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发展时往往忽视了对资源和生态的治理与养护,大庆市提出"加速推动粗放消耗型生态向绿色低碳型生态跨越升级,争当生态转型排头兵",文章通过对大庆生态化转型的成效分析和对大庆生态化转型困境的探索,提出大庆市生态化转型的科学对策及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存在促进、胁迫和约束的互动关系。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特征。循环经济作为生态经济城市的核心理念,是构建生态经济城市的目标模型。黑龙江省在应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问题的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进而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作用,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应实行产业生态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创新,合理进行城镇规划,培育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3.
唐山市从其产业结构上观察是一座十分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而资源型城市最为人诟病的便是生态环境不佳,改革开放以来唐山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有必要改善其生态环境,同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唐山市旅游产业的生态化转型。本文即在此背景下首先对唐山市旅游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几点唐山市旅游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彦彦  滑怀田 《江苏商论》2023,(7):89-91+1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采,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出路就是绿色转型。本文在综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国家政策文件,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城市管理者管理意识不足,存在懒散思想;产业结构单一,对资源产业依赖性大;人才流失,高技术人才缺乏;生态环境恶化,治理难度大。以阳泉市为例,分析阳泉市现状及绿色转型阶段性成效。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型城市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提高认识,成立专门的转型机构;继续推进“智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资金支持,积极引进人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希刚 《商业时代》2012,(25):86-87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有机统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生态经济学的思想内涵,分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探索经济生态化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和突破口之一。贵州坚定地选择发展生态文明的产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创新投入方式、完善制度保障等,强化财政政策的引导、扶持与促进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生态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王晓芳 《消费导刊》2013,(11):29-30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产业结构模式,即产业生态化,形成经济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过程中,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因此,在南京市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税收政策尤为迫切。文章以南京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为基础,重点研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深入研究苏州体育发展现状和转型机遇的基础上,探讨苏州体育旅游生态化发展的路径,提出苏州体育旅游生态化发展路径的点、线、面。点——园林与湖泊,苏州体育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支撑点;线——宁、苏、沪、杭打造国际体育城市中轴线;面——城市精明增长拓展苏州体育旅游生态化发展的覆盖面。以此促进苏州体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加速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王梦瑶 《商》2013,(18):56-57
分析伊金霍洛旗转型发展趋势与需求,认为伊金霍洛旗区域转型的关键在于寻求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分析其外部环境与内生优势,确定以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物流业和资源深加工业为其转型发展的产业先导。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将产业转型与空间发展更好的结合;同时结合伊旗生态、文化优势强化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最终对城市转型发展提出制度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晓莹 《北方经贸》2011,(4):61+68-61,68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如何使资源型城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转型并得到持续发展,是建立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应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优势替代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的“瓶颈”;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产业生态化的本质并不是单纯求得生态环境保护,而是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这需要克服传统模式生态产业发展上的诸多问题,探索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态聚集等多种模式,在产业链延伸、工业园模块化设计中将产业生态化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是转型资金不足,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再就业压力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正是由于这种客观复杂性,必须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中央政府主要作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制定经济转型相关政策;地方政府主要作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提高人口素质,抓好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民生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生存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黄润华 《商界》2014,(1):151-151
众所周知,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在当前政府对生态环境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生态城市转型与建设成为此后城市规划的重要路径。目前.传统的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建设已经难以满足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要求,不适应城市居民对绿化建设日益多样的需求,这就要求城市绿化建设必须突破过去局限于建成区和以视觉效果为主的思路。城市林业是一项影响长远、战略性强的事业,要求有长远、全局的眼光。本文首先对城市林业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而后又对我国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是世界城市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推动生态化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绿化建设已经难以满足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要求,不适应城市居民对绿化建设日益多样的需求,这就要求城市绿化建设必须突破过去局限于建成区和以视觉效果为主的思路。城市林业是一项影响长远、战略性强的事业,要求有长远、全局的眼光。本文首先对城市林业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而后又对我国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间的互相协调发展。根据持续发展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原理,建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提出了定量描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型,系统地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汪中华  彭涌  谢仲玮  李岩  刘伟 《北方经贸》2011,(12):60+74-60,74
农村贫困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使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到日程上来。在这种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产业转型模式选择为:产业链延伸模式、产业特色化模式和产业生态化模式。这三种模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农村贫困地区产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陕西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商业研究》2007,(2):21-23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理论是在人们探索循环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陕西城市建设现状与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比较,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化是陕西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城市整体的最优化,应从政府管理部门、产业发展及城市经济社会整体的循环体系优化构建等三方面对陕西创建生态城市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及北方经济中心,北京的产业布局应摆脱“环境保护一关停并转”的被动发展思路,转而主动适应各类国土功能区生态环境承载特征,围绕集约紧凑、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形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可持续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于长立 《商业科技》2007,(1S):350-351
煤炭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快速开采程度不同的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清洁、安全发展,实施生态转型,成为煤炭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选之路。文章阐述煤炭城市经济生态转型的科学内涵,论述了煤炭城市生态转型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煤炭城市经济生态转型的对策,为煤炭城市生态转型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