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高质量就业市场的建设是提升高水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也是实现毕业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对国外高校促进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实践与经验分析,充分考虑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高端就业市场建设的策略研究,逐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客观要求与政府就业政策的主要目标。通过理论文献综述,构建了社会、高校、企业三维维度理论框架,并对高校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论证分析。研究表明,社会应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优化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高校应多元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积极与社会建立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个性化企业培训、深化产学合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测绘类专业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转型升级也备受关注。本文从测绘类专业在新时代的职业发展、就业状况分析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3个方面出发,探究测绘类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坐标,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和后继有人的长远大计。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中坚力量,应深刻分析大学生群体求职就业的现实困境,从工作全局出发,加强统筹安排,强化政策引导,形成“就业动员—就业调研—就业指导—就业保障—就业服务”五线贯穿的工作思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大事,当前我国推进发展建设中,社会就业岗位虽基本可实现"稳就业"的需求,但高校"95后"毕业生的就业择业状况和观念值得深究。岗位、薪酬、环境、毕业生素质等均是影响就业推进的因素。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升综合能力,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正确的就业观,采取"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方联动的机制保障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4)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及未来人才培养等问题,影响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以新闻传播类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结合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与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指出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全国各层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由于扩招的膨胀因素等诸多方面,构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找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出路,除国家政策、社会关注外,最基本途径是改革高等教育体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强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方能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难问题,达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侯春秀 《江苏商论》2023,(8):114-117
因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国际政治经济、新冠疫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文章借鉴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以精准帮扶为出发点,在分析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帮扶特征、梳理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难原因的基础上,从精准认定、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等角度提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2015,(52)
如今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高校大众教育的普及化使得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以及高校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够强等原因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探究了高校毕业生现存的不良心理状况以及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重大的考验。高校毕业生面对疫情的到来,更是承担起按着巨大的压力。经济的滑落,使整个就业市场都处于低迷的状态。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考量标准,需要高校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就业指导;同时,加强与就业相关部门的联系,为毕业生争取更多的优质岗位,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如今我国市场上提供的就业岗位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就与市场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这也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我国开始大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期望借此来有效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行业发展未久,尚未发展完全,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对此,就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解决措施,期望能够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大学生就业情况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3年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社会需要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然地与市场联系紧密。由此而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试就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面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探索建立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习——预就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在追求毕业生就业率的最大化。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俨然成为许多高校的"生命线",以致于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出现了很多违背提高就业率初衷的现象,导致大学生出现严重的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已成为促进大学生正常就业的关键问题。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学校提供有关的就业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力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我国高校虽然发展迅猛,但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毕业生没有突出能力和素质,尤其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下,该专业面临更加严峻就业局面.高校应以当前和未来该专业设计人才培养为突破口,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根本导向,从考研课程、就业方向专业等方面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同国外人才专项培养模式接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无论是专业结构或者地域矛盾都十分突出,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为了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进行就业,并将此作为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境和提高基层人才素质的重要举措。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基层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其中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位有很大的关系。鉴于此,文章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拥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和可塑性强,年轻有活力,精力充沛,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他们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求职面试技巧,不善于运用求职方法与策略。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在争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邵焱  王慧  苑卫卫 《中国市场》2011,(39):41-43
当前,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在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大于需求、专业设置滞后、毕业生素质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形势下,高校如何从营销角度出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全面营销为指导,从内部营销、关系营销、社会责任营销和整合营销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新着力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素质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文章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性,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现状及问题,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蒋涛 《科技转让集锦》2012,(18):202-202
就业是每个学生的必经之路,随着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渐把大学毕业生推向了人才市场,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面对的最大压力之一。因此,职业指导成为了每个学校不可或缺的部门之一。然而,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职业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与之相应的,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等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职业指导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就业模式逐步被打破,新型就业模式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这对现今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一直都是高校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