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对国内结算业务的意义和作用总行党委在近年来的工作部署中,多次强调要加快国内结算业务发展,认为国内结算业务领域的发展潜力很大。这应当源于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中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金融  相似文献   

2.
章漫 《国际金融》2001,(5):56-57
我国即将加入WTO,这将进一步加大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与广度,中间业务是银行业不断扩大的潜在业务领域,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更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焦点所在,国际结算业务是我行的传统优势业务,要保持这一优势,并不断扩大我糙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必须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不少商业银行都在探索国际结算业务与国内结算业务的结合,使国际结算业务与国内结算业务资源共享,以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和效益,然而由于国际结算业务与国内结算业务在监管、产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目前的状况下难以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4.
5.
6.
《国际金融》2001,(2):49-51
结算业务是我行传统的优势业务,但近年来随着同业的结算业务逐渐成熟发展,我行在业务品种、代理行、结算网络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结算业务市场份额下降,如何尽重新形成核心竞争能力,迎接入世挑战,本试以省级分行为例,为结算业务的流程再造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国内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拓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标  靳锐 《新金融》2001,(3):18-19
一、在华外资银行国际结算的经营优势 出于中国政府对外资银行的业务限制、自身业务优势及成本与收益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外资银行都把风险小、投入少、收益高的国际结算业务作为其业务拓展的重中之重,近20年来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支付结算是国内商业银行三大传统业务之一,在商业银行产品线中居于基础核心地位,商业银行通过支付结算业务成为全社会的转账结算中心和货币出纳中心。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客户需求推动银行的结算工具和结算渠道日益丰富。本文试从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对公结算服务能力现状调查人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对公结算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找到对公结算业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江群 《武汉金融》2004,(7):52-53
<正> 品牌战略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优势和品牌形成的客观规律,制定创建品牌工程的全局性指导方针和策略,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1)战略主体;(2)战略目标,即战略主体实施品牌战略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品牌战略的核心部分;(3)战略策略,即战略主体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以来,贵州分行国际结算处的员工们忙得不亦乐乎。为企业量身订做的许多新产品得到企业的积极回应,远期结售汇、福费廷、国内信用证、打包贷款、保函、出口应收帐款帐户托管、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保理业务等成为企业规避风险、融通资金、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12.
2003年,面对“非典”及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抢滩瓜分诸城国际结算业务市场的不利局面,山东诸城支行全面实施“细分目标客户、创新业务领域”战略,依托科技创新,增强竞争实力;强化市场营销,树立品牌形象;整体联动,扩大市场份额,使该行国际结算业务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全年累计实现国际贸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投资管理》2007,(9):33-35
结算业务既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又与其他业务关系密切,还是“锁定”客户群体并为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主要业务手段,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不断普及,为结算业务发展提供了崭新的业务平台和有力的技术支持,结算业务发展面临着新的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2006年底人民币业务的全面开放,国际结算业务作为黄金业务将会成为各银行争夺市场的焦点:而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各商业银行对于国际结算业务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存贷款等主营业务.国际结算业务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国内商业银行如何能在这个利润丰厚的领域站稳脚跟。积极发展和壮大,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为此.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北京中金汇达涉外企业管理咨询中心将在全国范固基办“国际结算业务创新与探索”系列活动:包括“国际结算业务创新与探索”征文活动、优秀文章评选、组织“国际结算业务创新与探索”专题研讨会、编辑出版“国际结算业务创新与探索”图书等,本次活动得到了中国银行的大力支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