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消费"一词是在2015年双十一被正式提出的,随着中国新的消费经济刚刚起步,金融体系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中国消费者深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新消费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更严重的是消费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支持不足。因此本篇论文着重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消费金融发展现状,找出导致新消费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所在,并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可实施性建议,以推进我国消费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同样离不开中国。2013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主张在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加强沿线各国交流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互助合作、和谐友善"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主要从"一带一路"的提出构建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经济处于新常态,新常态格局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在这种新常态格局下,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新常态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从困境入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现状入手来分析新兴产业——"白色经济"(与老年服务业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告别以往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这就是中国式"新常态"经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转变了耗能高、效率低的经济发展结构,结束了以往旧常态时期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迈入一个新的征途,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一个新局面。着重说明和分析了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特征以及新常态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全球的气候变暖,中国的经济也在探索新的出路,所以我们迎来了低碳经济的时代,低碳经济时代对房地产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是建筑业的趋势,分析了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房地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于受到外部需求减弱、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以及人均资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面临下降的趋势,所以,必须对中国潜在的GDP增长率进行更为准确和科学的测算。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制定"十三五"规划,科学设定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同时更加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9年新的一轮"用工荒"的出现,使"人口红利"这个词再一次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热门词汇。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和它有关的问题,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衰竭;影响我国人口红利发挥效用的因素有哪些;又将如何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从理论和实际的层面上对这些问题都做了一一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商场现代化》2012,(36):56-57
<正>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强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其中传递的清冽信号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将逐步从重"量"转向重"质"。2013年是转折之年,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随着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企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活动将全面展开。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两个方面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和法则的环境作出了客观的分析。会议指  相似文献   

9.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本文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求。与沿用多年的"扩大对外开放"提法相比,这一新的提法将目标明确指向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形势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中国的金融环境。这些新的发展与特征构成了新的金融格局,也形成了新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需要根据金融市场新格局对风险进行调节和平衡。本文在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环境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我国金融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我国国际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方向的确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要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互利互赢的战略方式构建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新秩序与新规则,2013年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经济战略政策的提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了国际经济理念,为我国国际化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以"一带一路"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中国理念为主旨,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国际经济学的理念差异的探究,对"一带一路"倡导的国际经济合作理念与原则进行了探析,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三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然而,受国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自2011年起,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当前的经济增长率已降至6%—7%,步入经济"新常态",中国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中国在国际环境中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压迫,科技创新能力滞后,产业竞争力不足;二是投资所带来了产能过剩、增长水分等很多问题,中国需要对投资方向,投资比例等进行新的调整;三是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方向急需转变,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力;四是土地供给、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在"旧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继续维持,各种问题与挑战迫使中国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新常态"下中国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贯彻总书记讲到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地域性的特点,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文中结合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总结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并提出制约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提出,促进了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推动了我国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和进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强调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物流经济在区域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但是,"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对于物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虽然"一带一路"倡议能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但是对于物流业来说缺乏"走出去"的经验,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通过描述物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下的问题,提出发展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商业》2001,(6):62
传统的中国"土特产"正在被塑造成一个大产业,而这个大产业正在成为一个朝阳产业,进而成了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亮点.  相似文献   

16.
于诗琦 《商业时代》2015,(1):128-129
所谓"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是我国政治社会背景与国际经济形势相结合的产物,对其进行深入探究,能够推动我国经济体制与产业模式加快改革进程、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深入解读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概括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难题与基本形式、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区域经济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重要的国家级经济发展战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路径。从客观上来讲,"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也为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各个国家级的区域经济在战略、机制、产业链、双向通道以及经济平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我国经济一直处于狂飙猛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在近些年正在逐步的发生着改变,我国的经济进入了新的常态化的发展模式,在这一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经济从原先的粗狂式经济发展模式向着发展要素结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经济市场的主体行为等都发生着新的转变,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态势不仅仅影响着经济领域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释放,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促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将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刘洋 《消费导刊》2010,(2):70-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特别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对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和贡献,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