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强调了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对天津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尤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一,天津是老工商业城市,基础强,底子厚,有庞大的存量资产,配套的工业体系,较强的科技实力,高素质的产业队伍,天津要加快发展必须发挥优势,盘活存量,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挖潜,改造,充实,提高上来;其二,天津是原材料自配水平低,产成品大量外销,“两头在外”的加工型工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天津工业的前途在于吃技术饭,走以质取胜的路子,朝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外向度,高效益方向发展,舍此别无它途;其三,天津要在世纪之交的15年中实现加快发展,在资金,能源,原材料等方面有较大的供需矛盾,靠高投入,高消耗支撑经济增长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必须在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中求发展;其四,随着改革的深入,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渐显露,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也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来创造稳定,宽松的环境,总之,天津要成为北方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不仅需要增加总量规模,而且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邱建国 《老区建设》2010,(15):31-3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的高度,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强调指出: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县域经济活则全省活,县域经济强则全省强。这既突出了今后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又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指明了方向。宜黄作为一个山区小县,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差异发展、"三化"并举,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做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发展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必须在这场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中担当主力军.但县域经济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本文以芷江县为例.对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的问题进行解剖.就如何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一、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现实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切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根本途径,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不同的经济类型及发展条件会有不同的着力点和方法。对于转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而言,根本在于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改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以现代市场经济组织运营思维调整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目前,传统畜牧业仍然是内蒙古畜牧业经济主体发展方式。主要表现在草原资源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比较低,畜牧业经济区域分工协作及资源优化配置空间布局没有形成,全  相似文献   

5.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把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有什么样的城市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产业。当前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平台与依托,必须把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双流县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工作方针,具体实践“三个代表”,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2.84亿元,比  相似文献   

7.
陈立旭 《浙江经济》2009,(18):22-23
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力量的作用,必须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阶段在进行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转变发展方式是极为必须的,企业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其进行转变发展方式将能够有利的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要充分了解企业如何进行转变发展方式就变的极其重要,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能够通过对其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来发现其中企业比较实用的转变发展方式的策略,在企业每个个体可以进行有效的经济结构转变后将实现巨大的生产效益,促进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是能够带动我国各个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相似文献   

9.
蒲佐毅  魏燕 《特区经济》2011,(3):199-201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本文在了解新疆经济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就业和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方向重点分析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孙峰 《特区经济》2012,(2):137-139
发展中国经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此前提下,发展中国经济还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不能选择美国模式和瑞典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路子上。  相似文献   

11.
<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发展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必须在这场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中担当主力军,但县域经济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本文以芷江县为例,对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的问题进行解剖,就如  相似文献   

12.
方民生 《浙江经济》1997,(10):22-23
浙江经济非常规增长的阶段已经结束,而逐步进入正常增长轨道。但要保持持续的正常增长速度,必须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都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传统体制所造成的,当然也有一些是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这要求我们改变原来的发展思路,不能再依赖高度景气来支撑浙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要研究在市场经济环  相似文献   

13.
苏斌 《新疆财经》2003,(2):13-15
本文通过对新疆“八五”时期以来实施的资源导向型和规模扩张型经济发展战略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在新世纪新疆经济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必须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思路必须从单纯进行资源开发的战略转向实施竞争优势导向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防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经济增长态势过快回落,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努力促进结构优化、动力优化和效率优化;而加快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化,则是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广西经济》2012,(11):18-19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春玲 《中国经贸》2010,(24):87-8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目前,临沂的经济发展仍然属于传统的发展方式。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强化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方向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弊端,着力构建能够促使经济主体科学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06,(10):34-34
能源形势的严峻,促使我们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共同努力,走出宁波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确立宁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程宏斌 《发展》2013,(10):27-27
一、抓住关键,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而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制度是保障,只有制度科学了、完善了,才能预防、处理、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只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才能推动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