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早在1916年就提出了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的论断。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的一些同志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作绝对化的理解,认为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既然生产关系已经腐朽,那末,经济状况就只能每况愈下,生产力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发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一段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面对这一事实,一些同志又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产生了怀疑,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腐而不朽”。究竟应当怎样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帝国主义腐朽性在当代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本文试图着重从理论的角度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田桂珍 《经济师》1999,(5):11-12
影响世界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它充分显示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真理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全球经济将经历一个从“实物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变的革命性变革。自从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一直处在不...  相似文献   

3.
<正>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好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前的旧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重压迫、剥削下,政治黑暗,经济凋敝,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工人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群众,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下,1919年掀起了伟大的“五四”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运动,又是一个伟大的新文化运动。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中国人民从1840年以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落后的苦境,寻找建立文明富强的国家的道路,进行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但都没有获得成功。“五四”运动前夕,  相似文献   

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也是现代帝国主义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是在本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随着“资本的积聚和国际化大大地加强”,“垄断资本主义逐渐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列宁全集》第24卷,第277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6.
<正> 列宁主义认为,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它的腐朽性首先表现在生产和技术停滞的趋势上。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曾经出现了二十多年经济较快发展的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平均增长率都超过了战前。根据这种现象,资产阶级攻击说:“列宁主义过时了。”我们一些同志也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产生了一些疑问。那末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林涤非同志对我在“经济研究”1955年第5期上所写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若干特点”一文,提出了若干有益的意见和值得弄清楚的问题、如林涤非同志文章的题目所表明的,主要是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可否分为中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问题:其次,还涉及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否具有投机性和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在过去)的问题。这里,我依次写出我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和林涤非同志商量。  相似文献   

8.
“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重要论断,阐明了山区县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深化习近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溯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习近平同志“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重大论断的提出背景,总结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重要论断的开化实践,从共同富裕的辩证思维、共享理念、普遍规律、价值取向等方面探讨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蕴含的共同富裕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界有的同志往往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章开头那段话,来说明权利关系或法权关系是意志关系,是上层建筑,并且说:“经典作家的论断是如此清楚明确,不容有丝毫的歪曲或误解。”可是也有的同志在讨论会上指出:“这是没有根据的”。那么,《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1956年第5期登载了骆耕漠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骆耕漠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起因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论点,是不够确切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不仅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而且也是由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和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决定的。(而经济核算——依据骆耕漠同志的说法——又是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在一个企业、一个经济部门中的扩大利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论断。近几年来,关于科技的重要性应该说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如何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内涵,如何具体发展和解放这个“第一生产力”,即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到实处,则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纵观全局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论断 ,对于进入新世纪 ,特别是十六大以后的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程 ,意义重大。深刻领会这一论断的丰富内涵 ,是全党同志义不容辞的责任。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是对邓小平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充实和展开 ,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党的一份庄严历史责任。进入新世纪 ,我们党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正>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按理论的倾向性可分为结构改革论、混合经济论和经济自由主义三支。经济自由主义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最右翼,结构改革论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左翼”,混合经济论介于经济自由主义和结构改革论之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在一般理论方面的分歧,决定了他们关于帝国主义的论点的分歧。但他们全都为当代帝国主义进行辩护,攻击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本文拟对结构改革论、混合经济论,经济自由主义关于当代帝国主义的基本论点进行简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理论界对于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论述,提出了各种看法。有的同志说这种观点“陷入了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对经济实践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更是难以估量”。我觉得这样的结论理由不够充分,对斯大林的指责未免有些过份。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前,列宁对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并运用辩证法分析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和特点,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著名论断,直接指导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列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大大推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关于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問題的討論,到目前为止,还沒有得出大家一致同意的意見。有些同志,或者由于离开经济关系而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出发,或者从经济关系的角度出发而混淆了田賦和地租的界线,因而在土地国有和私有方面作出了不同的論断,我认为这就是問题的关鍵所在。譬如主张国有制的同志們,有的把国有制实行期限局限于秦汉两朝,有的断至隋唐,有的下推至明清之际。这些同志之所以在时間断限上出現意見分歧,主要是由于从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把国家对土地財产的支配控制作为土地所有权的  相似文献   

17.
杜经国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新议》一文中,(载《广州研究》1987年第9期)指出了一些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新论点。杜文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都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奴役人民,而不是为了推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外来的暴力”的入侵,只能使中国由一个主权国家变成半殖民地的国家,只能造成国家地位的变化,但不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不能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因此,杜文不同意史  相似文献   

18.
曹童心 《时代经贸》2008,6(9):140-141
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有两重作用,即破坏性作用和某种程度的建设性作用,而主要的、根本的是破坏性作用.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入侵是中国经济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的总根源。资本帝国主义不能把中国带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李平 《经济师》2003,(8):25-26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是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也是现代科技与经济加速结合并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这些时代特征的本质反映。同时 ,也指明了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是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进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途径。文章在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一)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高度概括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力的关系。 (二)起于十八世纪下半叶的上一次产业革命,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把自然科学并入了生产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科学技术成为一般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