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王花兰  周伟  王元庆 《经济地理》2006,26(4):594-597
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的量化研究是分析、研究我国大城市与卫星城市间交通问题的关键。文章对传统的土地预测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影响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在大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中的作用机理及贡献程度。文章认为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普遍化费用降低导致城市扩展单元在卫星城的分配比例增长,而在建成区和边缘区分配比例降低。得出可通过发展中心城—卫星城间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向卫星城扩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建设地铁交通的必要性.它与城市经济和规划建设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但地铁交通一直以来是属于隧道结构及交通专业领域研究的问题,建筑设计经常处于边缘地带,探索地铁交通设计中的建筑设计,对建筑师在新时期的创作,更有预见作用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的总平面、防火设计.  相似文献   

3.
道路网络是城市的骨架与血管,支撑的城市的扩张与发展,随着城市中心城区域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路网规划方法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鉴国内外学者相关路网规划思路的基础上,针对城市道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心城道路网划应以道路功能为基础与建立合理道路分级体系,同时重视支路的建设与对传统街巷的保护,以营造一个交通和谐与充满活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因水兴,市缘路起.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加速阶段,同时也是交通发展的成长期,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对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以期为今后研究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研究》2019,(8):136-151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6.
狭义河谷型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滕丽  杨永春 《经济地理》2002,22(1):72-76
狭义河谷型城市由于地形条件的约束,如果规划不合理,与同等规模的平原型城市相比,交通问题就会出现得更早,交通矛盾也更突出。但是随着河谷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功能的持续强化,城市空间的连续拓展,日益要求城市拥有一个能保证社会经济活动有效运行和满足城市居民出行要求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通过研究狭义河谷型城市的交通发展演变及其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建设狭义河谷型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低碳交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低碳交通能提高交通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的发展方式,最终能够实现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本文通过对低碳交通内涵的研究,在分析浙江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现状,提出了浙江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战略提出的绿色交通建设,构建多样化的绿色城市交通体系,是解决我国河谷型城市一系列交通问题的根本之策。文章根据河谷型城市交通现状特征,从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解析绿色交通系统各内涵要素,选取西部地区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值,构建绿色交通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兰州市2011—2017年绿色交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兰州市绿色交通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其发展速度远低于经济增速。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和河谷型城市特征,为河谷型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提高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并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提出的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景观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以株洲神农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慧  蒋涤非  易欣 《经济地理》2011,31(12):2105-2110
城市公共景观对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市民生活品质有显著贡献。然而目前国内对于城市公共景观的附加价值研究多停留于定性层面,在城市发展决策过程中,很难将其外部效用考虑进去。选择了株洲的公共景观项目,“四大百亿工程”之一的神农城周边楼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定量计算丁神农城对其周边1250m范周内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神农城对剧边住宅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量化了的城市公共景观价值可以为开征环境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优化、城市空间合理布局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立法、财政预算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0.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存在支柱产业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环境压力大,后备资源不足,城、矿关系不顺,竞争力不强,城市负担过重等问题,其都是制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瓶颈。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消亡或转型"的过程。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所有煤炭资源型城市急需考虑的问题。基于产业耦合理论,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城市空间结构可分为单中心、多中心和网络型三种演变类型。不同类型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同。现阶段,我国大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时期,集聚与扩散并存。大城市中心城过分集中给城市交通及生态环境等带来诸多问题,需要加速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疏解大城市中心城过度集中状况,解决中心城发展空间不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也是解决大城市中心城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低碳交通模式构建与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城市低碳交通的内涵,并划定了城市低碳交通体系的研究范围。通过对我国交通能耗数据的分析采用能耗折算计算出近20年来我国城市交通碳排放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成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成区扩张、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居民出行私家车依赖增强等。通过设计低碳交通发展的路径,构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地铁建设经济评价的重要性 1.发展地铁的必要性地铁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起着骨干作用,它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的有效途径,是当代大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趋势。城市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地铁不仅可以改善道路交通的拥挤状况,而且是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卫星城镇的现代化交通纽带。修建地铁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地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减少城市污染,节省城市用地。运营上具有节能、省时、安全、舒适、准点的优越性,并具有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提高运输能力的特点。所以地铁又  相似文献   

14.
郇恒飞  焦华富  汪志 《经济地理》2011,31(11):1828-1833
以连云港市为例,在对港口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调发展度对其港口-城市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两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②连云港市港-城协调发展度先后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基本协调三类,两者协调关系经历了港口滞后型与城市滞后型的交互波动期;③两者的协调关系越来越好,有向协调状态发展的趋势.研究认为港口规模扩大和功能的升级、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腹地经济水平和临近港口的竞争以及港-城的空间联系是影响港-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泉州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城,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商业城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海外交通的发达,宋元时期的泉州城进入繁盛阶段,其城市建设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光景.本文就宋元时期采州的城池修建、交通建设、园林绿化、饮水排水以及福利机构等问题,略述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道路是构成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功能上大致分为生活型道路和交通型道路。城市生活型道路在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方面主要等虑其安全性、舒适性、绿化线条、视觉等方面的要素。本文深入探讨了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设计要素,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4年9月5日下午2点,“‘城中央,新李沧’青岛交通商务区开发建设创新峰会”在青岛麒麟皇冠大酒店隆重举行.这次峰会由青岛市工商联房地产行业联盟秘书长龙江主持,国内一线城市著名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服务机构以及青岛市李沧区政府、开发企业、媒体朋友共话青岛城区交通中心开发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不断推进,产业、城市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也频频出现。文章从产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生态化水平出发构建了产城融合生态化动态耦合指标体系,以13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产城融合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处于良好耦合和初级协调的水平,离优质耦合相差较远;产业经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和资源禀赋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产业经济与生态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与城镇化水平呈负向关系。最后从产业、城市、人的发展等方面围绕生态化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工作的重中之重,占据着不可比拟的地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智能技术,不断促进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世界上许多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实践的研究,发现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基本上都属于被动转型,即在资源耗竭已经或即将使城市的发展陷入困境时才开始转型。这种转型成本高、矛盾多、难度大、风险大,这也是很多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不理想,最终导致矿竭城衰的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被动转型的难题,本文从规避转型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