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老子道德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时代价值。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的思想,讲究遵循事物本身自然的规律和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和谐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借鉴《道德经》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此,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热潮。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阐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二者的关系,分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在理性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在历史的起承转合中汇聚新的时代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是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继承融合与创新发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理工类大学生是推动产业技术科技创新、时代发展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生力军。培育理工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为根基。但目前理工类大学生在主体认知、多元文化和知行合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重视和探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民族振兴、提升公民修养和实现中国梦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主要研究背景,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路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今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基础。当今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思想情操。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缺失现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弘扬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日,上海商学院思政部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由上海商学院思政部主任陈志强和教务处副处长熊平安主持.校党委书记李明福出席会议并就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表讲话,与会专家学者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目前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因,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责任意识的有效载体。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确保大学生扎根于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从而培养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责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下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责任的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责任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远,内涵博大精深,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借鉴传统思想文化传播理念,汲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精华,创新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提高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经”之首的《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涵着用于“天下治理”的深刻而丰富的和谐价值现。以《周易》“保合太和乃利贞”为核心的中华传统和谐价值观,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泉。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古为今用的精神,挖掘和诠释《周易》的和谐价值观,有利于我们探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和身心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之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不仅要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中汲取丰富涵养,而且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还要打造一个遵从德善、积极奉献、效楷学榜的意识新高地。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而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积极作用,发扬好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深厚文化。其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体层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因此,如何践行好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弘扬,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与中华民族血脉深深相融,当代大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长大成人,因此,其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当代高校大学生需要继承和发展的。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精神品格培养缺失、道德意识观念不强、价值观教育弱化、独立思考意识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偏弱等现实问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德育建设体系中来,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接受和理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道德自觉和知行合一"的高尚品德,帮助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道德修为,把高校学生培养成心理素质高、思想道德优、行为习惯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富含启发性的人生哲理。追求和平、渴望宁静是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奥尼尔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中反映出的观点和老子的基本上是一致的。文章从对比分析老子的《道德经》和奥尼尔的作品出发,探讨了道家思想对奥尼尔作品的影响及二者在思想上的交融。  相似文献   

14.
近阅老子《道德经》,全书81章,可谓言辞隽永,博大精深,气势恢宏。阅后掩书,老子的形象在我心中睿智而伟大。老子思想的突出表现是“宽、厚、柔”的“无为”,而无为思想的核心恰恰是“有为”,他的许多理论观点至今仍如璀灿明珠闪烁光辉,于我们从事管理工作十分有益。本文略采几颗,以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气质。作为地方人才培养、文化传承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应当承担使命,有所作为。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坚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发掘非遗文化的育人资源,将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挑战,中华儿女在短时间内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积极奋战,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是中国智慧、中华文化力量在战争中的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抗疫精神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德经》的“自然无为”之道、“长生久视”思想旨在立足于长远,进行可持续发展,其对现代企业的永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时代文明。高校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阵地,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通过建设凝心聚力的课程体系、繁荣清新活泼的校园文化、打造多维交融的育人项目、选树积极向上的青年典型、回应青年群体的现实关切,引领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阐释了道家“自然无为”的要义,然后分析了“自然无为”对企业人本管理的借鉴意义,最后指出了老子《道德经》蕴涵的“长久”思想是现代企业永续经营的智慧宝藏,并提出了企业永续经营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构建现代人才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制度和价值契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