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甘肃金融》2012,(4):6-6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远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所以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长仍是货币政策当局首要关注的问题.全球货币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相似文献   

2.
《国际融资》2011,(1):2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如果说在2009年合作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调的话,那么,过去的2010年,全球"战"的味道似乎更浓了一点,尤以货币之战更引人关注(参看本栏目文章《货币战阴影笼罩全球》)。进入岁末,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出台,引起全球对热钱的担忧(《参看本栏目文章《美国开动印钞  相似文献   

3.
为回答目前史无前例的全球货币宽松究竟是政策良方还是货币试验,我们从全球主要央行大佬们的学术根源切入,将出身于麻省理工学院、秉承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理念的中央银行家群体,创新性地命名为"麻省理工货币学派"。在全面梳理他们关于量化宽松政策的观点以及对应的批判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未来进一步宽松的趋势有望得到遏制,更加倚重财政政策特别是强化结构性改革将是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4.
田园 《中国外汇》2020,(1):77-77
2019年,在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增速很可能降至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贸易摩擦问题阴云笼罩、政治与经济风险交织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普遍承压。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下半年全球货币政策普遍转向宽松,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迎来调整之机。从2019年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具体走势看,几大货币呈分化态势。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介绍我们估算的渣打全球货币状况指数,并估算它对政策变化的敏感性中国广义货币M2增长最快最多,但全球流动性仍为美国主导当前,其他条件相同时,美联储每制造100亿美元,全球流动性就增加240亿美元一、谁的影响最大?放缓量化宽松购买美国国债以及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步伐——美联储发出这一信号后,市场对该信号的反应引出一些至关重要的未解问题,其中包括美联储逐步缩减量化宽松对全球货币及金融状况的影响。近期我们也看到中国流动性所引起的市场恐慌。政策制定者限制回  相似文献   

6.
郭可为 《银行家》2012,(4):82-85
正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胀压力有所减弱,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竞相实施了超低利率、长期再融资操作、量化宽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宽松政策。目前看来,全球货币政策正处在空前的宽松化进程中。这一轮货币宽松周期形成的动因和影响,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全球经济乍暖还寒,风险因素此起彼伏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经济显现出一定积极信号:美国经济数据呈延续好转态势,欧元区方面,希腊债务危机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疫情控制的差距,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差异,2020年新兴市场货币走势反弹后出现分化。展望2021年,宽松的美元环境依然在总体上利好新兴经济体,新兴市场货币总体上可能前高后低,具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要地位的东亚地区货币会表现最好,而在疫情之前就已面临巨大债务压力的拉美地区可能再次面临压力。  相似文献   

8.
2月4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从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宣告加入全球主要央行的宽松货币大合唱。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像一柄利剑,插入全球经济的心脏。世界在明争暗斗中,开始了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量化宽松,不是新鲜玩意儿。罪恶渊薮出自哪里?有人说这是日本的发明创造。显然,这些人对于现代货币的了解,缺乏更长远的眼光。日本不过也是舶来之用,却为此蒙冤,而一旁的美国人则窃笑不已:量化宽松?哼哼,我们不过旧版翻拍,老戏新唱。货币战争,是金融危机中不可避免的沉重。《危机、战争与货币》于战争的惨淡中,为金融危机添加活泼的旁白。《危机、战争与货币》,用诙谐的笔法,解说危机、战争与货币三个宏大主题的内在逻辑。从1929年的华尔街说起,云淡风轻地将一段大历史娓娓道来。资本主义经济难以从根本上克服危机,这是固有的经济规律。危机一次次上演,清醒的人未必真的清醒,迷惘的人未必真的迷惘,只有成为历史的"历史",才能清醒地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储备货币过去的变迁史分析,一国货币并不能永远占据主宰者之位。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正如当年美元取代英镑一样,美元将被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元货币体系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汇》2013,(2):70-71
2013年,市场风险偏好回归正常,商品货币在上半年将保持坚挺;下半年随着美联储停止资产购买的预期升温,其走势或将迎来转折。 2012年是全球金融市场最终回归常态的一年:一方面,欧债危机出现转机;另一方面,全球经济迈入平稳复苏的轨道,以波动率来衡量的市场风险状况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商品货币兑美元继续走高,但总体上呈宽幅震荡。  相似文献   

12.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越来越受到瞩目。新兴货币犹如雨后春笋,正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量化宽松的背景下,经济基本面形势以及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仍然是新兴市场货币走势的主导因素。2013年一季度,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保持温和增长,虽然通胀率有所抬头,但依然可控。欧、美、日不断加码的激进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了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受累的担忧。对此,笔者认为,纵观2013年年初至目前的新兴市场货币走势,其主要还是取决于其内外部经济的基本面,同时更多反映的是国际资本的风险偏好,而非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当前的货币体系引发了外界的争论和思考,货币体系的弊端凸显,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从发展的趋势看未来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单一的世界货币。  相似文献   

15.
近期,在金融市场波动之际,不时看到财经媒体指出日元成为避险货币,这当然是指日元汇率(无论是兑美元还是欧元)在全球经济和市场出现不安情绪时升值的情况。事实上,日元作为避险货币并非只是近况,而是多年以来的现象。近期新兴市场货币有贬值压力、欧洲央行实施负利率、英国准备退欧公投等固然可以解释其部分强势,但美联储在去年12月开始加息,日本央行也推出负利率和全球最积极的量化宽松,日元却依然强势,显然并非完全可以从影响汇率的基本因素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6.
货币战从来都不是个好选择,可它却从未停止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屡屡推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企图通过货币战来保护自身利益。这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二战”后通过贸易战和货币战打击削弱对手的例子,其中,  相似文献   

17.
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放松货币,或者寄希望于货币宽松政策再次拉动经济,这是不负责任的。继续大规模投放货币的唯一结果是催生资本货币市场的恶性泡沫,而无法刺激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8.
戴险峰 《中国外汇》2014,(13):76-77
长远来看,全球经济的宏观基本面持续积极发展,意味着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将最终结束。投资者对黄金的兴趣正在持续消退。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推出了保增长扩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本文在分析扩大内需、经济增长与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货币信贷政策存在过度宽松的风险。认为经济增长受经济结构及瓶颈的制约,尤其受到资源有限性的硬约束,如果不顾结构和资源的承受能力,实施过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不仅达不到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而且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本文最后提出了要把握适度货币信贷政策,着重完成调整结构的任务,抓住扩大就业的目标,切实防止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管理》2011,(20):58-59
自8月份以来,澳元、纽元等商品货币经历了一波急剧的跌幅,澳元,美元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自1.10上方下跌了超过1000点,跌至1.00下方。标普历史性地下调美国的AAA评级加上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突然恶化,引发市场风险厌恶情绪,导致商品货币严重受压。但随着市场情绪在几天后持稳,商品货币再次展现了其超强的弹性,截至8月底,澳元,美元以及纽元,美元双双收回了8月初超过61.8%的跌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