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标准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2019年我国全面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填补了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核算的空白,实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分录并轨,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理念,其中应收应付往来款项管理是其中重要一环。文章以S市某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管理情况为基础,从实际上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原因,并思考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往来款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当中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执行预算会计制度。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正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低成本、高效率的中高速增长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传统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需求,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无法真实、完善、充分地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目前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推行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实现各项经营目标的重要途径,它是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保障,一个管理完善、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以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为基础。文章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剖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改进这些问题,以期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已成为许多国家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 一。本文针对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复杂化、多元化发展,以及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对政府资金管理的需要,现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的局限性已在诸多方面显现出来。现行收付实现制核算不利于提高效率和绩效考核,不能全面记录和反映单位的负债情况,隐性债务得不到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收支项目不配比,不能真实反映当年收支结余。行政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要进一步提高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必要性、必然性的认识,并且使公共财政及与世界接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7.
浅析市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财务收支的有效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市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预算管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本文以当前我国市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指出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财务收支的有效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市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预算管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本文以当前我国市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为基础,指出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在原有预算会计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职能,并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实现了适度的分离和衔接,对政府现阶段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调整,这样能够提升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并且对于提升他们履职尽责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改进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预算制度的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受传统预算管理观念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文章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公开等方面入手,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施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为了保证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相互衔接又适当分离的核算要求,新会计制度设置了"平行记账"。在"平行记账"的核算要求下,财务会计按责权发生制记账,预算会计按收付实现制记账。由于核算范围与确认时点的不同导致产生的收入与预算收入、费用与预算支出之间各种差异项。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因"平行记账"产生的差异项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以来,将行政事业单位过往以预算会计制度为主的核算模式,变更为以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式。这一重大变革使事业单位与相关财会工作人员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与压力。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全面执行,怎样深入推行与落实新制度、构建新的核算标准,成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的研究对象。鉴于此,本文通过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以及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方面出发,给出了若干完善建议,旨在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更加高效的执行与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实施,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预算会计在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运行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急需转变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政府财政体制改革需要。财政部门应强化会计预算管理和监管意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提高财政部门会计预算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反映政府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模式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作为预算会计的核算模式,但重新审视我国的预算会计确认的基础并加以完善,更能完整准确反映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状况和财务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迎合新预算法政策内容,促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由收付实现制转化为权责发生制,必须综合新预算法相关规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叙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讲述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效果和绩效考核意识上有待优化的内容。结合新预算法谈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以及新预算法对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更新财务管理观念,重视绩效评估系统,落实对单位内部的监督、控制,落实会计预算执行过程,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提高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行政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预算绩效评价是建设高效、透明政府的有效举措,两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大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财务资金的有效配置。文章以预算绩效评价为研究视角,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应用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的可行性和价值性,以进一步增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合理配置效益。  相似文献   

17.
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基于事业单位市场改革、预算新模式探索,浅析事业单位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在预算绩效管理、以服务部门为基础的科学预算制、打造“阳光财政”等方面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及内部控制开展的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工作与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矛盾及协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正面临新一轮的改革。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现对我国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实施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并提出了强化资产折旧的管理;科学采用权责发生制;完善财务报告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对政府会计的重大改革,创新性的提出了“双功能、双基础和双报告”,以满足政府主体在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两方面的需求。《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进行了明确界定,但如何理解新会计制度并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以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成为会计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从会计实务工作者出发,对两者的特点和关系进行具体分析,以加深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理解,并为核算实务提供指导。在核算实务时,政府会计需要同时反映一笔经济业务的预算属性和财务属性,理解两者的特点,有助于把握两者在核算中的关系,达到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要求,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统一协调,整体实现政府会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