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倡导全党同志学点历史,他认为只有懂得历史,才有助于正确理解过去,正确认识现在,正确预测未来,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应该说,毛泽东同志谙熟读史的真谛,这也许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吧。无独有偶,早在千年之前,古人也意识到研究历史的重要作用,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大臣魏征去世时说过的那段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历经世道沧桑,仍颠扑不破,堪称经典言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生前曾倡导全党同志学点历史,他认为只有懂得历史,才有助于正确理解过去,正确认识现在,正确预测未来,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应该说,毛泽东同志谙熟读史的真谛,这也许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吧。无独有偶,早在千年之前,古人也意识到研究历史的重要作用,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大臣魏征去世时说过的那段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历经世道沧桑,仍颠扑不破,堪称经典言论,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诚如斯言,近日偶翻史书,发现古代一些统治者的一言一行及其造成的后果便对今天的反腐倡廉很有些借…  相似文献   

3.
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意味深长地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为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我们也应当从历史发展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古已有之。比如,在说到人才工作时就必然要提到"以人为本",许多人都以为"以人为本"是最近一段时间才出现的新词汇。其实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做过著名的"镜子"理论,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南电力设计院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高举"理"、"人"、"势"三面明镜,照亮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杨光 《中外管理》2010,(5):66-68
看似偶然的历史巅峰神话,其实蕴含着很多可以复制的实用管理方法。看似偶然的超完美团队初唐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帝王史中空前绝后的楷模。而这样一个楷模是怎样构成的呢?人们往往首先会颂扬唐太宗李世民。不错,李世民是伟大,而且他的伟大并不在于他开拓的中华疆土比别的皇帝多,也不在于他在位时中国的国力最鼎盛,而在于他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受到当代乃至后世百姓发自内心拥戴与颂扬的皇帝(柏杨评语)!仅此一点,此前的秦皇汉武,其后的宋祖康乾,就难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在犯颜敢谏的宰相魏征去世后,十分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此后,唐太宗的“三镜”之说便不胫而走,流传至今。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古今为官者来说,从其走上仕途、卸任调动、告老退休直至离世,在客观上也有三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喻志勇 《秘书》2006,(10):45-46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被筑东阳先生称为“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作为千古一帝,李世民在治国、治吏等方面都有超越其他帝王的独到之处。著名的百字箴言就是李世民书撰赠予朝中大臣的。内容如下:“耕夫碌碌,多  相似文献   

8.
要理解对标的精髓,也同样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待对标的价值:发现自己的缺陷,挖掘自己的优势。《隋唐嘉话》中记载:唐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言中蕴含了辩证思维的火花:知兴VS知替、明得VS明失。要理解对标  相似文献   

9.
一水向北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中国历史上有成就的治国者,其成就多体现在治水上:尧舜时代的大禹治水;唐太宗李世民推出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水利法典——《水部式》;晚年的康熙,亲自主持浑河(即现在永定河)的治理工作等。建国以后,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曾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被认为是"南水北调"工程最初的由来。每天在北京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穿梭往来的人不计其数,而有多少知道脚底下距离该地铁车站结构底板仅有3.67米的地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唐朝的第二人皇帝, "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唐太宗可谓是出类拔萃,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能在隋朝灭亡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健全自己的思想,开创了民君治国的新境界,同样他的经验也为现代企业'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陈洪起 《秘书》2006,(8):26
说到“以人为镜”,人们往往会想到创建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他曾说过一句至今人们耳熟能详并经常引用的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以人为镜”之“人”,指的是他所倚重的名臣、敢于直谏而闻名朝野的魏徵。这句话是唐  相似文献   

12.
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史学研究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理论研究的先导,会计学也不例外。会计史研究之所以必要,在于其可以提供会计发展的规律,以便借鉴历史经验,遵循规律,推进会计事业的发展。中国自古就有研究历史、吸收历史经验、修正现实前进方向的传统。“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古训,就是这种传统思想的表达。中国现代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说:“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还指出:“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总结历史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业何以更难?难就难在保持创业时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那种兢兢业业的作风难,别看李世民英雄一世,“贞观之治”,又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但到晚年他也没有完全逃脱“政怠祸成”的老路。 从历史上看,创业时容易艰苦奋斗,守业时容易产生腐败,这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的腐败。政治上贪权,一朝权在手,独断专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纳忠言,吹牛拍马之徒升天,奸臣当道、忠良落难,致使国事日非,天下大乱;生活上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挥金如土,穷奢  相似文献   

14.
《秘书》2008,(8)
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前人概述为"以诗人词",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从题材内容上讲,苏轼极大地扩张了宋词的表现范围。苏轼之前,人们总认为只有"诗言志",词主要是缘情,尤其长于缘男女之情,因此还被蒙上了"艳科"的骂名。虽然有李煜、范仲淹和柳永等欲作突破,终因势单力薄而难  相似文献   

15.
曹歌 《管理观察》2017,(13):85-86
概括而言,阿尔都塞所一直探寻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者不如说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其实不应是别的,只应是与其历史唯物"融为一体"的那个辩证法;于是,他所一直找寻的所谓哲学,其实早已经被他自己所确立出来了,那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既可以说是一种新科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哲学。因此,现在的疑问在于:为什么阿尔都塞会犯下这样的错误?是他理论的那个部分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自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许多人都在设想这样一个问题:容纳着中国经济的全球经济是否也存在着一种"新常态"呢?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先生。李扬先生首先表示,"新常态"是一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战略概念。在出现乃至形成此次"新常态"之前,全球经济曾经历过一个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作"大稳定"的旧常态阶段。这是人们难以忘怀的一段少有的繁荣时期。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长达20余年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1月25日,葛家澍教授逝世,享年93岁。近百年生涯,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巨变,也在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以及会计改革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提出了"资金运动理论",替借贷记账法正名,倡导会计"无阶级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系统论"等;他是新中国会计教育的先行者和拓荒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创造了很多"第一"。时至今日,虽然葛老已经离开半年有余,但我们未曾将其遗忘。为  相似文献   

18.
谐趣园     
<正> 外形不对哈吉先生开车去郊游,不慎轧死了一只母鸡,他立即下车去问附近的一个男孩子:"这只母鸡是你们家的吗?"男孩子瞧了瞧母鸡,然后说:"不,不是我们家的,我们家没有这么扁的母鸡!"食物链"我想这回汤里不会再有苍蝇了。昨天午饭时,我在奶油汤里捞到了一只。"绝对不会有了,因为今天本店的特色是红焖蛙腿。"那和有没有苍蝇是两回事。"怎么是两回事? 那些青蛙在被杀之前,已经吃光了本店的所有苍蝇。"提示也没用补考时,历史老师为了给长期不及格的小 A 一个及格的机会,采用了口试的方式。问:"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他可不是从来都声名显赫的,在成功之前,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粮仓管理员。而之所以能够走出辉煌的人生,还要感谢那群"人人喊打"的老鼠。26岁时,李斯在楚国上蔡县某粮仓任文书,对这份薪水不错又颇为清闲的工作,他感觉甚是满意。  相似文献   

20.
<正>大多数国家没有实现有序准入社会秩序到开放准入社会秩序的转型。这两种社会秩序类型的基本特征,内在机制及其转型的必要条件诺思与约翰·沃利斯,巴里·温加斯特合作的《诠释人类历史的一个概念性框架》(2006)一文既是他之前书中思想的提炼与浓缩,也是一次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更加宏观的思考与反思。在文章对经济史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少数国家何以在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