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赣州按照"创新监管工作机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作思路,采用"一牌、一卡、一库、一证"的工作方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块现场公示牌,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用地单位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建设项目用地的农用地转用批文、建设用地批准书  相似文献   

2.
实现土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监管,让管理的人"管得明白",用地的人"用得清楚"2012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安徽省合肥市为全国土地利用动态巡查试点市。目前,合肥市已经从政策、制度、技术、操作等层面,建立了有效的土地供后监管长效机制。土地利用"双向约束""双向约束"机制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土地管理制度方面进行的重大创新。"双向约束"机制即对项目用地单位和政府同时约定责任。对用地单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国土资源局对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批后监管工作新路子,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新机制以及建设项目竣工土地检查核验制度。批后监管工作在全市全面展开,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得到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存量土地台账,丰富土地监管信息,辅助提高供地率作为全国六个试点城市之一,广东省东莞市努力探索批后监管的新思路、新方法,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并将试点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批后监管科。优化动态巡查系统。在国家和省监测系统的基础上,东莞市国土资源局利用全市1:500数字化测量成果,依托东莞市国土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了"建设用地批后监  相似文献   

5.
今年,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围绕调结构、促转变、稳增长,积极做好用地保障工作;围绕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积极开展两项"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围绕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深入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实施工作;围绕依法依规依约用地,积极创新批后监管方式;围绕推进工作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全面推进"365"节约集约用地及"八个一批"专项活动方面,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加强部门配合,左右联动合力推进。  相似文献   

6.
一、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的宏观背景改革开放33年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产出效率低,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已难以为继,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土地管理面临三重挑战。一是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虽然加大了供地力度,但由于投资拉动下的经济建设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产市场》2010,(Z2):18-19
日前,广州出台了新版"穗七条",以调控房价。具体要求在供地节奏上,建立用地预申请制度,根据市场需要来确定土地出让的时序和价格;保证保障性住房供应,探索创新土地公开出让方式,预防和抑制地价的过快增长;建立土地竞买风险预防机制,促进有效供应;"地毯式"清查闲置地;实行"阳光用地"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公开土地供应和监管信息。  相似文献   

8.
土地对经济的调控和支撑作用,主要通过项目建设来实施.本文通过调查方式,摸清河北省管重点项目类别、建设、土地利用等情况,发现河北省近两年来省管重点项目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但依然存在着落地率不高、投资强度低等用地效率问题,指出在新常态下,强化批后监管,预防新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促进集约节约.  相似文献   

9.
《国土经济》2008,(2):42-42
湖南省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供应率不达标地区,暂停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  相似文献   

10.
张萌 《价值工程》2013,(17):296-299
目前,对土地利用在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新兴热点,而对于政策影响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变化模拟研究与分析的成果尚只存少数。因此,本文在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现状于结构和空间布局两方面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当前面临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政策进行需求变化研究,通过合理选择土地利用分类,运用逻辑回归分析及ROC曲线等方法进行反复的驱动因子筛选,最终选出最适用于研究区特点的因子,并通过CLUE-S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政策在空间布局上的影响做出合理模拟。结果显示,采用确切符合研究区特点的参数设置,灵活多变地选用驱动因子可以有效地帮助实现运用CLUE-S模型同时模拟出"建设用地上山"、"建设用地为耕地腾挪土地"、"建设用地沿河沿路发展"、"重点产业用地扩张"等多项土地利用政策在空间上的布局,其结果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要求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征收实施,严肃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新建“小产权房”和高尔夫球场项目用地。  相似文献   

12.
正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消化现有"库存",改善征地多、供地少的不良局面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和土地供给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获得农民集体土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建没用地的重要手段,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供了主要的来源。近年来,围绕征地和供地这对矛盾共同体的话题越来越多。初步统计,辽宁省大连市2010~2013年批准土地面积17109公顷,供地面积9345公顷,批而未供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产市场》2007,(11):17-17
杭州市政府近日决定对工业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例等提出明确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散率,遏制企业圈占土地。 杭州市政府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的若干意见》规定,工业项目在投产后的第一个完整生产年度内投入产出比(即年度销售收入与项目固定资产总投入之比)应达到1:1以上,  相似文献   

14.
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的内涵界定与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和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实际状态和考虑地上附着物功能价值的角度,重新界定我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的内涵,并将城镇存量建设用地重新分类。利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对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内涵的确定存在偏好于时间维度、缺乏闲置的弹性、脱离其地上附着物的功能价值、类型划分主要根据其土地使用者性质等不足;(2)重新界定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内涵:从土地利用实际状态出发,确定其是否被充分利用。考虑地上附着物功能价值是否被体现;(3)将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分为空地、非空地中的部分利用土地与未充分利用土地三类。本文认为: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内涵的重新界定和分类,有利于促进我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国土经济》2008,(10):F0003-F0003
加强控管,规范市场秩序,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落实了耕地保护责任制,科学编制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效限制了城市批次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控制了衣用地转用规模、速度和结构。深入开展了各种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一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得到了严肃查处,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重点保障了符合科技城产业规划、低能耗低污染的优势产业及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把企业投资密度、产出效益等控制性指标审核关,限制了工企业盲目扩大用地规模,土地的粗放低效利用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刘才胜 《价值工程》2019,38(28):90-92
依据《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运用组合赋权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因子障碍度水平测算。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底,研究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为81.03分;土地利用强度障碍度为0.17,其后依次是土地利用程度、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分别为0.09、0.08、0.02、0.00。研究区用地效益水平良好,监管绩效突出;土地利用强度障碍因素是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政策     
国土资源部: 构筑“数字国土”监管耕地安全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6月29日说,我国将在“十一五”期 间建成覆盖到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通过遥感卫星拍摄和地面 实地调查,实现对耕地占用、补偿和违法用地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 鹿心社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研讨会上说,土地资源调查、评  相似文献   

18.
防治违法用地,杜绝越权批地,从供地源头治理腐败.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等,既是国土部门加强土地管理.防止乱占滥用土地以及土地资产流失的重要职能职责;又是国土部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杜绝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以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一系列要求,按照国土资源部党组勇破两难、改革创新的工作部署,在完善土地市场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强化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切实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深入开展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创...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强广州市建设项目用地的批后监管,规范用地行为,促进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市国土房管局自2010年6月1日起实行建设用地审批结果现场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