社会的基层规范,在提倡基层自治、生产生活互助、保障农业生产、提高道德修养、培育家风、净化乡村风气、调整宗族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中央和地方的良性互动,彰显了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公布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的通知》,公布了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等99个乡(镇)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村等998个村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相似文献   

6.
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动力,而资源是乡村治理的活力支撑。在地方政府与普通村民之间存在一个衔接二者关系的接点中间层,以接点主体的资源汲取能力与村民的资源获得感为基本脉络,对重庆与江西两地村庄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以重庆Z村为代表的乡贤治理架构,资源汲取能力弱,但村民资源获得感强;以江西S村为代表的行政主导逻辑,资源汲取能力强,但村民资源获得感弱。乡村治理实效应是汲取能力与获得感之间的协同正效应,但在无法达致这一理想治理实效状态下,选择偏向于自治化的乡贤治理将更有利于村庄治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清末以来,在地方自治的背景下,华北各县境内形成了介于县制与村制之间的区制,成为近代华北乡村政治体制变动的一大特征。到1930年代中期,华北各县的区制随着地方自治的终结而废止。区制变动的深层动因不能仅在地方自治的困境中寻得解释,它实际上是外来制度安排无法楔入乡村社会的结果。因此,乡村控制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导致的后果是区制的教度调整与变动,而没有形成稳定的乡村治理的区位结构。乡村治理的区位,应植根于中国乡村特殊的社会环境,契舍于乡村原有的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区位,而非仅仅是一纸政令下的外来强制性制度安排。与乡村社会结构的疏离与错位,是造成民国时期区制不断调整的内在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8.
施由明 《中国农史》2022,(6):126-133
宋代以来,江西的诉讼之风一直较为盛行。清代时,江西的诉讼案呈现宗族化倾向,而且新的特点是借助宗族公产为诉讼的资金,结果加剧了清代江西的诉讼之风。江西地方政府和作为地方势力的宗族都曾采取过一些措施遏制这类风气,且起过一定作用,但诉讼之风依然日益严重。虽然如此,宗族之情对清代江西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起过重要作用,这是必须肯定的。对照当今农村基层的社会治理,引导农村宗族活动,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建设善治乡村,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总体要求,明确了1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提供了重要遵循。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建设善治乡村,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总体要求,明确了1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提供了重要遵循。乡村治,天下安。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部署要求,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现就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为破解“村大面广难治”“户散人少难管”等乡村治理堵点难点,推行“院长制”乡村治理新方式,强化基层节点,缩小自治半径,推动乡村善治取得新成效。选“新乡贤能人”,院长牵头微治理划片分院差别治理。根据人口聚居密度、院落自然分布情况、通行方便程度等,将全村划分为30个“大院”,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按照区域特色,整合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3.
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要理顺四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要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加强乡村治理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下,规范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要理顺四种关系。理顺委托代理与农民群众的关系。尊重农民意愿是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以乡村治理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的变迁为核心,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及其依赖性特征,探讨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向。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即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时期,按照乡村治理机制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乡镇自治、人民公社制、乡政村治和乡村共治四个阶段。70年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表现为乡村治理体制结构的行政化和集权化、乡村治理思维的城乡分治、乡村治理主体的精英化和乡村治理方式的技术化。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将以构建党领导下的"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开放的多元化治理格局为主要方向,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5.
正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将"治理有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对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部署,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等,都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6.
正广东省清远市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以农事播报为切入口,用本土语言传达上级政策、讲好本土故事,重点做好"三传一助",即传思想、传文明、传政策、助致富,用新闻宣传推动乡村治理理论、实践、制度创新,打通城乡宣传"最后一公里",实现"新闻惠民"和乡村善治。全市共有1206名乡村新闻官,每天活跃在全市田间地头,辐射带动贫困户5.56万户、贫困人口12.6万人。清远市"乡村新闻官"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组织编写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2019年)》,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灾害群发期”,伴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朝廷的荒政制度、仓储制度的订立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随之而起,与此同时,全社会灾荒赈济协同机制的构建也渐渐趋于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边疆治理的本质是国家希望区域治理与基层治理平稳有序,这不仅符合国家经略边疆的方针和政策,而且契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朝廷出台灾荒赈济机制的目的也在于此。清代云贵地区赈灾机制的构建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这一要求,因而推动了西南边疆地区社会公众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客观上提升了朝廷经略边疆的水平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部署要求,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现就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9.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徐州市先行先试,于2019年起在江苏全省陆续推行。实施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行动有助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生态宜居环境,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江苏省邳州市为典型案例,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本质诠释的基础上,基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制度设计原则”,从自主治理角度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五大关键因素;采用“米切尔评分法”,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村组织、村民三方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中的利益诉求及角色定位;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江苏实践给予系统解释的基础上,揭示其制度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20.
要搞好乡村两级办学经费的管理编辑同志:最近,我到农村调查,发现不少地方乡村两级办学经费的收取和管理很不规范。一是多家收取,多家管理。如乡财政所、乡经管站和部分学校都在收.有的农户收到两张交费通知单,一张是乡财政所填发的《农业税通知单》,一张是经管站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