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城市联盟进行到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永健 《开放潮》2004,(9):24-25
炎热的七月,福建省建设厅和厦泉漳三城市政府在厦门举行了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发表《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确定近期先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开始,突破行政区划,在规划建设、区域交通建设、港口建设和岸线资源分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加强协调和衔接,加快厦泉漳中心城市和厦泉漳都市圈发展,形成真正意义的“厦泉漳城市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相互关系对进一步增强宁波中心城市的集聚、融合与辐射能力,提高城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宁波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将拓展、整合中心城市北部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形成南北城市副中心,以迎合长三角区域城市互动需要和在区域城市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调整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有利于处理城市功能与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27日,阁务院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调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将由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中心应该具备5个条件:即物流中心、制造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社会文化中心以及金融中心。因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研服务、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对实现天津市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87年8月21日至25日,在兰州举行了中国城市经济学会首届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中心城市经济理论讨论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汪道涵同志在会上作了题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言,阐述了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城市经济在发展,城市化在推进。主要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综合功能的增强。第二个问题: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从点面结合,集聚效益和地域分工,中心和网络,城乡分工和城乡一体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心城市和经济区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本刊刊登汪道涵同志发言中的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言汉台     
国务院出台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中明确提出,重点建设十堰、汉中、巴中三大中心城市,明确了汉中的发展格局、城市主体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重点。这是汉中更是汉台区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构建秦巴区域中心城市1月18日,《关于支持汉中建设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中心城市研究报告》评审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山林、副主任田源,汉中市市长胡润泽、副市长  相似文献   

6.
龙国华 《湖南经济》2000,(10):30-32
攸县地处湘东南部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有“衡之泾庭,潭之门户” (长沙古称潭州 )之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攸县更是湘东南重镇。湖南省编制的《长株潭区域城市体系发展规划》认为:“攸县是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城镇,已基本上在充当南部地区中心的角色。”鉴于攸县目前的经济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我认为攸县面向新世纪必须实施城市带动战略,真正把攸县建设成为湘东南部的商贸中心城市。 一、攸县建成湘东南商贸中 心势所必然   (一 )把攸县建成湘东南部商贸中心,是湘东南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攸县地处湘东南部…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不仅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兴衰的表征,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建设好城市,对本地区的各项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一、张家界城市定位问题城市定位实际上是确定城市的功能性质,或者确定其规模,因此有两种标准可供选择:一是按城市规模作标准可分为:世界级城市、超级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二是按城市功能作标准可分为:政治型(中心)城市、经济型(中心)城市、交通型(中心)城市、文化型(中心)城市、旅游型(中心)城市、宗教型(中…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竞争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内容。中心城区是城市功能的主要承托,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加快培育中心城区的功能优势、突出城市功能地位已成为宁波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这次召开“中提升”研讨会,统筹谋划中心城区的新一轮发展,这不仅是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五大中心城市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与重庆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此次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调整,在  相似文献   

10.
汪建江 《浙江经济》2007,(23):44-45
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已达到38%,浙江省为53%(“五普”口径),进入了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一方面,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随着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其影响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区、大都市圈等不同类型城市区域,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市生产力布局是区域生产、力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导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以广西贺州市为例,寻找基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导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时要求天津以滨海新区发展为重点,在未来15年内把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这样,经济中心城市的判断就具有研究意义。探讨建设经济中心城市,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内陆区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天津经济发展探讨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判断,并且提出5个判断标志。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已经被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定位为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的连云港市,将承担起连接南北、沟通东西、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职能。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正在等待国务院的最后审批。按城市性质,武汉市将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较前一版(1996~2020年)城市总规,武汉的城市定位从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中心城市”,同时增加了“历史文化名城”和“科教基地”,加强了武汉的中心城市地位。如果这项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河北经济研究》2006,(9):27-30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建设城市群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符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本文所指的冀东城市集群特指唐山地区以市中心区为中心的城市群,包括一个中心城市、一个副中心城市、两个中等城市、六个小城市和三十五个重点镇。加快冀东城市集群发展,对提升唐山市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构调整信息》2004,(1):19-19,20
按照“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的要求,江西加快省会中心城市建设,逐步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同时,加快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出省主通道沿线城市发展,尽快形成若干个区域城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12,(10):15-15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正式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计划》提出,今年四川省将紧紧嗣绕“两化”互动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确保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北京市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努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按照“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确保年内完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相似文献   

19.
会展业:政府职能的失范和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职能在会展业发展中的失范 (一)政府定展盲目化 据估计,目前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中提出要把本市办成“国际会展都市”、“国际会展中心”、“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的已经超过30个城市,而且其中大多数城市都已把这一目标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或本地的发展规划之中,有许多城市为此专门组建了政府会展管理或协调机构。与此同时,新建或扩建的会展中心如雨后春笋,  相似文献   

20.
庄严 《开放潮》2005,(4):18-20
前段时间,《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正式出炉。在全国200个较有影响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福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第32名,比上年整整提升10位,可谓“福州跳高”。细究该报告12个分项竞争力指标排名,福州的综合环境资源、区位和结构等项竞争力指标均较有优势,但基础设施、人才、科技、文化、企业管理等项竞争力指标排名却相对偏后。区域发展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是一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共同体。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城市经济如何在更宽广的视野里同闽东北经济圈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发展,以期各项城市竞争力指标能“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搂”便成为题中应有之议。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方池雄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