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洪 《开发研究》2004,(6):73-75
本文以昆明市为例,探讨了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路与原则,提出要利用城市经济优势,通过城市产业调整和梯度推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5.
6.
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分别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马裕祥 《浙江经济》2002,(17):46-47
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企业,可追溯到西方工业化早期,在市场竞争中,提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的基础和源泉。20世纪,竞争力概念被引用到区域中,主要是研究国家综合竞争力。20世纪后期,竞争力的概念才应用到城市领域,提出城市是竞争力的空间主体。有专家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对外来投资或外来企业吸引力的大小,通常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低经营成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县域特色经济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挥比较优势是加快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并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优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章分析了影响区域创新的障碍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区域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接轨上海"或"接轨浦东"是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90年代提出的口号。虽然很难表述这一口号的确切内涵,各城市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但从10年来有关城市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的理解。第一,把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建设作为自身的机遇,为各自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承接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是区域的形象,是聚合各种生产要素的“洼地”,是区域竞争优势的“高地”,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没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县域经济就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必须立足于县域实际,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县份,真正把环境建设放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需要的高度来认识,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县域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古语云:“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县域经济发展,既关乎区域经济、微观经济的发展,也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而作为具有特殊地理特征的山区县,其发展更应值得关注。我省现有的17个山区县(市),国土面积3.39万平方公里,人口605.4万,分别占全省的24.3%和9.4%,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其中有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7个,省级重点扶持贫困县5个。  相似文献   

15.
马增明 《发展》2008,(8):9-10
一、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县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具有以农村人口为主和城镇与农村并存为主的特点,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之尾,也是农村经济之头,更多地具有农村经济特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没有农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裕惠 《开放潮》2005,(2):25-25
当前,在发展县域经济、谋划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若干认识与操作上的偏差,应当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指导思想上加以厘清。找准定位,选择与实施县域发展的正确战略,当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19.
薛超 《上海改革》1991,(5):41-42
南京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特有的好形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